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中国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1 14:01
本文关键词:近三十年中国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湿地作为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其环境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湿地资源保护日益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解中国湿地分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以四期(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和三期(1990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对湿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12个影响因子(平均温度、平均湿度、累计降水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产值、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除涝面积、治碱面积)研究1978年-2008年这30年间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地理现象具有空间非平稳性,本次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分析驱动因子对湿地变化的影响作用。地理加权回归作为一种局部线性回归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湿地变化驱动因子对湿地作用的地域差异,且可以呈现比较直观的结果。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发和经济发展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弄清二者之间的时空转换特征对于协调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新疆地区湿地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而山东省作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用地矛盾较为突出,因此本次研究在分析全国湿地变化驱动力的基础上,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山东省为典型研究区,分析其1978年以来湿地资源的变化特征及与耕地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反映中国西部和东部地区湿地变化驱动力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天然湿地总量在近三十年间持续减少,尤以内陆湿地居多,人工湿地持续增加。不同类型的湿地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内陆湿地与温度、降水以及农业耕作灌溉等密切相关;人工湿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设施兴建密切相关;滨海湿地与农林牧渔产业和人口等密切相关。同一类型湿地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也有所变化,并且影响程度在地域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南北和东西差异。对内陆湿地而言,降水在西北干旱地区影响较为显著,温度在北部有积雪和冻土分布的区域与内陆湿地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均可通过增加湿地供水补给来扩大湿地面积。除涝面积在东南沿海对内陆湿地影响较为显著,而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以及粮食产量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影响显著,通过排水、开垦湿地和争夺湿地水源等方式使内陆湿地面积锐减。对人工湿地而言,从1978年至2008年,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工湿地的影响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高度吻合,随着时间推移,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发展的趋势。在过去三十年间,渔业发展、滩涂围垦、油田开发、基建、水利等设施的兴建是造成滨海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渔业生产在江浙一带影响显著,滩涂围垦在福建省和广东省影响显著,油田开发在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相对较快,人工设施的兴建占用了大量湿地。(2)新疆湿地资源经历了大幅锐减—小幅增加—小幅减少三个时期。减少的湿地都是沿河流或湖泊沿岸分布的,且以内陆湿地居多,1990年之后人工湿地持续增加。总体来看南疆的波动程度要高于北疆,随着时间推移由集中减少向分散、均匀减少转变。气候变化对新疆湿地变化的影响在1990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较为显著,气候暖湿化使新疆部分地区,如叶尔羌河流域,出现短暂的湿地面积增加现象。农业发展始终是影响新疆地区湿地变化的关键因素。1978年至1990年,新疆地区湿地转化为耕地的面积为1193.44km2,随后两个时期数量上明显减少,且呈递减趋势;相反,耕地转化为湿地的面积在1990年至2008年两个时间段呈递增趋势,说明湿地开垦力度减弱,退耕力度逐渐增强。总体来看转化为耕地的主要湿地类型为内陆沼泽和洪泛湿地,且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等。新疆地区湿地与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多发生在新疆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是湿地与耕地之间转化最为频繁的两个地区。新疆湿地资源变化与水资源量和耕地开发密切相关,且随着时间推移,人为因素影响在增强。(3)山东省在近三十年湿地总量是增长的,但增加的主体是人工湿地,实际上天然湿地呈现严重的衰退状态,内陆湿地尤其是湖泊湿地大幅减少,滨海湿地在1990年以后也持续减少。人工湿地中,以海水养殖场、盐田、水库、池塘增加居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改造,山东省湿地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内陆湿地占有率由1978年的53%锐减至2008年的12%,人工湿地却由1978年的16%增至2008年的66%,滨海湿地的比重也缩小至22%。影响山东省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开发,渔业、制盐产业发展和水利设施建设等,气候因素相较人为活动影响不十分显著。滨海湿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被建造为人工湿地或被开垦为草地;内陆湿地除了转化为人工湿地,最主要的去向是被开垦为农田。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存在地区差异,在保护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1978年至2008年中国及典型地区湿地变化的特征规律,将对中国湿地的宏观管理和合理利用政策提供有益支持。
【关键词】:湿地变化 驱动力 地理加权回归 聚类分析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237;P96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1 引言12-19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6
- 1.3 研究尺度选择与区域概况16-18
- 1.4 技术路线18-19
-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9-23
- 2.1 数据来源19-21
- 2.1.1 遥感数据19
- 2.1.2 气象数据19-20
- 2.1.3 社会经济数据20
- 2.1.4 土地利用数据20
- 2.1.5 全国各级行政区划边界图和新疆地区河流水系图20-21
- 2.2 研究方法21-23
- 2.2.1 湿地变化分析21
- 2.2.2 湿地变化驱动力分析21-23
- 3 全国湿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23-36
- 3.1 湿地总面积变化概况23
- 3.2 湿地变化的影响因素23-24
- 3.3 湿地变化驱动因子分析24-36
- 3.3.1 内陆湿地25-28
- 3.3.2 人工湿地28-30
- 3.3.3 滨海湿地30-36
- 4 典型省区湿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36-55
- 4.1 新疆湿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36-47
- 4.1.1 新疆湿地面积变化数量特征36-37
- 4.1.2 新疆湿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37-39
- 4.1.3 新疆湿地类型变化的结构特征39-41
- 4.1.4 新疆湿地变化与耕地的时空转化关系41-47
- 4.2 山东湿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47-53
- 4.2.1 山东湿地总面积变化47-48
- 4.2.2 山东湿地资源分布及结构变化48-50
- 4.2.3 山东各类型湿地变化及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50-53
- 4.3 典型区湿地变化驱动力对比分析53-55
- 5 结论与讨论55-58
- 5.1 结论55-57
- 5.2 讨论与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4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健健;张利权;童春富;朱晓君;;世界与中国湿地及其保护现状[A];上海市湿地利用和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本文关键词:近三十年中国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5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