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储层沥青 地球化学特征 沥青成因 龙王庙组 磨溪地区
【摘要】:根据储层中沥青的产状、元素组成、固体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芳烃色谱—质谱等,对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其总体上具有低H/C原子比值、高反射率的特征,是古油藏原油经裂解形成的残留物。储层沥青的正构烷烃分布较为完整,碳数在C16—C31范围,没有受到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其可能的烃源岩发育于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为海相泥页岩。固体沥青碳同位素值介于-33.1‰~-35.4‰之间,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也与下寒武统烃源岩相似,表明其烃源来自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地球化学特征 沥青成因 龙王庙组 磨溪地区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04-00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的发现是我国天然气勘探获得的又一历史性重大突破,结束了1964年威远气田发现以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停滞的局面,其龙王庙组气藏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4 403.8×108m3[1],成为目前我国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的整装气藏。大量的钻探录井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凡元芳;;储层沥青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6期
2 陈世佳,代鸿鸣,王廷栋;天然气储层沥青的生标物分布与干气运移[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3 张鼐;王招明;鞠凤萍;肖中尧;房启飞;张宝收;卢玉红;余小庆;;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储层沥青[J];石油学报;2013年02期
4 陈世加;王廷栋;代鸿鸣;;天然气储层沥青的生标物分布与干气运移:以平落坝和河湾场气田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3年05期
5 唐友军;王铁冠;钱一雄;;卡塔克隆起中1井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J];沉积学报;2007年04期
6 路俊刚;陈世加;王绪龙;王熠;张纪智;石正灏;;准东三台-北三台地区储层沥青和稠油特征与成因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赵兴齐;陈践发;张铜磊;刘岩;吴雪飞;刘娅昭;刘芬芬;;川东北地区普光2井飞仙关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沉积学报;2012年02期
8 田兴旺;胡国艺;李伟;李贤庆;苏桂萍;徐宜瑞;蔡笛;魏海朴;;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区震旦系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5期
9 卓勤功;赵孟军;谢会文;方世虎;李梅;;库车前陆盆地大北地区储层沥青与油气运聚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10 崔会英;张莉;魏国齐;胡国艺;梁峰;向杰;;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储层沥青特征及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增业;李剑;严启团;伍大茂;;川东北飞仙关鲕滩储层沥青与古油藏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荣春;川东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2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4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