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地震动统一时频谱特性及其在人工合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8 19:01

  本文关键词:地震动统一时频谱特性及其在人工合成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动 功率谱 强度包络 时频分析 人工地震动合成


【摘要】:传统地震动时域或频域理论模型不能充分反映地震动时频域的非平稳性。利用现代信号分析方法可以获得非平稳时变功率谱及演变谱,但缺乏精度评价标准。在理论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确认小波包分解方法是建立时变功率谱的有效工具,并依据时频边缘条件提出时频谱分析精度评价标准。在地震动时频特征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震动时频谱由多峰平滑谱和非平稳噪声谱两部分构成。分别建立由多峰平滑功率谱和非高斯频域噪声谱构成的地震动频域谱模型以及由多峰平滑时域能量谱模型和非高斯时域噪声谱模型构成的地震动时域谱模型。由此形成的时频谱模型在时频特性表征、函数表达、精度及多维分析等方面均有较强的统一性。依据统一时频谱进行调整或人工合成的地震动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强非平稳性。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地震动 功率谱 强度包络 时频分析 人工地震动合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009,5137803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1103120022)
【分类号】:P315.9
【正文快照】: 引言地震动是复杂的时间-空间随机变化过程。受震源机制、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别及局部场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在同一次地震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地震动时频特性有所差异,且同一地震动在时域和频域也均表现出强非平稳性[1-2]。对地震在时频两域的非平稳性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充分了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孔凡;李杰;;非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估计的小波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2 陈清军;李英成;;基于演变谱和正交化HHT法的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合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3 徐国栋;史培军;周锡元;;基于目标功率谱和包线的地震动合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4 樊剑;刘铁;魏俊杰;;基于小波包变换的人工地震波合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樊剑;刘铁;胡亮;;基于现代时频分析技术的地震波时变谱估计[J];振动与冲击;2007年11期

6 徐国栋,周锡元,董娣,杨润林;强震地面运动的超随机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7 胡聿贤,陈汉尧;关于地震危险性估计中不确定性的统一分析[J];地震学报;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浩祥;陈奎;闫维明;;基于小波包变换和时变频率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J];振动与冲击;2016年07期

2 何浩祥;闫维明;韩恩圳;;地震动统一时频谱特性及其在人工合成中的应用[J];振动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3 白泉;韩晶晶;盛国华;张正帅;;地震动反应谱拟合过程中小波基函数的选取[J];地震学报;2015年06期

4 张忠利;;右江地震带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张美玲;李山有;卢建旗;宋晋东;唐丽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年04期

6 刘章军;王磊;但庆文;周宜红;田斌;;非平稳地震动的广义演变谱模型及在水工抗震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15年09期

7 孙香红;孔凡;李书进;;基于局部平稳法的黏滞阻尼被动控制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8 徐龙军;陈勇;谢礼立;;2012年云贵彝良-威宁M_S5.5和M_S5.6地震的地震动随机特性[J];地震学报;2015年03期

9 马恩帅;程建军;刘毅;陈银磊;;基于Quake/W和Slope/W耦合方法的地震作用下水库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以小锡伯提水库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李怀俊;刘越琪;谢小鹏;;齿轮箱振动与输入能量信号的频域相干分析与关系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灿阳;陈清军;;非平稳地震地面运动局部谱密度正交化HHT估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2 张翠然;陈厚群;李敏;;根据渐进谱的统计规律生成地震加速度时程[J];地震学报;2007年04期

3 徐国栋;周锡元;郭明珠;董娣;;典型振动信号时-频分析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2期

4 楼梦麟;黄天立;;正交化经验模式分解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徐国栋;周锡元;闫维明;;强震地面运动超随机特性的几点注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1期

6 赵凤新;张郁山;;拟合峰值速度与目标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J];地震学报;2006年04期

7 徐国栋,周锡元,闫维明,董娣;考虑超随机特性的人工地震动合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8 梁建文;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方法(Ⅱ)[J];地震学报;2005年03期

9 徐国栋,周锡元,董娣,杨润林;强震地面运动的超随机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10 梁建文;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方法(Ⅰ)[J];地震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艳,陈厚群,胡晓,朱栗武;合成人造地震动的非线性解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7期

2 范留明,黄润秋;一次冲击地震动的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4 王国新,陶夏新;地震动衰减关系拟合的新两步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5 谢异同,张同亿,吴敏哲;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小波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6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远场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1期

7 夏友柏,王年桥,鄢常舒;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谢礼立,翟长海;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J];地震学报;2003年03期

9 戴君武,张敏政,郭迅,齐霄斋;地震动的3D瞬态特征与结构破坏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P.G.Somerville;R.W.Graves;刘素英;;强地震动的表征[J];世界地震译丛;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白泉;朱浮声;赵东阳;孙乐娟;康玉梅;;地震动的时频特性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7 袁一凡;;近场地震动的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张天中;马云生;舒曦;;关于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设防标准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中国强地震动速度衰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窦玉斌;林永星;;地震动时程模拟的工程方法研究现状与预测[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芳;北京交大发挥学科优势支持灾后重建[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志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辉国;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黄景琦;岩体隧道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施炜;RC框架结构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孙晓丹;强地震动场估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冬丽;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9 刘必灯;断陷盆地及断层破碎带场地地震动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喻烟;汶川地震区地震动估计经验模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志旺;建筑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胡均升;非线性场地放大效应及其在地震动衰减关系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宇航;近断层区域划分及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勇;集集地震余震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其不确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谭力川;川滇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中震源谱与衰减参数反演的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谢丰蔚;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的研究及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颜昆明;具有双平稳段强震动的工程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李尔超;强度包络函数参数不确定性对土层地震反应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9 邬迪;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10 王倩;水平地震动持时的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815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15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f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