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格网数字水深模型的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算法
本文选题:自适应网格 + 数字水深模型 ; 参考:《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的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算法未考虑格网大小随海底地形变化而自动调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格网数字水深模型的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算法。首先,引入基于四叉树的自适应格网模型,改进其局部格网的相似性评估指标与构网约束方法;然后,设计匹配区的确定及待匹配航迹的选取策略,给出待匹配航迹的水深值的计算方法,构建出目标匹配定位的地形相关组合算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相比于基于等距离的规则格网模型的算法有以下优势:1)在地形特征丰富区域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2)可以避免出现地形特征越明显匹配定位精度越低的情况;3)能一定程度地克服水深系统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underwater terrain matching algorithm does not take the grid size into account and adjusts automatically with the change of submarine topography, an underwater terrain matching loc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grid digital depth model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adaptive grid model based on quadtree is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similarity evaluation index of local grid and the constraint method of constructing network, and then, the strategy of determining matching area and selecting track to be matched is designe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depth of track to be matched is given, and the terrain correlation combination operator for target matching location is constru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over the algorithm based on the regular grid model based on equal distance: (1)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in the region with rich terrain features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2) the more obvious matching of terrain features can be avoided, the more obvious matching can be avoided. The lower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is, the better the influence of the water depth system error on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can be overcome.
【作者单位】: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3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1498)
【分类号】:P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彬;赵学胜;高彦丽;王洪斌;;球面似均匀格网的剖分方法及特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1期
2 李永树;王金庄;;机助绘制下沉格网[J];矿山测量;1992年04期
3 陈述彭;推广格网系统[J];地球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4 王勇;王艳;郑文军;邹晓亮;;基于多格网算法的卫星图像恢复[J];海洋测绘;2006年02期
5 本刊编辑部;;《全球离散格网的空间数字建模》一书出版发行[J];测绘通报;2007年06期
6 罗广祥;刘苗;樊鸿宇;杨芳;;全球等面积四叉树离散格网建模与编码体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10期
7 ;方位角辐射线格网法及其应用[J];勘察技术资料;1975年15期
8 ;测绘研究所车间制成一米座标格网尺并批量投产[J];测绘通报;1977年02期
9 濮阳敏;定动辐射线格网图展点法[J];水运工程;1982年03期
10 何贞铭;孙钰;胡小夏;;基于动态格网的基准地价评估模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林峰;胡瑞林;周顺江;王珊珊;张小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对格网大小的敏感性与误差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2 罗欣;;全球等面积四叉树离散格网建模与网边变形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7第六届全国地质制图与地理信息学术交流会分会场[C];2013年
3 王涛;毋河海;;一种从格网DEM中提取等高线的算法[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涛;;从规则高程格网中基于索引提取等高线[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涛;雷蓉;;规则高程格网中完整性谷地线的提取[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黎明;;基于1KM格网的人地系统时空数据平台构建[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东岳;李文琦;李明;;基于格网DEM的GIS通视分析算法研究[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颜佩丽;贾鹏;;黄土高原地区航测法制作DEM的质量控制[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9 蒋建平;;河道水下地形自动成图的实现[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江苏论坛文集[C];2001年
10 吴晖;;水下地形测量误差分析及对策[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磊;基于QTM的球面Voronoi图生成算法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贞辉;基于震害分类的房屋数据格网化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2 杨海霞;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3 杨芳;基于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分类的路面提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思霖;基于遥感的格网人口生成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5 干嘉元;基于全球离散格网的环境监测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包全福;基于混合式球面退化格网的空间对象聚合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李正国;混合式球面退化格网模型与空间数据表达[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刘光鑫;基于菱形离散格网的中国海潮波系统数据集成方法[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9 尤文辰;多级格网框架下的数据组织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杜微;基于格网的等值线生成与填充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47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84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