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随机介质金属矿勘探正演模拟及成像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4:10

  本文关键词:随机介质金属矿勘探正演模拟及成像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属矿 随机介质 有限差分法 伪谱法 逆时偏移


【摘要】:地震勘探处理实际数据时,介质通常都是非均匀的,它们之中常常存在大量极不规则并且小尺度的异常,随着地震勘探处理的资料日趋精细,所用频率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这些小尺度的异常显然对地震波的传播造成了一定影响。然而,传统模型又难以准确描述此类小尺度异常。面对这种问题,人们选择采用基于统计学原理的随机介质模型来进行描述。随着地震勘探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金属矿复杂介质中地震波的正演模拟变的尤为重要。有限差分法和伪谱法是两种重要的波场模拟方法,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二者都有着明显的优缺点,有限差分法精度高但频散严重,伪谱法兼顾计算效率和精度但精度不及有限差分法。本文不仅考虑到金属矿区复杂的构造特性,也在其中加入了随机介质以模拟金属矿介质对波场产生的复杂影响。首先简单介绍了随机介质以及两种正演方法的有关原理。然后给出了一个复杂金属矿模型,并加入随机介质,运用控制变量法对不同参数的金属矿随机介质对模型整体形态、地质构造以及随机介质的性态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有限差分法和伪谱法进行了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地震波逆时偏移法是现行偏移方法中最精确的一种成像方法,它与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问题刚好相反。本文分别用这两种正演算法进行逆推计算,并利用逆时偏移成像条件得到速度模型的偏移结果,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除了方差和自相关长度以外,随机介质的所占比例也是影响金属矿随机介质的重要因素,而两种正演方法的逆时偏移结果都能很好的进行成像,并且成像效果没有明显差距。
【关键词】:金属矿 随机介质 有限差分法 伪谱法 逆时偏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10-13
  • 1.2.1 金属矿地震勘探研究现状10-11
  • 1.2.2 有限差分法和伪谱法研究进展11-12
  • 1.2.3 随机介质发展现状12-13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第2章 随机介质理论14-23
  • 2.1 随机介质模型14-16
  • 2.2 常用的三种类型的随机介质模型16
  • 2.3 随机介质的建立流程16-23
  • 第3章 有限差分法正演23-35
  • 3.1 有限差分法基本概念23
  • 3.2 差分格式的建立23-26
  • 3.3 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格式的建立26-29
  • 3.3.1 二维声波方程26
  • 3.3.2 建立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格式26-29
  • 3.4 稳定性条件29-30
  • 3.5 边界条件30-33
  • 3.6 频散问题33-35
  • 第4章 伪谱法正演35-40
  • 4.1 伪谱法求导原理35-37
  • 4.2 稳定性条件37-38
  • 4.3 边界条件38-40
  • 第5章 随机介质金属矿模型数值模拟及成像40-69
  • 5.1 随机模型比例的影响41-50
  • 5.2 方差的影响50-58
  • 5.3 自相关长度的影响58-69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5
  • 作者简介及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迎新,张国庆;测量随机介质中散射光的新方法[J];量子电子学;1991年01期

2 王一平;;关于波在随机介质中传播的重整化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3 陈可洋;刘洪林;杨微;吴清岭;陈可先;;随机介质模型的改进方法及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5期

4 王金山;陈可洋;吴清岭;杨微;;随机介质模型的一种构造方法[J];物探与化探;2010年02期

5 李灿苹;刘学伟;;随机介质非均匀地质体尺度研究(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1年04期

6 M.M.Fitelson;恽宗杨;;在随机介质中柱面扩展波的相干函数[J];水声译丛;1977年01期

7 杨孝先,陈群镖,奚宏生;随机介质中的弱阻尼振动[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5年05期

8 阎毅;;离散随机介质等效参数的测量[J];电波科学学报;1988年Z1期

9 侯杰昌;张贵付;;复合随机介质中的波传播[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10 金亚秋;对“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的一种改进模式”的质疑[J];声学学报;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艳红;;随机介质中的波动问题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2 曾新吾;张光莹;;具有定向随机裂缝岩石的非均匀各向异性随机介质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田仁飞;曹俊兴;;基于时频误差分析法的随机介质波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俊亭;韩立国;韩佳君;;随机介质波场特征分析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殷学鑫;刘洋;;三维随机介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敏;刘洋;殷学鑫;;各向异性随机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姚姚;;随机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及其在开发地震中的应用[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涛;张中杰;刘永霞;;二维随机介质中的射线追踪[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吴如山;;自仿形随机介质的非均谱、波散射响应以及介质中的破裂过程[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秋明;地震勘探技术基础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元;三维非平稳随机介质建模与参数估计[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康健;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与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郭士礼;基于随机介质的高速公路探地雷达检测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丁锐;随机介质中波散射与传播的随机泛函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5 乔世范;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6 范小平;用散射体波随机反演研究长白山火山区介质非均匀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7 李静;随机等效介质探地雷达探测技术和参数反演[D];吉林大学;2014年

8 徐雷;无序微结构体系中的光局域及其应用[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付佃力;飞秒脉冲在随机介质中传播特性的测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杜新超;随机介质成像图像重建技术及单光纤成像探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3 刘东宇;随机介质金属矿勘探正演模拟及成像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田仁飞;随机介质和冲断构造带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偏移成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郭继亮;随机介质散射波场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6 雍运动;三维粘弹随机介质地震波场并行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洁;随机介质中形成光子局域化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0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50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