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流域降水量空间变异性及地下水响应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区小流域降水量空间变异性及地下水响应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植被发育斜坡 滑坡 降水时空变异性 入渗 地下水响应 径流量
【摘要】:山区流域高盖度斜坡的失稳往往伴随着强降水,降水入渗转化的地下水是斜坡变形破坏的根本原因,而入渗是连接降水与地下水的中间环节。建立降水-滑坡预警模型,查明斜坡区地下水径流带积聚-维持-消散的过程以及地下水位对强降水的滞后响应及斜坡水循环机制,对植被发育斜坡地下水对强降雨过程的响应行为及其灾害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依托曾经发生过特大滑坡的头寨沟斜坡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现场调查、原位测试实验、实时监测、室内试验等手段,对研究区区域地质特征、土体物理化学性质、非饱和带土体物理-水理参数、大孔隙网络特征、地下水响应过程等展开系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实验区地质调查、土体物理化学性质分析表明,研究区土体的天然含水率极高,雨季期间土体的含水率接近饱和含水率;土体的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颗粒比重均较小;孔隙度较大且随深度增加递减。(2)在研究区两个不同海拔高度位置分别布设气象站,为期一年的降水观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梯度高达190 mm/100 m,两个不同海拔位置降水变异性显著;降水持时是造成山上与山下次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小雨时山上与上下的降水差异性很小,但山下发生中雨及以上的降水事件时,山上的降水等级比山下高1-2个等级,且有59%的概率会发生大雨或者暴雨;山下为暴雨时山上100%概率为暴雨甚至为大暴雨;山上与山下夜间降水均大于白昼,且强降水事件多发生于夜间;目前已有大量不同尺度的临界降水标准对区域性滑坡预警,仍存在预警空间外延性差、时间精度低、临界降水阈值不科学等问题。(3)流域主要河道断面安装4个测流三角堰。监测期内的河道水位、流量(每周一次以上)与降水实时监测和水质化学分析表明,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在强降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地表径流,土体对降水表现为“通吃”行为,这对斜坡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河道水是由地下水排泄形成而非地表径流,地下水水位-水量在短时内剧烈变化;受天然含水率与地形的影响,降水会在短时内迅速转化为地下水并形成侧流补给河道,地下水的排泄相对降水过程无明显滞后。土体对降水的调节能力较低。通过蓄水-释水调节年径流量局限性较大。(4)斜坡入渗实验研究表明,研究区土体饱和渗透系数极高,土体能够同步吸收强降水下的大部分降水而不产生地表径流;大孔隙的存在使得水分以优先流的形式向下迁移,参与地下水循环;大孔隙中的水流能穿透孔壁进入周围基质区,加快了降雨向下迁移的速度;研究区土石二元结构的的特征会在某深度处形成局部隔水屏障,水分迁移过程受阻形成暂态饱和带,带内土体基质吸力降低,易使边坡发生变形破坏或浅层滑坡。
【关键词】:植被发育斜坡 滑坡 降水时空变异性 入渗 地下水响应 径流量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26.616;P642.2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1章 绪论14-27
- 1.1 引言14-17
- 1.2 降水—地下水—滑坡关系17-23
- 1.2.1 降雨与滑坡的关系17-20
- 1.2.2 地下水与滑坡的关系20-21
- 1.2.3 降水入渗与滑坡的关系21-23
- 1.3 斜坡对降雨过程的地下水响应23
- 1.4 植被涵养水源功能23-24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24-25
- 1.6 本文特色和创新之处25-27
- 第2章 试验区概况及土体特性27-37
- 2.1 前言27
- 2.2 实验区概况27-31
- 2.2.1 地理位置和植被覆盖情况27-29
- 2.2.2 地质条件29
- 2.2.3 研究区温度及湿度29-31
- 2.3 土体特性31-36
- 2.3.1 土体物理化学性质31-33
- 2.3.2 颗粒组成33-34
- 2.3.3 根系密度、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组成34-35
- 2.3.4 粘土矿物35-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植被发育斜坡降水时空变异性特征37-54
- 3.1 前言37-38
- 3.1.1 降水时空变异性的定义37
- 3.1.2 降水时空变异性的成因37
- 3.1.3 降水时空变异性对径流过程以及滑坡预警预报的影响37-38
- 3.1.4 降水时空变异性的研究手段38
- 3.2 研究方法38-39
- 3.3 结果与分析39-52
- 3.3.1 研究区降水空间结构特征分析39
- 3.3.2 周降水变异性特征分析39-40
- 3.3.3 日降水变异性特征分析40-42
- 3.3.4 小时降水强度变异性特征42-44
- 3.3.5 次降水变异性特征分析44-46
- 3.3.6 同步主雨峰降水空间变异性特征46-50
- 3.3.6.1 降水量的GRI关联规则46-49
- 3.3.6.2 降水量的C&R决策树关联规则49-50
- 3.3.7 强降水空间变异性特征分析50-51
- 3.3.8 降水时间变异性特征研究51-52
- 3.4 本章小结52-54
- 第4章 斜坡土体地下水对降水的响应54-78
- 4.1 前言54-55
- 4.2 土壤水的形态55
- 4.3 土壤水的能态55-57
- 4.4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达西定律57-58
- 4.5 地下水的分类58-61
- 4.5.1 按埋藏条件分类58-60
- 4.5.2 按含水空隙特征分类60-61
- 4.6 地下水响应行为61-64
- 4.6.1 前言61-62
- 4.6.2 降雨入渗过程对地下水响应的影响62
- 4.6.3 研究方法62-63
- 4.6.4 染色实验结果分析63-64
- 4.7 渗透系数测定64-69
- 4.7.1 试验原理64-65
- 4.7.2 试验方法及步骤65-67
- 4.7.3 渗透实验结果分析67-68
- 4.7.4 降水入渗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68-69
- 4.8 研究区地下水对降水的响应行为69-77
- 4.8.1 研究方法69
- 4.8.2 结果与分析69-77
- 4.8.2.1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蓄水量的估算73-74
- 4.8.2.2 地下水作用下的土体水理特性74
- 4.8.2.3 地下水响应的滞后性研究74-77
- 4.9 本章小结77-78
- 第5章 本文结论78-80
- 参考文献80-89
- 致谢89-90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研究课题)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梅,骆永明;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降水特点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2 黄一民;章新平;刘f ;张剑明;黄一斌;;湖南降水变化及与印度降水关系研究[J];热带地理;2007年05期
3 李冰;潘安定;;近50年来广东不同强度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4 杨新;;西安市降水频率变化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4期
5 朱龙腾;陈远生;燕然然;沈恬;蒋蕾;王瑛;;1951年至2010年北京市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12年07期
6 张蒙蒙;江志红;;我国高分辨率降水融合资料的适用性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年04期
7 山夫;;关于超前降水及其原因[J];新疆气象;1987年06期
8 霍寿喜;;“降水”知多少?[J];百科知识;2007年21期
9 杨文峰,陈德亮,胡春娟;天气发生器对陕西降水的模拟[J];陕西气象;2005年05期
10 龚道溢;郭栋;罗勇;;中国夏季日降水频次的周末效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晖;;甘肃省近46a年降水结构空间变化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方思达;江志红;;江淮地区不同强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黄樱;钱永甫;黄丹青;姚永红;;全球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演变规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4 李书严;马京津;;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地区降水的影响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5 王胜;谢五三;唐为安;陶寅;丁霞;;气候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昼夜降水演变特征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6 吴宜进;苏布达;姜彤;;近50年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演变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谭俊龄;李春;吴新泽;张苏平;;崂山区降水的气候与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喜全;王自发;郭虎;;城市化进程对北京降水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慧;;海南省降水极值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翠珍;;阿克苏汛期短历时降水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越;强降水成我国重要致灾因素[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张昱 记者 高源;6月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N];抚顺日报;2014年
3 记者 张淼淼;北京超百天无明显降水,现中度以上旱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曹石岩;乳山4个月仅降水2.7毫米[N];威海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建宏;石市枸杞业被点“死穴”[N];宁夏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孙楠;解析入汛以来强降水[N];中国气象报;2012年
7 记者 李江天;去年我省降水比常年偏多五成[N];辽宁日报;2011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董永春 林惠娜;今年秋冬广东或现中等干旱[N];南方日报;2012年
9 记者张洁;河北干旱全国第一[N];河北农民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苏爱芳;河南:旱区有扩大趋势[N];中国气象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惠英;华西地区双峰型降水的天气气候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2 郝立生;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吴岩峻;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李岩瑛;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吕军;淮北雨季的确定及其气候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滨辉;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林业相关气候指标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冯沙;副热带高压中心云和降水及热带和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活动分布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浩;华西秋雨极端降水的环流形势和变化特征及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王wF;我国夏季和全年降水集中程度与旱涝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马思琪;基于GPS遥感资料分析西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夏季降水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张勇;长江中下游地区1-5月降水异常及其成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龚理卿;基于多模式资料的降水集成及降水与湿度关系的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袁文德;1962~2012年西南地区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时空变化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梅雪峰;山区小流域降水量空间变异性及地下水响应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隋佳硕;松花江上游降水时空变化规律及极端降水特征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9 周璞;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逐日降水的模拟与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0 夏侯杰;两广地区热带气旋极端降水特征及成因诊断[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59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5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