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云南富宁水合口金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综合评价及找矿

发布时间:2017-09-18 07:21

  本文关键词:云南富宁水合口金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综合评价及找矿


  更多相关文章: 滇东南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土壤地球化学 异常评价 找矿预测


【摘要】:研究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州富宁县田蓬镇,所在的滇东南地区隶属于滇黔桂“金三角”,是我国重要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集中区。受滇黔桂裂谷演化的影响,区内各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这种低温热液型矿床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并且在研究区周围已有众多大大小小的金矿床产出。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且1:20万水系沉积物结果显示研究区南部存在异常,具有十分有利的找矿前景。在主要出露地层为寒武系的研究区内寻找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对滇东南地区的找金也是一种突破。在属于岩溶中低山亚景观区且研究程度较低的研究区内寻找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土壤地球化学方法无疑是一种十分直接有效的手段。化探异常往往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对异常的综合评价则是筛选矿致异常、实现找矿预测的关键一环。本文立足于对取得的6022件土壤地球化学样品测试出的Au、Hg、As、Sb四个元素的含量数据进行了处理,使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四个元素的相关性较好,可以作为寻找金矿的指示元素;采用传统迭代法与分形的方法对比分析后确定了各个元素的异常下限且圈出了各个元素的化探异常及综合异常,并从异常的规模、浓度分带、异常强度及元素套合性等方面对各个异常进行了评价。再利用通过遥感解译与野外填图得到基础地质资料对异常进行评价:分别将化探数据与地层、岩性叠加分析,对断裂构造进行分形分维统计后与异常叠加分析。最后结合找矿标志与异常综合评价的结果,在研究区圈定重点区域,从而实现找矿预测。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研究区这种岩溶中低山亚景观区寻找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土壤地球化学方法无疑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做土壤地球化学采样层位与粒度分析实验发现,采样层位在B层,分析粒度在20目以下为最佳;对测试的Au、Hg、As、Sb四个元素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这四个元素的相关性好,可作为寻找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指示元素。2.通过对比传统迭代法与分形方法,确定使用分形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圈定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图,研究区共可划分为四个综合异常区,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异常规模大,总面积为7.68km2,占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总面积的31.5%;连续性好,均沿北西向呈长条状或近长方形片状展布;异常强度高,Ⅰ、Ⅱ、Ⅲ号综合异常内Au元素的极值分别达到了188×10-、90.5×10-、62×10-,Ⅳ号综合异常内Sb元素的极值为562×10-6; 浓度分带明显,其中Au与Sb呈现四级浓度分带特征,内带总面积均达0.34km2,Hg与As呈现三级浓度分带特征,内带面积均为0.02km2;元素套合性佳,各个综合异常内均表现出Au、Hg、As、Sb四个元素相互套合的特点。3.对比1:20万化探成果在研究区内圈定的异常与本次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的异常,发现异常形态由原来的南北向近椭圆状连续的异常形态变成了北西向条带状问隔分布,异常面积减小至原来的1/2,说明对同一地区采用不同精度作土壤地球化学工作所得效果不一样,精度越高,圈定的异常形态更真实,异常面积更小,更有利于缩小找矿靶区。4.通过在研究区的野外基础地质工作认识到:①研究区断裂构造发育,受区域构造影响,主要发育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其中通过对断裂力学性质的分析及节理统计分析发现北西向断裂为区内主控断裂;②研究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寒武统,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相为一套不纯碳酸盐岩建造,东北部出露泥盆系翠峰山组,岩性为细碎屑岩。5.通过定量地研究化探异常分别与地层、岩性的关系,发现研究区寒武系含金背景值高于滇东南区域背景值,说明研究区寒武系比区域更有利于赋含金,研究区内主要的含金层位为∈2t1、∈211、∈212,而主要的含金岩石为碳酸盐岩。6.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形态的展布与构造的叠合度极高,主体均呈北西向展布,说明北西向断裂严格控制了异常的总体展布,好的异常往往受断裂所夹持或产于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且通过对研究区断裂构造做分形分维分析发现构造发育好的地方异常强度也高,进一步展现了研究区断裂构造对异常具体控制作用,也印证了构造是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首要控制因素的说法。7.通过异常的形态、强度、浓度分带、元素套合性等化探异常特征与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条件对异常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土壤地球化学标志、构造标志、地层标志及岩性标志,筛选出了6个重点找矿靶区。
【关键词】:滇东南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土壤地球化学 异常评价 找矿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2;P618.5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3-15
  • 1.2 研究现状15-18
  • 1.2.1 滇东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15-17
  • 1.2.2 土壤地球化学化学找矿的研究现状17-18
  •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18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8-22
  •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18-21
  • 1.3.2 技术路线21-22
  • 1.4 完成工作量及研究成果22-24
  •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24-42
  • 2.1 大地构造背景24-26
  • 2.2 区域地质26-42
  • 2.2.1 区域地层、岩性及岩相26-30
  • 2.2.2 区域构造30-34
  • 2.2.3 区域地球化学34-37
  • 2.2.4 区域岩浆岩37-42
  • 第三章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42-78
  • 3.1 景观地球化学42-51
  • 3.1.1 地形地貌43-47
  • 3.1.2 水文47-49
  • 3.1.3 气候49-50
  • 3.1.4 金的表生地球化学50-51
  • 3.2 样品的部署、采集与测试51-59
  • 3.2.1 样品的部署51-53
  • 3.2.2 样品的采集53-57
  • 3.2.3 样品的加工与测试57-59
  • 3.3 各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59-64
  • 3.3.1 各元素含量特征59-61
  • 3.3.2 化探数据的相关性分析61-64
  • 3.4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64-78
  • 3.4.1 异常下限的确定64-67
  • 3.4.2 异常圈定结果及分析67-78
  • 第四章 异常综合评价78-115
  • 4.1 地层岩性特征78-90
  • 4.1.1 地层岩性简述78-81
  • 4.1.2 实测剖面81-90
  • 4.2 地层岩性对异常的控制90-96
  • 4.2.1 地层与异常的关系90-91
  • 4.2.2 分岩性圈定异常91-96
  • 4.3 构造特征96-104
  • 4.3.1 遥感解译线性构造96-100
  • 4.3.2 断裂100-103
  • 4.3.3 节理103-104
  • 4.4 构造对异常的控制104-115
  • 4.4.1 断裂构造分形分维分析104-107
  • 4.4.2 断裂对异常的控制107-115
  • 第五章 找矿预测115-123
  • 5.1 滇东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控矿特征115-118
  • 5.2 研究区找矿预测118-123
  • 5.2.1 找矿标志118-120
  • 5.2.2 重点找矿靶区预测120-123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123-126
  • 6.1 结论123-124
  • 6.2 不足124
  • 6.3 建议124-126
  • 致谢126-127
  • 参考文献127-129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连登,陈国华,吴国学,颜秉蓬,郑树新,李斌,陈志民,郑新烟;中国金矿地质研究与评述——为贺庆《黄金》创刊20周年而作[J];黄金;2000年01期

2 陈国华,刘连登,吴国学,杨峰,仇广乐,张辉煌;胶东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J];黄金地质;2001年04期

3 伊丕厚;宋明春;;加强深部找矿开辟胶东金矿第二找矿空间[J];山东国土资源;2008年01期

4 马华东;涂其军;张玉萍;;新疆天山金矿可持续发展建议[J];陕西地质;2008年01期

5 葛良胜;邓军;张文钊;雷时斌;卿敏;郭晓东;张艳春;;中国金矿床(Ⅱ):金矿地质勘查新突破[J];地质找矿论丛;2009年01期

6 邓江;鲁佳;黄庆;;微细浸染型金矿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1期

7 刘士钊;;找金方法的新进展和金矿研究的新动向[J];湖南冶金;1981年04期

8 范永香;关于我国金矿成因类型划分的几个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3期

9 孙培基;;赴加金矿考察纪行[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年01期

10 孙培基;试论我国金矿床的找矿类型[J];中国地质;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治华;;燕辽金矿带区域重、磁场特征[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侯明兰;丁昕;蒋少涌;;胶东蓬莱河西金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毋瑞身;;我国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1年

4 叶伯丹;朱家平;;广东清源-肇庆地区金矿带的金矿成矿时代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94年

5 刘秉光;;焦(家)-望(儿山)金矿田断裂与金矿[A];2002中国—南非黄金技术、设备引进暨项目融资经贸洽谈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诚;张德会;;浅析热液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何方;曾高福;刘峰;;澳大利亚阿兰达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方向分析[A];依托国家资源战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做大做强域内企业、共谋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2013(桂林)第六届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刘建中;刘全军;游彬;李柱云;雷德堂;舒家荣;胡基明;;贵州省兴仁县太平洞金矿金的赋存状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晓春;谢巧勤;陆三明;任升莲;陈天虎;;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带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皮明建;;光山县薄道岭—凉亭一带金矿成因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向杰;中国金矿相对比较“年轻”[N];中国黄金报;2014年

2 宋维国;非法金矿的湮灭[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鹏;中国第一金矿开发陷僵局[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金宣;我国去年新增金矿储量逾650吨[N];中国黄金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忠良;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董福鸿;青山作证[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7 ;一方企业造福一方[N];民主协商报;2012年

8 记者 邓其锋 通讯员 吕伟民;遂昌金矿10余万元奖金重奖科研能手[N];丽水日报;2009年

9 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供稿;天格尔金矿成矿带[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10 徐虞利;去年国内新增金矿储量逾650吨[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娟;河北省崇礼县东坪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陈耀煌;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成矿条件与金富集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卫晓锋;新疆乔夏哈拉—阿克塔斯一带金矿成因及找矿方向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翟德高;黑龙江省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吕军;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矿床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宋扬;冀东典型金矿床构造岩浆作用及流体成矿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黄春鹏;福建省金矿成矿特征和成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8 徐山;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9 郭少丰;岩基后金矿的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薛明轩;黑龙江省内生金矿成矿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凯;山东省胶东西北部断裂带深部相互关系研究及金矿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郑海平;新疆青河库布苏金矿元素质量迁移规律研究及成矿环境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杜达洋;滇西大坪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杨林;胶东新立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和矿化强度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张伟;小秦岭地区秦南矿区金矿床特点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雷;甘肃北山地区460金矿矿床地质及成矿流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韦良喜;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床构造演化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陈晓东;新疆东天山康古尔金矿构造叠加晕特征及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宁磊;陕西山阳—柞水矿集区龙头沟金矿矿床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张文t,

本文编号:874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74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