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绿泥石膜的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22 21:22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绿泥石膜的形成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 长砂岩 绿泥石膜 双层结构 破坏性成岩作用
【摘要】:通过包裹体、铸体薄片、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砂岩中的绿泥石膜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形成机制和过程及其与物性的关系。研究表明:绿泥石膜具有双层膜结构,由骨架颗粒向孔隙方向依次为里层膜和外层膜;等厚的外层膜发育在压实作用之后,由孔隙水中析出的绿泥石晶体聚集在骨架颗粒表面形成,由于原生孔隙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致使生成的绿泥石晶粒大,晶形好,集合体有规律地排列;在外层膜的双向阻滞作用下,里层膜开始在骨架颗粒边缘溶蚀产生的小孔腔中生长,因空间狭小造成绿泥石晶体小,晶形差,集合体杂乱堆积;随成岩环境的变化,碎屑石英表面在外层膜形成后,经历了里、外层膜同时生长和停止的反复交替,而碎屑长石表面的里、外层膜则表现为此长彼停的循环过程;绿泥石膜胶结是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其发育的砂岩物性好仅仅是表象,本质是物性好的砂岩有助于绿泥石膜发育。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砂岩 绿泥石膜 双层结构 破坏性成岩作用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3-0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KYJJ2012-02-46)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绿泥石膜是指砂岩中围绕颗粒的绿泥石黏土矿物薄膜,又常称之为颗粒包膜绿泥石、孔隙衬里绿泥石、绿泥石环边或环边绿泥石[1]。鉴于绿泥石膜的普遍性及绿泥石膜发育的砂岩物性较好,长期以来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其形成的机制和过程以及其与物性的关系[1-11]。笔者通过细致地显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庆安,陈景山,潘正莆;论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和术语的选用[J];岩石学报;1986年02期
2 贾蓉芬 ,傅家谟;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在研究环境及成岩作用方面的某些新进展[J];地质地球化学;1983年08期
3 吴松涛;孙亮;崔京钢;翟秀芬;王拓;游建昌;朱德升;;正演模式下成岩作用的温压效应机理探讨与启示[J];地质论评;2014年04期
4 李忠;韩登林;寺建峰;;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及其时空属性[J];岩石学报;2006年08期
5 周林;万方来;许丹丹;周坤;王刚;;碎屑岩成岩作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4期
6 B.Tissot ,贾蓉芬;有机物质的性质和成岩作用对石油形成的影响[J];地质地球化学;1976年10期
7 强子同;郭一华;;碳酸盐成岩作用与沉积矿产[J];矿物岩石;1982年01期
8 夏文杰;全国首届沉积岩成岩作用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J];沉积学报;1984年02期
9 刘宝s,
本文编号:902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0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