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至鄂尔多斯地块壳幔电性结构及构造变形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至鄂尔多斯地块壳幔电性结构及构造变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 鄂尔多斯地块 六盘山构造带 大地电磁测深 壳幔电性结构 构造变形
【摘要】:为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至鄂尔多斯地块的壳幔电性结构,研究祁连造山带、鄂尔多斯地块及六盘山构造带的构造变形,布设一条甘肃陇西至陕西黄陵的近东西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获取了91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响应.经过对全剖面观测资料的数据处理、分析及二维反演,获得了剖面壳幔电性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剖面横向可划分为三个区块,分别对应祁连造山带、六盘山构造带与鄂尔多斯地块;祁连造山带东段可能残存沟弧盆体系的构造格架,青藏高原北东向生长可能是在这一先存格架上的叠加与改造;六盘山构造带壳幔结构复杂,以中地壳拆离断层为界,上地壳发育拆离断层系统而下地壳挤压缩短增厚;鄂尔多斯地块成层性较好,地块总体较为稳定,但局部经历了与地幔上涌相关的物质与结构再造.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部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鄂尔多斯地块 六盘山构造带 大地电磁测深 壳幔电性结构 构造变形
【基金】:国家专项项目“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SinoProbe-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4076)资助
【分类号】:P542.5
【正文快照】: 1 引言青藏高原的形成及演化深刻地影响着周缘板块.对青藏高原及相邻块体壳幔结构、构造变形及深部动力学的研究,是剖析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的边界带以特殊的弧形构造和构造转换区为特点,同时为我国构造格局和地势东西分异的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远云,张序强,何葵,李长安;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组成及物质来源分析[J];中国地质;2002年03期
2 侯光良;张雪莲;肖景义;鄂崇毅;;晚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人类的迁移与扩散[J];干旱区研究;2013年01期
3 赵金仁,李松林,张先康,杨卓欣,张成科,刘宝峰,张建狮,潘素珍;青藏高原东北缘莫霍界面的三维空间构造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张永志,王卫东;青藏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1期
5 周民都;张元生;石雅撔;张树勋;范兵;;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6 杨国华;江在森;张风霜;刘峡;韩月萍;;昆仑山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水平形变影响的讨论[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7期
7 刘明军;李松林;方盛明;樊计昌;赵丽;;利用地震波速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组成及其动力学[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8 张培震;郑德文;尹功明;袁道阳;张广良;李传友;王志才;;有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扩展与隆升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2006年01期
9 朱爽;杨博;;青藏高原东北缘近期水平形变场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年03期
10 王先彦;鹿化煜;季峻峰;王晓勇;赵景波;黄宝春;李珍;;青藏高原东北缘中新世红色土状堆积序列的成因及其对亚洲干旱过程的指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胜;方剑;许厚泽;;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庆举;安张辉;周明都;;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上地慢速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照宇;;青藏高原东北缘第四纪事件与环境变迁[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袁道阳;石玉成;刘百篪;;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晚第四纪水系沉积物年代标尺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崔笃信;王庆良;王文萍;胡亚轩;梁伟锋;朱桂芝;;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及其机理[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石磊;郭良辉;孟小红;;优化滤波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异常处理上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飚;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赖院根;;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震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万永革;沈正康;曾跃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应力演化与地震发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盛明;李松林;张先康;赵金仁;;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壳结构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行勇;阿尔金山断裂或致青藏高原东北缘再次扩张[N];中国矿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芳;青藏高原东北缘白垩纪—始新世干旱植被演化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叶卓;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结构及高原扩展之地球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3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4 余大新;蒙古中南部地区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面波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张广良;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马东山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综合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6 袁道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7 王琼;利用接收函数和噪声面波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詹艳;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深部电性结构及构造涵义[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琦;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流域地貌参数分析与构造变形探讨[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年
2 郑丹;利用P波接收函数和瑞利面波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S波速度结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李凡;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高海英;用重力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岩石圈形变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马小军;背景噪声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6 谭静;基于噪声成像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维速度结构和径向各向异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黄星;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四个固定台站的接收函数各向异性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4年
8 李翠芹;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内低速层及Moho面性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9 周德敏;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地壳形变的GPS观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10 崔源远;青藏高原东北缘马泉—白河地区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77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7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