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玛南地区乌尔禾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8 23:38

  本文关键词:玛南地区乌尔禾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准噶尔盆地 玛南地区 二叠系 乌尔禾组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摘要】: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方法并结合测录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南地区二叠系乌尔禾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岩以砾岩为主,发育少量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目前研究区储层成已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成岩作用复杂,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对研究区储层的孔隙破坏性最大,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具有双面性,胶结物的发育一方面减少了储层孔隙度,但亦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压实应力,并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区储层埋藏较深,经历了较强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储层物性差,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是研究区在低孔低渗背景下形成局部相对优质储层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玛南地区 二叠系 乌尔禾组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2011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0-01-06)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1309-RTSA04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弓I言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西北缘是该盆地中油气最富集、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该区可划分为西北缘断阶带、中拐凸起、玛湖凹陷西斜坡和昌吉凹陷西斜坡等几个次级构造单元[1_2]。多年的勘探实践表明,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由于紧邻生烃凹陷,构造位置有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孔友,查明,柳广弟;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2期

2 张顺存;陈丽华;周新艳;蒋欢;史基安;贾凡建;吴志雄;;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的沉积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周;史基安;唐勇;丁超;张顺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相与成岩演化研究[J];沉积学报;2011年06期

2 隋风贵;赵乐强;;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类型及控藏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2期

3 王艳忠;操应长;王淑萍;宋玉斌;;不整合空间结构与油气成藏综述[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3期

4 吴楠;刘显凤;;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述评[J];断块油气田;2007年03期

5 李晓燕;蒋有录;陈涛;;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石型不整合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刘海涛;史建南;;不整合面结构与隐蔽油气藏分布模拟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7 佟卉;;油气输导通道的内部结构和输导机制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陈奋雄;李军;师志龙;张顺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三叠系沉积相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王卓超;叶加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成藏动力学模拟[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2期

10 王建功,卫平生,杨建礼;松辽盆地西南部青山口组三段底界不整合面与油气分布[J];地质论评;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开俊;卫平生;姚清洲;牟中海;孙东;刘震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整合类型与油气成藏关系[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2 王艳忠;操应长;王淑萍;弭连山;;残余沉积盆地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以济阳坳陷中生界为例[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艳忠;操应长;王淑萍;;残余沉积盆地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以济阳拗陷中生界为例[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周妮;蒋宜勤;向宝力;任江玲;马万云;;中拐凸起古生界油气运移示踪与充注期次研究[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新朴;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二叠系梧桐沟组层序地层与岩性油气藏勘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赵乐强;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赵乐强;[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洪太元;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特征及其控油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王建功;松辽盆地坡折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孙永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层序地层与地层油气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8 杜社宽;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特征及对油气聚集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李云;隐蔽圈闭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10 常波涛;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古潜山油气运聚特征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萌;霸县凹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商琳;准东南部地区构造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赵景蒲;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及成藏机理物理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谢伟;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典型地层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陈玉芳;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赵力彬;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7 林辉;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沙四段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赵卫军;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不整合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陈景阳;准噶尔盆地异常压力演化及成藏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10 刘彦国;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评价[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忠贤,陈发景,贾振远;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J];地学前缘;2000年04期

2 赵玉光,肖林萍;西准噶尔前陆盆地二叠纪火山—沉积序列与盆地演化耦合[J];地质论评;2000年05期

3 蔚远江,何登发,雷振宇,尹成,张立平,胡素云,董大忠;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J];地质学报;2004年05期

4 付广;吕延防;薜永超;杨勉;;油气运移通道及其对成藏的控制[J];海相油气地质;1999年03期

5 张克银,艾华国,吴亚军;碳酸盐岩顶部不整合面结构层及控油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年05期

6 汤良杰,金之钧,庞雄奇;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陈建平,查明,柳广弟,谷亚青,张卫海;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靖辉;江洪;向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4期

9 李涛;陆永潮;陈平;向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切谷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8年04期

10 艾华国,兰林英,张克银,吴亚军;塔里木盆地前石炭系顶面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控油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蒋裕强;侯方浩;陈波;;某段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1期

2 邱隆伟;赵伟;刘魁元;;碱性成岩作用及其在济阳坳陷的应用展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2期

3 孔祥超;赵俊兴;申赵军;;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_1成岩作用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3年01期

4 王英华,杨承运,张秀莲;鲕粒的结构变化与成岩作用性质和强度的关系[J];沉积学报;1983年02期

5 索齐诺夫;张维根;;关于含铀结核[J];铀矿地质译丛;1965年03期

6 D. R. Mac Caskie ,王庆权;利用微量元素协变图鉴别成岩作用[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01期

7 赵希涛,沙庆安,李平日,王绍鸿,韩有松,张秀荣,张德泉;福建莆田海岸沙丘岩——Ⅱ.沉积与成岩作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10期

8 秦卫军;宋立军;李书恒;张庆洲;杨军侠;;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_1成岩作用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年01期

9 马鸣;浅议成岩储集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2期

10 吴萌;刘昊年;王亚辉;;碎屑岩成岩作用在油气储层中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东博;应凤祥;;利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技术评价和预测储层[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李忠;韩登林;寿建峰;;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及其时空属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曹青;刘林玉;柳益群;李红;;西峰油田白马南地区长8_1储层的成岩作用[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李忠;;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系统与储层预测基础问题[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王军;房玉凤;杨学武;杜周;魏向军;王高强;张战雨;周美红;;姬塬油田西北部长8成岩作用与储层分类评价[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孟庆勇;李安春;徐方建;;东海泥质区EC2005孔的磁学记录及其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李忠;陈景山;关平;;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前沿[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赵建鹏;孙建孟;;成岩作用对储层岩石声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曾小英;;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尤少燕;;临盘油田盘二断块储层的成岩作用[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海燕;还原成岩作用对海洋沉积物磁记录的影响及其环境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樊爱萍;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区侏罗系成岩作用的成矿约束[D];西北大学;2007年

3 张雪芬;东营凹陷南部沙河街组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D];南京大学;2013年

4 高玉巧;岩浆成因CO_2气藏中储集砂岩的热对流成岩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陈春强;东营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内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尚婷;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王若谷;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管英柱;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古潜台东侧马五_(1+2)储层综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祥明;苏皖地区中生界不同变形结构区的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徐继明;超低渗储层成岩作用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王志国;歧北凹陷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储层孔隙度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4 赵亮;鄂尔多斯盆地白家岔沟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成岩作用[D];西北大学;2013年

5 尚凯;鄂尔多斯盆地坪庄—上里塬地区长8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6 罗春艳;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8低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烃类充注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7 张阳;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五_4~马六段碳酸盐岩成岩作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8 李娜;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及孔隙度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白雪见;沉积相及成岩作用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5年

10 郑宇航;白音查干凹陷腾格尔组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6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96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1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