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成高子镇景观格局变迁分析与规划策略研究
本文选题:景观格局 + 变迁分析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村镇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态环境过度消耗与破坏的现象,原本历经数年形成的村镇自然景观格局正在逐渐地发生退化: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在“十二五”规划中,着重强调了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创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村镇景观格局。寒地村镇由于其较高的纬度和严酷的自然条件,景观格局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其相关理论研究也较少。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对景观格局的研究逐渐突破了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上的限制。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高子镇作为寒地村镇研究对象,采用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和Landsat-7 ETM+卫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结合村镇景观类型划分的原则和寒地村镇自身的特征将景观格局划分为林地、草地、耕地、荒地、水域和建成区六大类。在利用大气校正、正射校正和波段合成等遥感技术对数据源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而运用监督式分类进行景观类型的划分,并对分类后的精度进行检验和评价。之后运用FRAGSTATS 3.4对相应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基于计算结果,从景观破碎度、优势度、聚合度和多样性的角度对景观格局的变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空间演变特征和方向。对于景观格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从自然气候、区位交通、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及经济体制和政策四个方面进行阐释。最后依据景观要素规划的相应原则,对成高子镇的景观格局提出相应的概念性规划和生态修复策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and towns,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consumption and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ppeared. The natural landscape pattern of villages and towns, which had been formed for several years, was gradually degraded: the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creased. The problem of decreasing landscape divers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strengthening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and creating a landscape pattern of ecological villages and towns in harmony with nature. Due to its high latitudes and harsh natural conditions, the landscape pattern has its unique natur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elated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also l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on landscape pattern has gradually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ime series and spatial scale. In this study, Chenggaozi Town of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cold region, and Gaofian 1 GF-1 satellite image and Landsat-7 ETM satellite image were used as the main data sour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 landscape pattern is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woodland, grassland, cultivated land, wasteland, water area and built-up area. After using atmospheric correction, forward emendation correction and band synthesis to standardize the data sources, the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landscape type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classification is tested and evaluated. Then FRAGSTATS 3.4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were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dominance, aggregation and diversity, and the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rec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re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 natural climate, location traffic,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system and polic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lement plan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nceptual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trategy for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Chenggaozi town.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901;P208;P2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槐文;孟庆香;宋二红;贺鹏飞;别乾龙;;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2 韩翠玲;谷晓梅;卢德宝;雷琳;;巴江流域近20年来景观格局变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2期
3 宋豫秦,曹淑艳,张力小;试探景观格局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沙漠;2000年S1期
4 甘淑,何大明,党承林;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案例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J];山地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根绪,卢玲,程国栋;干旱内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下的景观土壤有机碳与氮源汇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3年03期
6 贾宝全,孙鹏森,王国柱,慈龙骏;鄂尔多斯高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伊金霍洛旗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3年03期
7 万鲁河,王芳,藏淑英;二龙山水库流域景观格局研究[J];植物研究;2003年01期
8 郭跃东,何岩,邓伟;洮儿河中下游流域景观格局的形成及水环境效应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6期
9 李秀珍,布仁仓,常禹,胡远满,问青春,王绪高,徐崇刚,李月辉,贺红仕;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J];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10 陈士银,周志翔;小尺度下湛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达;蒙吉军;;鄂尔多斯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孟丹;宫辉力;李小娟;;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热环境效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战金艳;;区域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刘毅华;叶长盛;;华南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典型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宫恩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番禺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沈竞;;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区域近期景观格局变化——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寅;李阳兵;;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对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影响—以贵州茂兰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沈竞;王国俊;王浩;;驱动因子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的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倪永明;欧阳志云;;新疆荒漠植被景观格局对比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秦向东;闵庆文;;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进展[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植被恢复对洪雅县景观格局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赵军;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凯;多尺度的景观空间关系及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汪雪格;吉林西部生态景观格局变化与空间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乔志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与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仇恒佳;环太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娜;洞庭湖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调蓄功能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贾丹;延庆风沙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景观格局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许晓波;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景观格局与典型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玲;江苏东台围垦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茜_g;城区经济发展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罗艳;基于ANN模型的元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长青;基于不同丘陵类型的三生用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徐磊;龙海市耕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林明雪;基于RS和GIS普兰店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宋金蕊;庆阳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刘媛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9 阿迪力江·库尔班;近20年来喀拉库勒湖区景观动态变化与驱动力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10 田媛;西湖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及其植物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57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85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