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GIS技术的网格化计划生育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18 11:52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国家计生部门有效管理人口信息、全面统筹人口政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1]。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急剧增多,计划生育管理的繁琐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怎样才能快速高效的发现和处理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成为计划生育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2],同时也是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结合作者在职工作的烟台市莱山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点,采用基于GIS的地理信息技术和社区网格化技术,,分析研究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并以烟台市莱山区为应用,设计了适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是: 1、针对当前计生系统存在的只能覆盖平面信息,尚无法对于以小区、高层建筑为主垂直地理信息进行展现和比较的缺点,提出了将GIS(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等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计生系统中,设计出了一种比GIS更为精确和细致的系统管理方法来提高计生工作的效率。 2、借助于GIS的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方法,对于小区内垂直的单元住宅信息进行展现,尝试采用J2EE的MVC设计模式,使用三层架构,对以地理地貌等图片信息为主体的数据展现进行良好的设计与分析。 3、以社区平面网格图和育龄妇女信息数据源为基础,以“全貌划片、楼况显示、户况详实、分类概况明晰”为设计理念,以动态、形象、直观的平面网格图形式,为区、街、居三级计生部门提供管理与服务对象的概况、分布及个案信息,目的为大大减轻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
[Abstract]:Family planning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that our country needs to adhere to for a long time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n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tool for the 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department to effectively manage population information and overall plan population policy [1].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city scal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special population of the city increase sharply, and the complexity of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How to find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s in family planning work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for family planning workers [2], and it is also a hot issue in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ishan District, Yantai City,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family planning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GIS and the technology of community gridding, and takes Laishan District of Yantai City as the application. A family plann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uitable for this kind of area is designed. The main research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1. 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family planning system which can only cover the plane information, it is not able to display and compare the vert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mainly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ore accurate and detailed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amily planning work by applying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GIS (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 or Geo-Information system to the family planning system and designing a more accurate and meticulous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than GIS. 2. With the help of GIS'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method, the vertical unit housing information in the community is displayed. The MVC design pattern of J2EE is used, and the three-tier structure is used. Good design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data display based on the image information such as ge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3. Based on the community plane grid map and the information data sourc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the design idea of "full picture drawing, building condition display, detailed household condition, clear classification general situation" as the design idea, and taking the dynamic, image and intuitive plane grid chart form as the district and street, In order to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grass-roots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administrators, the third class family planning department provides gener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case information on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bjects.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work level of the grassroots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have been improv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311.52;P2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杨,周年生;天津市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J];海洋测绘;2002年01期

2 肖霞云,萧家仪,张瑞虎,郭平;GIS支持的孢粉信息管理系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王宝军,周汇光,孙伟晔,蔡奕,邵莉;滞洪区安全滞洪GIS管理剖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4期

4 高心丹,罗嗣卿,吴雷;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的研究及设计[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5 严加永,吕庆田,赵金花;北京市土壤污染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地球学报;2004年03期

6 易燕妮;吴晓佳;曾耀国;;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地理信息的实用性探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3期

7 谢礼立,陶夏新,左惠强;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S1期

8 刘志祥;GIS应用于管线管理信息系统[J];北京测绘;1998年01期

9 单新建,韩京,吴晓玲,杨成荣,缑兰兰;基于GIS的测震编目工作系统[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8年05期

10 曹中初,孙苏南;CA与GIS的集成用于地理信息的动态模拟和建模[J];测绘通报;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婷;张书亮;;丽水市GIS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柳林;李万武;卢秀山;;GIS三维动态符号库的研究与实现[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庄学强;李品芳;;基于GIS的海运液化气泄漏事故应急信息系统[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田福金;;基于GIS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5 薛正哲;马强;;基于GIS的煤矿测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6 罗芳;安廷波;;基于组件技术进行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昊;吕文彦;吕婷;王吉田;秦雪峰;王国昌;王刘豪;王运兵;;基于GIS的河南蝗虫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8 曾涛;何玉良;钟江文;;基于多GIS平台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案——以栾川钼钨矿评价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9 钱云飞;;基于ArcEngine的基础GIS数据符号化与显示[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谢储晖;;面向对象的GIS数据模型与实现[A];数据库研究与进展95——第十三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响;积极推动我国GIS技术自主创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吴玉征;GIS走向一体化[N];计算机世界;2009年

3 栾玲 赵培;超图软件:做GIS领军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4 林英;我国GIS产业逐步走向成熟[N];光明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杨黎明 卢伟萍;气象GIS应用联合实验室在广西成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记者 李大庆;地理信息系统之父诠释GIS新理念[N];科技日报;2010年

7 刘建国;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周原地区古代人地关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娟;移动GIS应用井喷还差什么[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9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王亮;GIS在文化遗产地管理中的应用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修兵;滁州将GIS引入文物普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杨同辉;宁波市新农村GIS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海民;基于面向对象的高速铁路网络资源时空GIS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伟;GIS内多绝缘缺陷产生混合局部放电信号的分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杜君;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虞汉华;基于GIS的城市重大危险源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朱`

本文编号:2410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410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