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参数与结构响应之间的近似定量关系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参数与结构响应之间的近似定量关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动 非平稳特性 实验设计 响应面 参数优化
【摘要】:本文在对实际地震加速度记录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能够合理描述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参数及其取值范围;然后引入实验设计方法,建立了适合于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参数分析的实验设计算法,用来分析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参数的变化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最后通过与近似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参数与结构响应之间的近似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实验设计方法适合于对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参数进行分析,该方法在有效地减小计算量的同时,获得了结构响应与参数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的特性参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的稳态持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比较显著;对于周期较小的结构,特性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显著,但当周期大于1s时,则不显著.本文建立的近似定量关系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特性参数、不同周期结构动力响应之间的联系,为工程实践中基于结构特性合理设置地震动特性参数、合成或挑选地震加速度时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动 非平稳特性 实验设计 响应面 参数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440)资助
【分类号】:P315.9
【正文快照】: with approximate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DOE method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the analyses of non-stationary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intensity,and satisfied results can be obtainedbased on the less amount 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汉香;许强;范宣梅;徐鸿彪;;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2年05期
2 蔡贤辉,邬瑞锋,綦宝晖;偏心结构的弹塑性平扭耦合反应与地震动强度[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05期
3 黄润秋,余嘉顺;软弱夹层的地震动强度效应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11期
4 王玉石;周正华;王伟;;基于假设检验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5期
5 韩建平;周伟;李慧;;基于汶川地震数据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中长周期SDOF体系最大响应相关性[J];工程力学;2011年10期
6 朱东生,虞庐松,陈兴冲;地震动强度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2期
7 韩建平;周伟;;基于汶川地震记录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SDOF体系响应的相关性[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冯志峰;高云风;齐文浩;王冲;;地震动强度对深厚场地振动特性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3期
9 李山有,金星,陈先,马强;地震动强度与地震烈度速报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6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啸;陆新征;叶列平;;超高层建筑地震动强度指标探讨[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吕大刚;于晓辉;储雁涵;;地震动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3 苏宁粉;周颖;吕西林;;增量动力分析中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4 刘希强;蔡寅;周彦文;石玉燕;赵银刚;苗庆杰;;山东省地震动强度(烈度)实时速报系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建平;陈继强;闫青;罗熠;;考虑谱形影响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进展[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6 顾镇媛;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地震动强度指标对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规律性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7 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陆新征;钱稼茹;;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范建朋;王炳乾;林皋;;爆破地震动强度估计[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啸;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地震灾变及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陈力波;汶川地区公路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孝波;基于谱元法的玉田震害异常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光鑫;超高层建筑地震动强度指标适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孔辰;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研究及建模[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剑眉;基于连续化分析方法的三维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陈伟;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砖石古塔响应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潘健明;带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美玲;地震动强度包络函数相关参数确定[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7 褚延涵;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与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程翔;基于GIS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钟顺美;地震动强度指标与RC框架结构非线性响应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2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4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