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及控制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伊宁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及控制因素分析
【摘要】:伊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在盆地内找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气资源。本次研究提高了对中二叠统沉积特征的认识,为进一步预测有利成藏地质条件和进行资源勘探潜力评价提供基础地质支撑。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弄清了中二叠统地层接触关系和发育规律,同时收集了大量沉积相标志,分析了岩性组分、化石、地球化学及颗粒粒度结构等特征,识别出中二叠统沉积相类型,主要有冲积扇相、辫状河流相、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水下扇,并建立中二叠统沉积模式。二叠纪沉积环境经历3个演化阶段:(1)早二叠世乌郎期盆地进入断陷湖盆发展阶段,湖盆演化趋于稳定;(2)中二叠世晓山萨依期,由于区域构造运动与火山活动,影响了盆地的沉积环境;哈米斯特期为弱伸展环境,盆地沉降幅度平缓;塔姆其萨依期,盆地再一次进入沉降,断陷湖盆特征再现;(3)晚二叠世巴斯尔干期,盆地进入衰竭期。影响中二叠统沉积相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盆地内部的4组断裂体系:(1)北侧科古琴-博罗霍洛带(简称科-博带)断裂系;(2)南缘哈尔克-那拉提山北缘断裂系;(3)近东西向断裂系;(4)中部北东和北西向X型剪切断裂系。
【关键词】:伊宁盆地 中二叠统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9
- 1.2.1 勘探现状研究7-8
- 1.2.2 沉积特征研究8
- 1.2.3 沉积相及相分析方法研究8-9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9-10
- 1.3.1 研究内容9
- 1.3.2 技术路线9
- 1.3.3 创新点9-10
- 1.4 完成工作量10-12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12-17
- 2.1 区域地理位置12-13
- 2.2 区域构造背景13-17
- 2.2.1 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13-14
- 2.2.2 区域构造演化与盆地形成14-17
- 第三章 地层发育及分布特征17-33
- 3.1 地层分区17-21
- 3.1.1 温泉小区18-20
- 3.1.2 科古琴山小区20
- 3.1.3 博罗科努山小区20-21
- 3.1.4 伊宁小区21
- 3.1.5 巴仑台小区21
- 3.2 地层划分与对比21-29
- 3.2.1 泥盆系21-22
- 3.2.2 石炭系22-23
- 3.2.3 二叠系23-28
- 3.2.4 三叠系28
- 3.2.5 侏罗系28-29
- 3.2.6 白垩系29
- 3.3 二叠系沉积环境演化及岩相古地理背景29-33
- 3.3.1 早二叠世乌郎期29-30
- 3.3.2 中二叠世30-32
- 3.3.3 晚二叠世巴斯尔干期32-33
- 第四章 中二叠统典型沉积相分析33-49
- 4.1 沉积相划分标志33
- 4.1.1 沉积学标志33
- 4.1.2 地球化学标志33
- 4.2 典型沉积相类型与沉积特征33-45
- 4.2.1 冲积扇相33-36
- 4.2.2 辫状河流相36-37
- 4.2.3 湖泊相37-43
- 4.2.4 辫状河三角洲相43-44
- 4.2.5 水下扇44-45
- 4.3 中二叠统沉积相演化与模式45-49
- 4.3.1 中二叠统晓山萨依组沉积相平面分布45-46
- 4.3.2 中二叠统塔姆其萨依组沉积相平面分布46-47
- 4.3.3 中二叠统沉积模式47-49
- 第五章 主要控盆断裂及构造演化对沉积环境的影响49-55
- 5.1 早-中二叠世构造盆地演化阶段49-54
- 5.1.1 早二叠世强伸展阶段49-52
- 5.1.2 中二叠世伸展阶段52-54
- 5.2 影响盆地结构和沉积环境的主要控盆断裂与断裂体系54-55
- 结论55-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1
- 图版61-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彭博;何志强;袁立;;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张祖辉;福建下一中二叠统及其小有孔虫化石带[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林良彪,朱利东,朱莉娟;重庆万盛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微相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1期
4 周正红;石和;王道永;;云南墨江共埂中二叠统坝溜组地层剖面及地层划分[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1年01期
5 王俊涛;张永生;宋天锐;牛绍武;曹洁;田树刚;;内蒙古扎赉特旗中二叠统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地层学杂志;2011年04期
6 雷川;李红;杨锐;程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湖相微生物成因白云石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7 李传班;储潇姝;刘幼平;武国辉;蔡贤德;;黔东南地区中二叠统梁山组沉积相特征及其控矿作用[J];矿产勘查;2013年04期
8 刘智荣;黄静宜;陆丽娜;陈志丹;李修亮;;内蒙古正镶白旗中二叠统三面井组沉积古环境研究[J];地层学杂志;2013年04期
9 王丹;黄发海;曲浩添;韦刚;;四川北川通口二叠系中二叠统岩石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4期
10 周铁明;普洱地区中二叠统茅口阶地层及鈭类分带[J];云南地质;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运波;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正义;伊宁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及控制因素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2 焦保雷;蜀南地区中二叠统缝洞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熹微;蜀南地区中二叠统缝洞气藏开发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继纲;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5 张文;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衍;威远—自流井构造带中二叠统有水气藏气水关系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伏明珠;四川西昌盆地中二叠统储层沉积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思宇;内蒙古扎赉特地区中二叠统神山组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997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9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