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3:06

  本文关键词: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镍钼多金属矿床 下寒武统 黑色岩系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相


【摘要】:云南省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分布广泛,在这套黑色岩系中富集镍、钼、钒等多金属矿产。本文研究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特征,为镍、钼等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预测提供服务,取得了如下认识:1、根据多个钻孔、实测剖面上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和生物扰动等特征研究,将研究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划分为2个沉积相、3个沉积亚相和2个沉积微相。2、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基本原理,将研究区筇竹寺组石岩头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多钻孔、实测剖面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小层划分和对比,建立了滇东北地区筇竹寺组石岩头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3、认为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镍钼多金属矿床层控、相控特征显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石岩头段是含矿目的层,含两个镍钼多金属矿层,层位均位于层序地层的海进体系域中。4、研究表明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镍钼多金属矿产形成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下部的低能、缺氧还原环境,有机质含量丰富。
【关键词】:镍钼多金属矿床 下寒武统 黑色岩系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相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2;P53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2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8
  • 1.2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8-9
  • 1.3 研究内容9
  • 1.4 技术路线9-10
  • 1.5 完成工作量10-12
  • 2 区域地质概况12-20
  • 2.1 区域构造背景12-13
  • 2.2 岩石地层特征13-18
  • 2.2.1 马龙县纳章乡石龙村筇竹寺组实测剖面14-15
  • 2.2.2 沾益县德泽乡热水村筇竹寺组实测剖面15-18
  • 2.3 生物地层18-20
  • 3 筇竹寺组石岩头段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20-46
  • 3.1 筇竹寺组石岩头段岩石学特征20-25
  • 3.1.1 黑色岩系20-23
  • 3.1.2 碳酸盐岩23-24
  • 3.1.3 细砂岩24-25
  • 3.2 筇竹寺组石岩头段沉积相特征25-43
  • 3.2.1 沉积相标志25-40
  • 3.2.1.1 沉积学标志25-28
  • 3.2.1.2 古生物标志28
  • 3.2.1.3 地球化学标志28-40
  • 3.2.2 沉积相的划分40-43
  • 3.2.2.1 陆源碎屑滨浅海相40-42
  • 3.2.2.2 半深海相42-43
  • 3.3 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43-46
  • 3.3.1 早寒武世区域古地理背景43-44
  • 3.3.2 早寒武世滇东北地区岩相古地理特征44-46
  • 4 筇竹寺组石岩头段层序地层研究46-60
  • 4.1 层序地层划分方法选择46
  • 4.2 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划分46-50
  • 4.2.1 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划分48-49
  • 4.2.2 中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划分49
  • 4.2.3 长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划分49-50
  • 4.3 筇竹寺组石岩头段层序地层划分50-57
  • 4.3.1 沾益县德泽乡热水村剖面筇竹寺组石岩头段层序地层划分51-52
  • 4.3.2 马龙大发胯钻孔CZK0005筇竹寺组石岩头段层序地层划分52-54
  • 4.3.3 筇竹寺组石岩头段层序发育特征54-57
  • 4.4 筇竹寺组石岩头段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57-60
  • 5 黑色岩系镍钼多金属矿层控、相控特征60-63
  • 5.1 地层控矿特征60-61
  • 5.2 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的控矿特征61-62
  • 5.3 找矿标志62-63
  • 6 结论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71
  • 附录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峤;;甘肃下寒武统沉积矿产区域成矿分析[J];中国区域地质;1983年05期

2 赵元龙,袁金良,郭庆军,朱立军,彭进,王平丽,杨荣军;全球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现状及展望[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12期

3 许善任;王崇武;王二瑜;吴庚桢;黄昭碧;阙培元;蔡科儒;谭喜生;;云南下寒武统磷矿地质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质论评;1984年05期

4 孙一虹;;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结核的研究[J];湖南地质;1987年02期

5 赵元龙,黄友庄,毛家仁,沈志达,谢宏;华南地区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几点建议[J];贵州地质;1992年03期

6 陈益平;潘家永;夏菲;郭国林;陈少华;曹双林;严兆斌;;华南下寒武统镍钼矿层中铜铅锌矿物的发现及意义[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余汶 ,徐均涛 ,伊濵英;陕西洛南下寒武统辛集组软体动物的发现[J];地层学杂志;1984年03期

8 刘德正;辽宁下寒武统对比与划分[J];地层学杂志;1986年03期

9 赵元龙,袁金良,朱立军,陈笑媛,,周丕康,周震;中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划分[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杨荣军;聂开省;赵元龙;;贵州剑河巴水崖、镇远朱砂凯里组研究——八郎潜在的国际中、下寒武统层型剖面的辅助剖面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元龙;袁金良;郭庆军;杨瑞东;杨兴莲;喻友艺;;我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的进展及前景[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常绍泉;王国祯;金中奎;南润善;;辽东半岛南部中、下寒武统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1年

3 赵元龙;袁金良;彭善池;杨瑞东;郭庆军;彭进;王约;杨荣军;;全球传统的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现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罗忠;张兴阳;罗平;顾家裕;崔京纲;朱如凯;;塔里木盆地巴楚—柯坪地区下寒武统低渗透白云岩储层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卢双舫;陈方文;肖红;李建青;何希鹏;;泥页岩储层有机、无机孔隙定量评价研究——以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段凯波;熊先孝;连卫;高鹏;;贵州新华下寒武统磷矿床中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0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换届暨 2013 年学术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7 卢双舫;陈方文;肖红;李建青;何希鹏;;页岩储层有机、无机孔隙定量评价研究——以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8 裴放;巴燕;王朝栋;雷正化;;河南平顶山地区下寒武统朱砂洞组地质特征及成因[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9 常超;胡文tD;陆现彩;曹剑;;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岩性特征新认识及储集性能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附:化石描述[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0)[C];198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房丽君;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庞维华;湖南下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与古环境演化变迁[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3 王佳;贵州桃映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孟晓庆;贵州及邻区下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杨国庆;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地震层序特征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885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85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