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本文关键词: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更多相关文章: 胶莱盆地东北缘 金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摘要】: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发现了大中型金矿床多处,特别是辽上特大型金矿,引起众多专家学者关注。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在扬子板块、伊佐奈岐板块以及印度洋板块联合作用下,形成了鲁东地区特殊的格局,胶莱盆地为该时段的产物。复杂的构造环境及两期次大的岩浆活动,为牧牛山地区金成矿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储矿空间和成矿作用的动力及物质来源。古元古代荆山群含石墨的变质岩系和早白垩世形成的中基性脉岩,共同成为该地区金成矿重要的地球化学障。根据矿床显著的特点将牧牛山地区金矿分为蓬家夼式、土堆式、辽上式和宋家沟式四种类型,并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分析了成矿演化机制。指出了未来找矿方向。
【作者单位】: 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东省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胶莱盆地东北缘 金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基金】:山东省地矿局科技攻关项目(编号:KY201203)资助
【分类号】:P618.51
【正文快照】: 胶莱盆地东北缘成矿区,为胶东东部地区继金牛山成矿带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成矿区,自1989年蓬家夼金矿(大型)发现以来,先后在牧牛山为中心的胶莱盆地东北缘发现了宋家沟(大型)、土堆-沙旺(大型)、辽上(特大型)、西涝口(中型)、西井口(中型)、龙口(小型)、大里沟(小型)、南果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全忠;;虾拉沱盆地性状与地震[J];四川地震;1987年03期
2 陈国达;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3期
3 戴苏兰,刘树根,赵永胜,赵泽江,高芳珍,吴世林,牟凤荣;云南保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2期
4 王新民,李相博,郭彦如;改造型盆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J];河南石油;2002年04期
5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6 朱夏;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7 王发宁;江西周田盆地成盐地质条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6年02期
8 万静萍,马立祥,周宗良,张印斋;变形盆地沉积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04期
9 龙汉春;以中原地区为例论华北中新生代地洼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其控油气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7年04期
10 李金良;张岳桥;柳宗泉;任凤楼;徐佑德;;胶莱盆地改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顾雪祥;;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柳益群;韩作振;冯乔;邢秀娟;樊爱萍;杨仁超;;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忠;;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4年
4 李国栋;申少宁;;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含油气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5 刘建明;谭俊;储雪蕾;刘伟;陈旭瑞;;沉积盆地中的成油与成矿:盆地流体作用的两个方面[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吴浩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的构造古地理及其有关油气前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的迁移及其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麦昌荣;;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中心探讨及其找油气前景[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第11-12号)[C];1994年
9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顾雪祥;李保华;付绍洪;徐仕海;董树义;;右江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晓慧;松辽外围发现5个中新生代油气远景盆地[N];中国矿业报;2012年
2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两侧盆地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增连;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渐新世—中新世孢粉记录与东亚季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斌;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盆山耦合与风尘沉积[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雪;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4 宋鄂平;青藏高原中部改则盆地沉积地层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胡丽沙;华南板块南缘二叠系-三叠系沉积记录及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李双庆;中国东北地区fi中生代典型盆地火山作用及沉积物源演化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赵德军;思茅盆地东南缘与哀牢山构造带的盆地耦合过程及其地质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吉云平;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古湖最终消亡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9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宋鹰;松辽盆地裂后期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骁;基于遥感和高精度DEM数据的鹤庆盆地活动构造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梁霄;茂名盆地晚中生代沉积记录与古南海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立军;青海共和盆地下—中三叠统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朱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章朋;胶莱盆地白垩系底部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陈玉良;鄂尔多斯盆地盒8期原型盆地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张翔;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本溪组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安伟;冀西北尚义盆地晚中生代火山—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9 韩冬;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的成钾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刘艳蕊;西宁盆地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57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5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