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16-08-26 20:56

  本文关键词: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论文资料

2010年10月

第5期

文章编号:1672—8262(2010)05—6一08

城市勘测

UrbanGeotechnical

0ct.2010

No.5

lnVestig“on&Surv聊ng

中图分类号:P205

文献标识码:B

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肖建华’,罗名海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进入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城市测绘将从以地图生产为主转向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其技术手段、产品结构、服务形式、价值取向都将发生重要变化。本文概述了城市测绘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城市信息化测绘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功能作用、存在困难等相关问题,最后以有关城市为例,介绍了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在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数据标准体系研究、基础地理信息生产与更新、数字三维模型建设、测绘档案保管与数字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地理信息创新服务、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情况。关键词: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

概述

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前期性、

段。在城市测绘工作方面,形成了外业测量主要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钢尺等光学和机械仪器,内业以解析测图仪器为主要标志的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测绘技术相对落后,外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不高;内业以手工记录和计算为主,辅以计算器及测量计算小程序。其生产流程一般为外业测量、内业清绘(胶片)、晒图复印、胶片更新,产品形式主要是纸质或胶片(薄膜)的线划地形图。与此同时,开展了卫星定位系统、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航测机助成图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试验等。

2.2数字化测绘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一2l世纪初)

20世纪90年初期至21世纪初,,测绘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测绘方面,基本建立了以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为核心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形成了将卫星定位、遥感、数字化测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有机结合的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采集、加工与处理、管理和应用服务的数字化生产模式。电子(数字)经纬仪、激光(红外线)测距仪、全站仪、GPs接收机、航空摄影测图仪(如J)(一4、virtuozo)等数字化测量仪器成为数据采集的主要装备;数据处理平台以AutoCAD、Microstation等软件为主;测绘成果也从传统的纸质地图变成了4D产品,即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栅格地图(DRG)和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

2.3数字化向信息化转换阶段(21世纪初~)

信息化测绘的核心是实现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强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多元化和专业化,特别

保障f生的作用,担负着为社会各界提供地理信息的职责。测绘是发展高新技术又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的行业,纵观当今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已由单一学科的研究发展到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综合技术的研究,由地面发展到空间,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由二维发展到三维、四维乃至多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测绘技术的发展将紧紧依赖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信息采集效率、管理水平和成果质量,扩大测绘成果的应用领域。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快速发展,城市测绘行业已经在仪器设备、技术手段、生产流程、产品形式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作业到现代化作业方式的转变。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是城市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在数字测绘基础上,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式,代表着城市测绘在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化建设总的战略方向忙J。

2.城市测绘的发展历程

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测绘经历了从模拟测绘、数字测绘到信息测绘的三个阶段,其技术手段、产品形式、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3】。2.1模拟测绘阶段(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

我国测绘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恢复发展阶

收稿日期:2010—09—08

作者简介:肖建华(1963一),男,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院长,主要从事城市勘测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基金项目: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浸4绘局开放基金项目PF2009—4。

万方数据


  本文关键词: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04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