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中哈干旱区典型城市地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比较
发布时间:2020-12-16 16:52
城市地表覆盖组分是影响人居生存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因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利用Landsat 5/8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改进的"植被—不透水面—土壤"模型及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提取地处干旱区的中国西部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与邻国哈萨克斯坦首都城市努尔–苏丹市、大城市阿拉木图市的地表覆盖信息,对比分析1990~2015年3个城市地表覆盖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乌鲁木齐市城市建成区扩张面积最大,扩张了349.81 km2;其次为努尔-苏丹市,城市扩张面积为158.16 km2;由于哈萨克斯坦首都由阿拉木图市迁往努尔-苏丹市,整个时段阿拉木图市城市扩张最慢,总计扩张了126.23 km2。在城市建成区内,1990年到2015年间乌鲁木齐市城市地表不透水组分增加了7.10%,努尔—苏丹市和阿拉木图市分别减少了14.9%、4.49%。建成区内绿地组分努尔—苏丹市从1990年到2015年增加了6.68%;乌鲁木齐市和阿拉木图市分别减少了6.65%和2.75%。城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地...
【文章来源】: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城市地表覆盖组分数据提取流程图
本研究选择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城市努尔—苏丹市、大城市阿拉木图市以及中国西部第一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对象(图1、表1)。三城市均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干旱地带上[20],但城市背景、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1990~2015年间努尔-苏丹市人口由28.33万人增长到75.9万人,阿拉木图市人口由108.01万人增长到152.26万人,乌鲁木齐市人口由124.09增长到349.86万人。三城市作为各国的重要城市,经历的发展历程不同:努尔—苏丹市在1997年正式取代阿拉木图市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首都,成为中亚最现代化的城市[21-22]。阿拉木图市在1991年到1997年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作为该国的第一大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建设以及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23]。乌鲁木齐市作为我国西北最大的省会城市,建省以来就是新疆区域的中心,在全疆具有重要的城市职能,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后,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上的重要城市。在中国“一带一路”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两大战略的支持下,两国合作与交流更加紧密[24-25],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选取这3个城市,对于对比分析干旱区城市在新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下的城市地表覆盖变化具有典型意义。2.2 数据与预处理
努尔—苏丹市、阿拉木图市、乌鲁木齐市三城市的建成区范围在1990~2015年间持续扩张(图4、图5)。乌鲁木齐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最多且最快,从193 km2扩张到542.81 km2;阿拉木图市由于受资源、地形和迁都等因素影响,城市扩张面积最少,从142.48 km2扩张到268.71 km2;努尔—苏丹市作为新首都则从48.83 km2扩张到206.99 km2(图6(a1)、(a2))城市扩张速度最快的城市是乌鲁木齐市,平均每年扩张6.33 km2。从不同时段来看,阿拉木图市作为故都其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其建成区范围快速扩张的时间段为2000~2010年,较早于乌鲁木齐市和努尔—苏丹市(2010~2015年),20世纪90年代乌鲁木齐市经济开始发展,城市也大规模扩张,到了21世纪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努尔—苏丹市城市的快速发展则在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迁至此后。图4 各城市不同年份城市地表不透水组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斯塔纳城市形象在中国的传播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 毕耕,ASSAN MEREY. 传媒论坛. 2019(03)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发展研究[J]. 李俊毅.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1)
[3]大气环流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影响研究进展[J]. 刘玉芝,吴楚樵,贾瑞,黄建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9)
[4]“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路径[J]. Bekmukhambetova Madina.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04)
[5]哈萨克斯坦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J]. 波特尔,高宏. 改革与开放. 2017(15)
[6]城市地表覆盖结构组分与热环境调控模型(EcoCity)研究——以北京城市为例[J]. 匡文慧,杨天荣,刘爱琳,张弛,陆灯盛,迟文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7)
[7]“一带一路”沿线之中国新疆—中亚—西亚城市空间扩张[J]. 高倩,阿里木江·卡斯木. 经济地理. 2017(05)
[8]地表不透水面信息遥感的主要方法分析[J]. 徐涵秋,王美雅. 遥感学报. 2016(05)
[9]亚洲人造地表覆盖遥感精细化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J]. 匡文慧,陈利军,刘纪远,XIANG WeiNing,迟文峰,LU DengSheng,杨天荣,潘涛,刘爱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6(09)
[10]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 仇保兴. 建设科技. 2015(01)
本文编号:2920470
【文章来源】: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城市地表覆盖组分数据提取流程图
本研究选择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城市努尔—苏丹市、大城市阿拉木图市以及中国西部第一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对象(图1、表1)。三城市均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干旱地带上[20],但城市背景、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1990~2015年间努尔-苏丹市人口由28.33万人增长到75.9万人,阿拉木图市人口由108.01万人增长到152.26万人,乌鲁木齐市人口由124.09增长到349.86万人。三城市作为各国的重要城市,经历的发展历程不同:努尔—苏丹市在1997年正式取代阿拉木图市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首都,成为中亚最现代化的城市[21-22]。阿拉木图市在1991年到1997年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作为该国的第一大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建设以及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23]。乌鲁木齐市作为我国西北最大的省会城市,建省以来就是新疆区域的中心,在全疆具有重要的城市职能,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后,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上的重要城市。在中国“一带一路”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两大战略的支持下,两国合作与交流更加紧密[24-25],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选取这3个城市,对于对比分析干旱区城市在新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下的城市地表覆盖变化具有典型意义。2.2 数据与预处理
努尔—苏丹市、阿拉木图市、乌鲁木齐市三城市的建成区范围在1990~2015年间持续扩张(图4、图5)。乌鲁木齐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最多且最快,从193 km2扩张到542.81 km2;阿拉木图市由于受资源、地形和迁都等因素影响,城市扩张面积最少,从142.48 km2扩张到268.71 km2;努尔—苏丹市作为新首都则从48.83 km2扩张到206.99 km2(图6(a1)、(a2))城市扩张速度最快的城市是乌鲁木齐市,平均每年扩张6.33 km2。从不同时段来看,阿拉木图市作为故都其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其建成区范围快速扩张的时间段为2000~2010年,较早于乌鲁木齐市和努尔—苏丹市(2010~2015年),20世纪90年代乌鲁木齐市经济开始发展,城市也大规模扩张,到了21世纪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努尔—苏丹市城市的快速发展则在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迁至此后。图4 各城市不同年份城市地表不透水组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斯塔纳城市形象在中国的传播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 毕耕,ASSAN MEREY. 传媒论坛. 2019(03)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发展研究[J]. 李俊毅.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1)
[3]大气环流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影响研究进展[J]. 刘玉芝,吴楚樵,贾瑞,黄建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9)
[4]“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路径[J]. Bekmukhambetova Madina.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04)
[5]哈萨克斯坦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J]. 波特尔,高宏. 改革与开放. 2017(15)
[6]城市地表覆盖结构组分与热环境调控模型(EcoCity)研究——以北京城市为例[J]. 匡文慧,杨天荣,刘爱琳,张弛,陆灯盛,迟文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7)
[7]“一带一路”沿线之中国新疆—中亚—西亚城市空间扩张[J]. 高倩,阿里木江·卡斯木. 经济地理. 2017(05)
[8]地表不透水面信息遥感的主要方法分析[J]. 徐涵秋,王美雅. 遥感学报. 2016(05)
[9]亚洲人造地表覆盖遥感精细化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J]. 匡文慧,陈利军,刘纪远,XIANG WeiNing,迟文峰,LU DengSheng,杨天荣,潘涛,刘爱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6(09)
[10]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 仇保兴. 建设科技. 2015(01)
本文编号:2920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92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