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在示踪热液流体演化和矿化分带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发布时间:2017-09-08 19:19

  本文关键词: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在示踪热液流体演化和矿化分带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石榴子石 EMPA 矽卡岩矿床 LA_ICP_MS 流体演化


【摘要】:热液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的组成、运移、演化及其矿质沉淀机制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矽卡岩矿床中具有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完整记录了热液流体的性质、组成及演化过程,这种震荡环带的出现暗示了不同成分系列的石榴子石对不同阶段热液流体成矿物化环境的特定选择性。石榴子石晶体元素化学分带现象是流体运移和矿物再沉淀过程周期性循环再现的结果,对指示早期矽卡岩阶段热液流体中主、微量元素化学分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成分系列、不同期次石榴子石的Fe_2O_3和Al_2O_3含量差异显著,其对热液流体演化过程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示踪作用;相对主量元素而言,微量元素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探针作用,钙铝榴石常富集Al、Ti、Zr、HREE元素,而钙铁榴石常富集As、W、Mo、Fe、LREE元素。借助EMPA和LA_ICP_MS技术对具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进行主、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微区和原位分析是探讨成矿过程中流体组成和性质演化的重要手段,其有可能揭示矿物生长机制、成矿环境以及成矿流体组成与性质的演化,而这一地质信息对于全面理解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化分带及成矿作用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关键词】石榴子石 EMPA 矽卡岩矿床 LA_ICP_MS 流体演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2097)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40166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UG1207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J2014010)~~
【分类号】:P578.947;P612
【正文快照】: 石榴子石是矽卡岩型矿床中最典型的矽卡岩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通式为X3Y2[Si O4]3,其中X代表2价阳离子Mg2+、Fe2+、Mn2+、Ca2+、Y2+等,Y代表3价阳离子Al3+、Fe3+、Cr3+、V3+等(何谋春等,2002)。目前按照其主要成分可分为铁铝榴石(Alm)、镁铝榴石(Prp)、锰铝榴石(Sps)、钙铁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玉玲,徐九华,杨竹森,蒙义峰,徐文艺,邱士东,王葆华;铜官山铜矿床矽卡岩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及子矿物的扫描电镜研究[J];矿床地质;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涛发,袁峰,岳书仓,刘晓东,赵勇;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的水岩作用[J];矿床地质;2002年01期

2 邱士东;谢玉玲;徐九华;王葆华;杨竹森;蒙义峰;;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J];矿床地质;2007年02期

3 冯佳睿;毛景文;裴荣富;李超;;滇东南老君山南秧田钨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J];矿床地质;2011年03期

4 姚远;陈骏;陆建军;章荣清;赵令浩;;华南三类含钨锡矽卡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微量元素及红外光谱[J];矿物学报;2013年03期

5 赵辛敏;张作衡;郭少丰;刘敏;李育森;;北祁连西段小柳沟钨钼矿床矿物学、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4年06期

6 王安东;万建军;刘磊;胡飞平;张雪芬;赖小东;丁宁;;华北东南缘霍邱群BIF的SEM-EDS和XRD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玄;范宏瑞;胡芳芳;胡保根;朱小云;;江西德兴斑岩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子矿物SEM-EDS研究及其对成矿流体性质的制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肖成东;魏永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矽卡岩及其成矿分带[A];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科技论文集[C];2004年

3 程志国;张招崇;候通;张东阳;;新疆巴楚金伯利岩中碳酸质析离体的起源:对地幔交代的指示[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4幔源岩浆活动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背景、机制与标志分会场[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华;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2 张承帅;福建马坑铁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曹圣华;西藏尼雄式铁矿及冈底斯中部铁铜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秦新龙;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硫化物—金属氧化物包裹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谢建成;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赵江南;滇西羊拉铜矿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张亚辉;滇东南薄竹山晚燕山期酸性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姚远;南岭镁质及钙质矽卡岩型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江满容;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矿石组构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10 张爱萍;安徽铜陵凤凰山矽卡岩铜矿床特征和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勇;安徽月山矿田水—岩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2 郑震;安徽冬瓜山铜矿床矽卡岩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殷娜;河北邯郸北m:河铁矿成因矿物学及矿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魏宏飞;邯郸西石门矽卡岩型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5 牛斯达;山西灵丘县刁泉银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和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宋俊龙;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新建,顾连兴,倪培;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床流体多次沸腾及其与成矿的关系[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03期

2 陈邦国,姜章平,张卫平,徐兆文,陆现彩,陆建军,刘苏明,黄顺生;安徽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热液改造型流体研究[J];江苏地质;2002年02期

3 ;Reappraisement and refinement of zircon U-Pb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by LA-ICP-M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15期

4 黄华盛;师其政;崔彬;温春齐;;铜官山铜矿床的组合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1985年02期

5 谢玉玲,徐九华,何知礼,李树岩,李建平;太白金矿流体包裹体中黄铁矿和铁白云石等子矿物的发现及成因意义[J];矿床地质;2000年01期

6 赵一鸣;夕卡岩矿床研究的某些重要新进展[J];矿床地质;2002年02期

7 聂凤军,江思宏,张义,刘妍,胡朋;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2004年02期

8 侯可军;李延河;田有荣;;LA-MC-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J];矿床地质;2009年04期

9 赵斌,李统锦,李昭平,吴海鸥;我国一些矿区矽卡岩中石榴石的研究[J];矿物学报;1982年04期

10 吴元保,郑永飞;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J];科学通报;2004年1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鹏;颜建东;;铂族元素矿床热液流体成矿模型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13年03期

2 J.S.Seewald;W.E.Seyfried;Jr.M.E.Berndt;P.J.Sallocia;徐建力;;温度对热液玄武岩变化中贱金属活性的影响——兼论脊状热液流体和海底金属矿床形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3 金之钧;朱东亚;孟庆强;胡文tD;;塔里木盆地热液流体活动及其对油气运移的影响[J];岩石学报;2013年03期

4 林尔为,贾叶飞,卢民杰;岩石中金和铅在热液流体中的浸出实验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5 邵军,M.Poutiainen,P.Gronholm;芬兰西南部古元古代库提马加威金碲化物矿床热液流体的演化[J];贵金属地质;1998年01期

6 杨合群;;铂族元素和金在热液流体与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J];西北地质;1991年04期

7 李景春;金在热液流体中存在形式的讨论──“纳米效应”在成矿理论中的应用[J];贵金属地质;1995年04期

8 吴夫军;热液流体pH值的一种新测试方法[J];世界地质;1996年02期

9 E.M.Cameron ,K.Hattori ,杨秋剑;太古代金矿化和氧化热液流体[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09期

10 ;国际地质新动态[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开开;蔡春芳;蔡昤擊;姜磊;;塔河地区深部地层热液流体性质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探讨——以S88和TS1井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本文编号:815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15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b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