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条件下互层边坡的温湿耦合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极端气候条件下互层边坡的温湿耦合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层边坡 极端气候 温湿耦合 滑坡稳定性分析
【摘要】:滑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气候的频发,近年来滑坡的发生的频率也变的越来越高。不少学者都对滑坡现象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历史上,由于地层沉积年代的不同,在广西地区形成了分布广泛的互层地层。互层边坡层间土体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互层边坡对于极端气候的敏感性以及强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均质边坡不同。然而,目前岩土界对于互层边坡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充分,因此对于互层边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统计了南宁市近三十年来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将极端高温、干旱以及极端降雨作为南宁极端气候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定义。(2)以南宁地区典型粉砂岩+泥岩+粉砂岩边坡为原型,采用温湿耦合理论对极端气候下互层边坡的温湿度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气候组合条件下,互层边坡土体温湿耦合特性以及温湿度场的变化规律。发现短时间急剧的气候变化对土体表层的温度场与湿度场的影响较大,对比较深层的土体的影响有限。长时间的气候作用,比如干旱,对深层土体的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的降雨强度对土体的温度场的影响较大。在降雨过后的蒸发作用过程中,对于边坡的中部来说,处于下层的土体在一定深度内的含水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这是因为上层土体在蒸发作用时还会伴随有向下的渗透作用。这种现象在长时间干旱发生的过程中会慢慢消散。(3)不同的气候组合下互层边坡的稳定系数不同,暴雨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最大,边坡的稳定系数在蒸发作用下会明显升高,短期的高温蒸发作用下,互层边坡的稳定性高于无互层的边坡;长时间的蒸发条件下则是无互层的边坡更加稳定。(4)进一步分析了极端降雨条件下不同影响因子对于互层边坡渗流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初期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前峰雨型,后期不同雨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互层边坡中间弱渗透性的泥岩层在降雨过程中起到隔水层的作用,中间层的厚度越大,雨水透过中间层渗透到边坡内部的水分越少,对边坡内部的影响越小,对于表层的粉砂岩的浸泡及软化作用越明显,边坡的稳定系数越低。边坡表面裂缝的存在显著降低了边坡稳定系数,并且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处于裂缝存在的土层以内。裂缝的间距越小,在降雨初期稳定系数越小;到降雨的后期,稳定系数变化不大。降雨入渗对泥岩+粉砂岩+泥岩边坡土体孔压的影响范围较小,边坡稳定系数随降雨时间的延长及中间层粉砂岩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的幅度较粉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要小得多。(5)探讨分析了极端降雨条件下格构梁一锚杆护坡措施对互层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结果显示该结构对限制边坡的位移以及提高稳定系数方面效果明显。
【关键词】:互层边坡 极端气候 温湿耦合 滑坡稳定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符号说明11-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选题背景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0
- 1.2.1 土体温湿耦合研究现状14-17
- 1.2.2 降雨入渗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17-20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20-23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研究思路21-23
- 第二章 互层土室内试验与极端气候条件定义23-36
- 2.1 前言23
- 2.2 室内试验23-25
- 2.2.1 基本物理指标23-25
- 2.2.2 基本力学指标25
- 2.3 南宁市极端气候条件25-28
- 2.3.1 极端气候定义的方法26-27
- 2.3.2 南宁市极端气候的定义27-28
- 2.4 南宁极端气候发生的概况28-35
- 2.4.1 极端高温28-29
- 2.4.2 极端降水29-32
- 2.4.3 极端干旱32-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极端气候下互层边坡温湿耦合特性的分析36-59
- 3.1 前言36
- 3.2 数值计算模型36-39
- 3.2.1 蒸发模型36-37
- 3.2.2 土壤水分运动方程37
- 3.2.3 非饱和土温湿耦合模型37-39
- 3.3 计算模型的参数设置39-46
- 3.3.1 土体热力学参数39-41
- 3.3.2 土体水力参数41-44
- 3.3.3 气象参数44
- 3.3.4 数值模型对比验证分析44-46
- 3.4 考虑不同气候组合下互层边坡温湿耦合分析46-58
- 3.4.1 互层边坡计算模型46
- 3.4.2 初始边界条件46-47
- 3.4.3 计算工况47
- 3.4.4 不同气候组合下互层边坡的温湿耦合特性分析47-57
- 3.4.5 不同气候组合对互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57-58
- 3.5 本章小结58-59
- 第四章 极端降雨条件下互层边坡的稳定性研究59-77
- 4.1 前言59
- 4.2 边坡降雨入渗过程及稳定理论59-61
- 4.2.1 降雨入渗过程的分析59-61
- 4.2.2 极限平衡分析理论61
- 4.3 极端降雨条件下互层边坡的稳定性分析61-76
- 4.3.1 计算方案61-62
- 4.3.2 材料设置62
- 4.3.3 不同雨型的影响62-67
- 4.3.4 不同中间层厚度的影响67-71
- 4.3.5 裂隙的影响71-74
- 4.3.6 不同互层组合的影响74-76
- 4.4 本章小结76-77
- 第五章 极端降雨条件下的格构梁-锚杆护坡方法研究77-85
- 5.1 前言77
- 5.2 边坡防治方法研究77-79
- 5.2.1 坡体防治技术77-79
- 5.2.2 坡面防治技术79
- 5.3 格构梁-锚杆护坡计算分析79-84
- 5.3.1 模型参数79-80
- 5.3.2 计算结果分析80-84
- 5.4 本章小结84-8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5-87
- 6.1 本文主要结论85-86
- 6.2 展望86-87
- 参考文献87-91
- 致谢91-92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全,廖德华,姜彤,王思敬;边坡系统演化的开放度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2 李玉銮;;边坡变形及其失稳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筑;2006年03期
3 赵明华;刘小平;冯汉斌;彭文祥;;小湾电站高边坡的稳定性监测及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4 何平锋;;公路边坡综合防治和治理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5 何习平;华锡生;何秀凤;冯小磊;;边坡变形预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西科学;2007年04期
6 周翠英;陈恒;朱凤贤;;基于渐进演化的高边坡非线性动力学预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7 陈培聪;李芳梨;;公路工程边坡变形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8 姜彤;赵彦彦;王忠福;;边坡动力响应的非线性特征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2期
9 王辉;;山区公路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0 曾开华,张忠坤,吴九红;分形在边坡预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汉;;变形边坡变形发展趋势的研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2 王恭先;张华;;高速公路高边坡变形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杜永廉;刘汉东;;边坡失稳预报的新途径[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吴萍;张骏;赵雄伟;;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研究——以凤凰山边坡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志全;刘汉东;姜彤;;边坡系统演化的开放度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汉东;;边坡失稳定时预报研究的发展阶段[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赵明华;刘建华;陈炳初;刘代全;;边坡变形及失稳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桂龙;裴大伟;孟强;乔领新;韩烈保;;边坡分类体系及其与稳定性关系探讨[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邓辉;巨能攀;涂国祥;;某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整治对策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程东幸;刘厚健;刘志伟;鄢治华;;陕北某电厂Ⅲ区边坡变形机制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斌;技术创新带来露天开采“新春”[N];中国冶金报;2012年
2 黄寰;为了中国西南部的“稳定”[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长卫;岩质边坡的地震动特性及基覆型边坡的滑坡成因机理、稳定性判识、危害范围评价体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闫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边坡开挖过程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孙义杰;库岸边坡多场光纤监测技术与稳定性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严琼;基于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彤;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动力响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6 任志华;亚热带多雨地区红粘土边坡植物护坡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黄世秀;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江成鑫;山西某矿山高边坡马兰黄土非饱和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杨巨文;动载影响下含弱层煤岩边坡致灾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孙光林;南芬露天矿滑坡机理及其加固控制预警一体化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帆;矿山高边坡变形动态监测及稳定性预测[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刘青水;降雨对矿区膨胀性软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文;高边坡用全液压锚固钻机改型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鑫;黄蒿洼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晋勇强;库水位骤降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苏振华;边坡变形组合预测方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7 董彦飞;边坡变形三维实体预测方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彦蓉;某水电站层状岩质边坡变形及支护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揭奇;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库岸边坡多场监测信息分析[D];南京大学;2016年
10 韩贝贝;新元洁能电厂土质(回填)高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2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9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