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吉林油田大安区块精细油藏描述与储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6:50

  本文关键词:吉林油田大安区块精细油藏描述与储层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剩余油 油藏描述 大安地区 三维地质建模


【摘要】:吉林油田大安区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出现开采难度大、综合含水高、采收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在对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其中的缺陷,结合各个阶段所收集到的地质、测井、生产等各项静态、动态资料,对工区内油藏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构造演化、沉积特征等作出精细描述,量化储层动用情况,分析剩余油分布状况,通过不断的调整与治理,保持油田的高效增产,为下一步油田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次论文根据丰富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动态生成资料,以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基于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采用旋回法、等厚度法、等高程法等方法技术,采用“切片”对比的研究方法,对全工区内所有井进行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工作,建立了全工区的等时地层格架,实现了全区闭合的等时对比。在建立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基础之上,开展以小层对研究单元的沉积储层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研究,从研究区的岩心资料分析出发,综合多种测井、生产资料,通过分析其沉积演化规律,沉积环境的差异性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确立研究区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共识别出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流平原亚相与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河口坝微相、席状砂微相、分流河道间微相等11个微相类型。建立起了研究区沉积模式,为后续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根据现代沉积学研究理论,在之前对沉积环境、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之上,利用大量的电测资料、生产动态数据,分析研究区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认为工区内砂体横纵向变化较快,连续性较差,物性分布较为零散,且由于非渗透层的隔挡作用,垂向上不同小层物性特性也有较大的区别,造成了研究区沉积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物性分布呈条带状,主要受到沉积微相带控制的作用,一般来讲,分流河道的物性较好,孔渗较高,而席状砂、河道间的物性较差、孔渗较低,开发难度较大。基于前期所做的沉积微相研究、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储层特征评价研究等,利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Petrel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根据研究资料收集情况、井网密度分析等,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即准确的刻画了砂体结构形态,又可对未知地下油藏运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与前期地质研究成果相符,也为后续的剩余油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综合地质分析与油藏工程研究结果,对研究区油藏储量动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水驱控制储量是指开发单元内注水井与油井之间的连通砂体储量,其动用程度是反映水驱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其分析认识,掌握剩余油分布状态,认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在主河道微相的油藏储量较高,可采出程度高,而在河道间、席状砂等微相储量较低,可采性较小,主要开发区井网控制程度高,断块东部、东南部井控程度低、储量不落实,具有滚动增储和进行整体调整潜力。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射孔不完善,层间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平面储量动用差异大的井区,具有完善注采关系潜力。因此,对剩余油较为富集的区域进行挖潜,提高油气采收率,是今年综合调整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剩余油 油藏描述 大安地区 三维地质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 计划研究内容14
  • 1.4 研究思路14-15
  • 1.5 拟解决关键问题15-16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6-20
  • 2.1 工区概况16
  • 2.2 构造特征16-17
  • 2.3 储层物性特征17
  • 2.4 油田开发现状17-18
  • 2.5 产量变化规律18
  • 2.6 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8-20
  •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20-26
  •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20-21
  • 3.2 “切片”对比21
  • 3.3 结果检验21-22
  • 3.4 小层精细对比22-26
  • 第4章 沉积相及砂体分布规律26-42
  • 4.1 区域沉积背景26-27
  • 4.2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27-28
  • 4.3 岩心相分析28-30
  • 4.4 测井相研究30-42
  • 第5章 储层特征42-58
  • 5.1 测井二次解释42-47
  • 5.2 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布规律47-54
  • 5.3 储层特征与分布54-56
  • 5.4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56-57
  • 5.5 渗流特征57-58
  • 第6章 地质建模58-70
  • 6.1 储层地质建模研究现状58
  • 6.2 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方向58
  • 6.3 地质建模的方法58-59
  • 6.4 技术路线59-60
  • 6.5 数据准备60
  • 6.6 构造建模60-62
  • 6.7 沉积相建模62-63
  • 6.8 储层物性参数建模63-68
  • 6.9 模型粗化68-70
  • 第7章 储量控制动用状况70-85
  • 7.1 水驱控制状况70
  • 7.2 剖面水驱动用状况70-71
  • 7.3 平面水驱动用状况71-85
  • 第8章 结论85-86
  • 致谢86-87
  • 参考文献87-91
  • 个人简介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强;贺飞;;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方法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2期

2 刘瑛;李正科;乔向阳;张原平;;吐哈低孔低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J];吐哈油气;2009年01期

3 王胜利;田世澄;蒋有兰;;论精细油藏描述[J];特种油气藏;2010年04期

4 高宝国;杨明岭;信德发;何茂秀;刘霞;;精细油藏描述在义97块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5 韩文学;肖慧敏;许晓宏;;精细油藏描述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内江科技;2011年10期

6 惠钢;;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四川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7 朱广社;罗建强;冯立勇;;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06年02期

8 杨景娥;;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在纯化油田增产增注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8期

9 贾爱林;程立华;;数字化精细油藏描述程序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6期

10 寇实;范子菲;王江;刘福利;;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哈萨克斯坦阿雷斯油田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风喜;滕宝刚;何富强;;桩106疏松砂岩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车明;敬小军;周建堂;康丽侠;詹健;高月红;;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雷云海;李锦花;王国庆;张晓芬;王宪峰;;木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与应用[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任宝生;芦凤明;马立军;;羊三木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与实践[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马国梁;杨国斌;王凯;康志华;朱亚娣;;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吴仓堡长_6油藏开发中的应用[A];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戚秋生;周建堂;张维;康丽侠;;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高兴友;康德权;彭承文;;肇州油田州19区块开发前期精细油藏描述[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车明;周建堂;康丽侠;王锴;朱志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绥靖油田中的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杰 李占彬 刘国安;大港精细油藏描述为老油田稳产引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记者 刘国安;大港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打开通道[N];中国石油报;2003年

3 刘国安;大港锁定第二轮精细油藏描述工程目标[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韩大匡 谭文彬 袁士义 李松泉 裘怿楠 赵树栋 计秉玉 刘俊荣 赵翰卿 王仲林 梁春秀;扩大老油田挖潜空间[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顾永强 王学忠;精细油藏描述成老区挖潜利剑[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记者 郭影 通讯员 李莹 胡东;辽河油田“油藏描述五年规划”开篇不凡[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特约记者 李家起 李继红 通讯员 刘字巧;大港采四板中南第二轮精细油藏描述效果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喜春邋赵士振;精细描述:老油田开发拿起“绣花针”[N];中国石化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国安;精细油藏描述:老油田挖潜增效的金钥匙[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调研组 本报评论员;占领老油田稳产制高点[N];中国石油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少军;木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高效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王胜利;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阿雷斯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周波;鄯善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系统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1年

4 范立勇;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缪明才;老河口油田老451区块储层特征及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6 张维申;辽河油田欢2-16-304井区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许涛;火烧山油田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吴永平;Z241、Z242断块多层系油藏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卢放;葡北二断块北区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鹏;锦25块于楼油层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陈新;庙南区块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张泽铭;芳48和树101区块CO_2实验区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叶华兴;高3618块莲花油层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杜晖;新开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二次开发部署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文尧;吉林油田大安区块精细油藏描述与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7 李明义;木125区块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杨传勇;红星地区复杂断块精细油藏描述[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9 郭若若;红山嘴油田红032井区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10 张晓芬;木头油田南部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7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77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