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时间序列高分辨率COSMO-SkyMed影像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2:26

  本文关键词:时间序列高分辨率COSMO-SkyMed影像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相干点目标 时间序列 永久散射体 小基线集 地表形变反演


【摘要】:时空失相干以及大气不均匀延迟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传统DInSAR技术在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形变监测中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目前,基于高相干点目标的长时间序列地表形变监测手段快速发展,为解决时空失相干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本文以基于高相干点目标的永久散射体方法与小基线集方法为理论基础,利用时间序列高分辨率的COSMO-SkyMed雷达卫星影像,基于小基线集算法,提取了实验区的地表形变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精度评价。由于COSMO-SkyMed数据雷达波长更短、分辨率更高,因此在地表形变反演过程中除了会面临轨道误差、外部DEM误差和大气不均匀延迟误差外,还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时间失相干和基线失相干,同时城市中高层建筑物带来的DEM误差问题及大气延迟问题也更加严重。针对上述问题,并根据COSMO-SkyMed影像独有的特性,研究了利用COSMO-SkyMed影像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的一些关键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传统InSAR、DInSAR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系统总结了基于高相干点目标的长时间序列DInSAR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近年来发展的基于高相干点目标的长时间序列DInSAR算法原理进行了分析。(2)讨论了卫星轨道误差对最终形变监测精度的影响。采用基于轨道参数的直接地理定位技术获取地面控制点的平面定位误差,通过定位误差间接评价COSMO-SkyMed卫星轨道精度。(3)针对利用COSMO-SkyMed数据做差分干涉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COSMO-SkyMed数据本身的一些特点,对DInSAR处理流程中的频谱滤波算法、干涉基线估计与精化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加以改进,提高了运算效率与最终结果的精度,为后续高精度DEM与地表形变场的获取提供基础支持。(4)采用SBAS-DInSAR方法分别对温黄平原地区与嘉兴地区的COSMO-SkyMed影像进行处理,得到实验区的平均形变速率图与累计形变图。将得到的累计形变量与相应时段内实测的水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监测算法的精度与可靠性。
【关键词】:高相干点目标 时间序列 永久散射体 小基线集 地表形变反演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227;P642.2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2-14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章节安排13-14
  • 2 基于高相干点目标的长时间序列DInSAR基本原理14-35
  • 2.1 干涉相位各组成分量分析14-15
  • 2.2 InSAR基本原理及处理流程15-17
  • 2.3 D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17-20
  • 2.3.1 两轨法17-18
  • 2.3.2 三轨法18-19
  • 2.3.3 InSAR/DInSAR主要误差源分析19-20
  • 2.4 基于高相干点目标的DInSAR原理分析20-27
  • 2.4.1 永久散射体方法基本原理20-23
  • 2.4.2 小基线集方法基本原理23-27
  • 2.5 长时间序列DInSAR形变监测算法的系统集成27-31
  • 2.5.1 干涉处理模块28-29
  • 2.5.2 差分处理模块29
  • 2.5.3 长时间序列形变监测模块29-31
  • 2.6 COSMO-SkyMed雷达卫星介绍31-34
  • 2.6.1 COSMO-SkyMed数据获取性能32
  • 2.6.2 COSMO-SkyMed数据产品序列32-33
  • 2.6.3 COSMO-SkyMed影像特征分析33-34
  • 2.7 本章小结34-35
  • 3 COSMO-SkyMed形变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35-57
  • 3.1 COSMO-SkyMed轨道精度评价35-39
  • 3.1.1 轨道误差对两轨法差分干涉形变值的影响36-37
  • 3.1.2 COSMO-SkyMed轨道精度评价37-39
  • 3.2 InSAR频谱滤波技术研究39-46
  • 3.2.1 频谱偏移产生原理分析39-40
  • 3.2.2 频谱滤波算法研究40-43
  • 3.2.3 频谱滤波实验及结果验证43-46
  • 3.3 干涉基线估计算法研究46-56
  • 3.3.1 基线模型46-47
  • 3.3.2 基线估计常用算法介绍47-52
  • 3.3.3 基线估计实验分析52-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4 时间序列COSMO-SkyMed影像地表形变监测实验57-70
  • 4.1 温黄平原地区地表形变监测结果与验证57-65
  • 4.2 嘉兴地区地表形变监测结果与验证65-69
  • 4.3 本章小结69-70
  • 5 结论与展望70-72
  • 5.1 结论70-71
  • 5.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7
  • 作者简历77-79
  • 学位论文数据集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文斌;李志伟;丁晓利;汪长城;冯光财;;利用InSAR短基线技术估计洛杉矶地区的地表时序形变和含水层参数[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2 许才军;林敦灵;温扬茂;;利用InSAR数据的汶川地震形变场提取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10期

3 张永红;张继贤;龚文瑜;;基于SAR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的城市地表形变监测[J];测绘学报;2009年06期

4 金江军;潘懋;;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对策[J];灾害学;2007年01期

5 汤益先;张红;王超;;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的苏州地区沉降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8期

6 夏耶;巴姆地震地表形变的差分雷达干涉测量[J];地震学报;2005年04期

7 单新建,马瑾,柳稼航,宋晓宇,张桂芳,王长林;利用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提取玛尼地震震源断层参数[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0期

8 王超,张红,刘智,陈锁忠,闾国年;苏州地区地面沉降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监测[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9 刘国祥,丁晓利,陈永奇,李志林,李志伟;使用卫星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香港赤腊角机场沉降场[J];科学通报;2001年14期

10 王超,刘智,张红,单新建;张北-尚义地震同震形变场雷达差分干涉测量[J];科学通报;2000年2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琦;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3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083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