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师测绘工程师论文: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初探
本文关键词: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建筑工程师测绘工程师论文:
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初探
摘
要:
介绍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情 况,分析了实验示范中心所进行的实践与改革,对提高测绘 工程专业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测绘工程
专业;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对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具有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近几年来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与研究,更新人才培 养模式,注重实验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了测绘工程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建设模式和体系。 1 探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与实践模式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学院 积极探索培养测绘工程创新人才,把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与需要的、具 有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放在首位。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结合测 绘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作为测绘 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 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个人拓展能力 和团队合作精神兼顾”的实验教学理念[1],提出适合因材施教的分阶
段、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现代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实 验教学与理论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的教学机制,基本形成了基础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专业实验 室、科研实验室三个不同层次、面向不同使用对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2]。 2 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改革与优化 实验教学体系,促进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水平。 1) 科学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围绕创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验示范教学体系既注重纵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注重横向知识的 相互渗透;既注意对学生共性需求,又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既注意教 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本着继承与创新、循序 渐进与适度跳跃的原则,参照国内外测绘工程专业办学模式的优点,实 施“分阶段、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以工程实践和社会服务为辅助手段,着力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综 合设计和创新能力[3]。同时,依托基础实践平台、学科实践平台、拓 展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分别设置综合性实习、设计与创新实验, 建立基本技能培训、集中实习、综合创新实验和工程实践四种类型的 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水平 [4]。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
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引入现代的数字化实验 技术、虚拟实验技术等,使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相互促进,使实验教学 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修改完善 了测绘工程专业全部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重新设计了实验项目 的选择和每个实验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学会仪器 设备的使用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 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有机地进行衔接。采用传 统与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相结合、个人能力拓展与团队协作精神相结 合、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依靠网络、多媒体、电子教 案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内容,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 新能力。中心先后开发了《数字测图实验》《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 、 等多媒体实验实践教学课件 10 套,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认识[5]。 3) 构建实验网络信息化平台。 提供了丰富的网上实践教学资源, 如实验实践教学课件,含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课件、典型 实验案例分析、仪器设备手册、参考文献等,其中包含《GPS 原理与 应用》《测量平差与误差理论》《工程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 、 、 、 等精品课程。同时实现远程在线的网上教学和实验,建立与国际相关 知名科研院、所的链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国际同行的动态,拓宽了学 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为学生进行课内外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网络化实验平台提供实验教学演示视频、 实验仪器设备图片与文 字解说、实验讲义、实验课考核试题库等资源,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 了解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实验教学要求等,并根据 自身的学习计划和安排选择实验项目,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自 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实践课程的特 点,建立了相应的学生实验考核办法。 ① 对不单独设课的实验。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的表 现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与理论课的考核成绩一起计入课程总成 绩。实验成绩的比例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 20%。② 对实习课程。根 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等综合考核,平时实习占 30%,实习报告 占 50%,综合考核占 20%。③ 对设计课程。重点考核学生设计方案是 否合理可行,实验过程是否符合规范,实验设计是否有创新,实验结果 是否正确,结果分析是否科学合理。课程设计的考核中,平时表现占 30%,设计报告占 70%。④ 研究创新型实验。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项 目、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及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等拓展性实验项 目,按照《武汉大学“创新学分”制度实施办法》给予考评和奖励[6]。 5) 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机制。 采用了 “制度建设为前提,内容改革 为核心,学生评教为基础,社会评价为主导”质量保证体系,始终贯彻质 量的保障在于过程的监控的方针,规范实验教学各个中间环节。建立 严格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如《测绘实验中心教学实习工作条例》 、
《测绘实验中心教学实习管理实施办法》 、 《测绘实验中心实验室开放 管理办法》《测绘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教师实验教学 、 、 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成立实验教学智囊团(包括院教授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对实验教学改革 和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进行咨询和监督。 管理机制的规范确保了实验 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实验教学层次和水平。 6) 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育人环境。在购置 GPS 接收机、测量 机器人、绝对重力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一系列 先进仪器设备的同时,自主研制了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GPS 一 机多天线系统、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等工程专用仪器设备,自主研 发了金球数字测图系统、 控制网数据处理系统、 GPS 实时变形监测系 统、海洋测绘内外业一体化软件系统等测绘实用软件,并运用于实验 教学;同时建立、改造具有测绘学科发展方向的功能性、通用性、灵 活性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专门数据处理实验室。 通过合作等方式建立 了校外实习基地,如以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为基础建立的 工程测量学教学实习基地;以国家地震实验场为基础与云南省地震局 合作建立的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实习基地;以中国三峡总公司培训中 心、武汉龙泉山为基础建立的标准数字测图实习和 GPS 实习基地;以 湖北省测绘局地理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的 GIS 实习、遥感实习基地 等。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促进了测绘工程专业建设[7]。 3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学院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工作的特点,强化目标管理,实施 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了相关考核评价制度、职称评审与岗位职 责制度、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大 力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管理、 实验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研究, 在经费和工作量上给予支持。同时,学院通过选留一批、培养一批、 引进一批等措施,让高学历、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 管理。开展实验技术研讨、培训交流、岗位练兵等诸多手段来提高实 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引导理论课教师从 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学。学院选调了 28 名热爱实验 教学工作、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专职实验教学人员,聘请了 25 名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校外兼职教师,讲授实验课程和讲 座,形成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 队伍。 4 结束语
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顺应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 必然趋势,测绘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 理,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空间和必要的实验研究条件,提高了测绘工程 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了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许 才 军 . 测 绘 工 程 专 业 课 程 创 新 体 系 初 探 [J]. 测 绘 通
报,2007(11):74-77 [2]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07 年度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试验区申报书[R].武汉: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07 [3] 汪志明,郭际明,花向红.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
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6):74-77 [4] 李苑玲,钟金明.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高校
论坛,2008(1):105-106 [5] 汪志明,许才军,郭际明,等.加强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95-98 [6]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09 年国家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申报书
[R].武汉: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09 [7] 花向红,邹进贵,向东.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
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7):114-116
本文关键词: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0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