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AS-InSAR技术对五道梁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监测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4 03:15
冰冻圈作为五大圈层之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变化趋势将会对全球的环境、资源、能水循环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多年冻土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是位于低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其退化趋势更加明显。利用In SAR技术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地面形变监测,不仅能够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且可以为多年冻土区的工程建设、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本文利用欧洲空间局Sentinel-1数据结合SBAS-In SAR技术,获取了青藏高原五道梁多年冻土区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时间序列地面形变信息,结果与水准仪实测数据相吻合,相对误差为22.4%,均方根误差为4.3mm,表明In SAR技术可用于多年冻土区的形变监测。同时,结合五道梁长期的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对Sentinel-1数据获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类型对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形变信息影响较大。植被发育越好,其覆盖度越高,失相干也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S...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图(引自Zouetal.,2017)
基于 SBAS-InSAR 技术对五道梁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监测与分析则只需要对大气和系统噪声引起的相位差进行去除,从而得到同时,也可以看出利用 InSAR 技术获取 DEM,时间基线越短减少形变的影响(即 Movement ),并且同极化 SAR 数据对于系统有利。AR 技术是基于 InSAR 技术发展起来的。主要利用 InSAR 技术合已有的 DEM 数据,算出地面形变信息,如图 2.2 所示为 D变信息的原理示意图。
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1 研究区概况.1.1 地理环境五道梁多年冻土区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山脉之间的可可西里山区,地处青高原北部多年冻土地带,为长江源区地带,属于青藏高原腹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区(图 3.1)。研究区内分布有大量地下冰,植被发育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在道梁气象综合观测场附近,主要为高寒荒漠植被类型,覆盖度低,小于10%[32];北麓河冻土观测研究站附近,主要为高寒草甸植被类型,覆盖度高,在 90%以[76]。同时,研究区内分布有河流、山体、热融湖塘等地形地貌,109 国道(青公路)与青藏铁路贯穿研究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年冻土调查和监测为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支撑[J]. 赵林,吴通华,谢昌卫,李韧,吴晓东,姚济敏,岳广阳,肖瑶.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0)
[2]印度季风与西风相互作用在现代青藏高原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J]. 姚檀栋,朴世龙,沈妙根,高晶,杨威,张国庆,类延斌,高杨,朱立平,徐柏青,余武生,李生海.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9)
[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徐晓明,吴青柏,张中琼. 冰川冻土. 2017(01)
[4]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沈永平,王国亚. 冰川冻土. 2013(05)
[5]青藏高原北部不同下垫面土壤热力特性研究[J]. 李韧,赵林,丁永建,吴通华,肖瑶,杜二计,刘广岳,孙琳婵,刘杨. 太阳能学报. 2013(06)
[6]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其对区域水循环和生态条件的影响[J]. 姚檀栋,秦大河,沈永平,赵林,王宁练,鲁安新. 自然杂志. 2013(03)
[7]SBAS-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形变[J]. 李珊珊,李志伟,胡俊,孙倩,俞晓莹.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5)
[8]全球多年冻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J]. 张廷军. 第四纪研究. 2012 (01)
[9]近期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J]. 李向应,秦大河,效存德,陈茹. 科学通报. 2011(36)
[10]D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冻土形变的试验研究[J]. 胡波,汪汉胜,贾路路,王平,胡俊,樊文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05)
博士论文
[1]高分辨率SAR数据青藏高原冻土环境与工程应用研究[D]. 张正加.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17
硕士论文
[1]基于SBAS技术的青藏铁路区冻土形变监测研究[D]. 李珊珊.中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33025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图(引自Zouetal.,2017)
基于 SBAS-InSAR 技术对五道梁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监测与分析则只需要对大气和系统噪声引起的相位差进行去除,从而得到同时,也可以看出利用 InSAR 技术获取 DEM,时间基线越短减少形变的影响(即 Movement ),并且同极化 SAR 数据对于系统有利。AR 技术是基于 InSAR 技术发展起来的。主要利用 InSAR 技术合已有的 DEM 数据,算出地面形变信息,如图 2.2 所示为 D变信息的原理示意图。
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1 研究区概况.1.1 地理环境五道梁多年冻土区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山脉之间的可可西里山区,地处青高原北部多年冻土地带,为长江源区地带,属于青藏高原腹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区(图 3.1)。研究区内分布有大量地下冰,植被发育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在道梁气象综合观测场附近,主要为高寒荒漠植被类型,覆盖度低,小于10%[32];北麓河冻土观测研究站附近,主要为高寒草甸植被类型,覆盖度高,在 90%以[76]。同时,研究区内分布有河流、山体、热融湖塘等地形地貌,109 国道(青公路)与青藏铁路贯穿研究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年冻土调查和监测为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支撑[J]. 赵林,吴通华,谢昌卫,李韧,吴晓东,姚济敏,岳广阳,肖瑶.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10)
[2]印度季风与西风相互作用在现代青藏高原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J]. 姚檀栋,朴世龙,沈妙根,高晶,杨威,张国庆,类延斌,高杨,朱立平,徐柏青,余武生,李生海.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9)
[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徐晓明,吴青柏,张中琼. 冰川冻土. 2017(01)
[4]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沈永平,王国亚. 冰川冻土. 2013(05)
[5]青藏高原北部不同下垫面土壤热力特性研究[J]. 李韧,赵林,丁永建,吴通华,肖瑶,杜二计,刘广岳,孙琳婵,刘杨. 太阳能学报. 2013(06)
[6]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其对区域水循环和生态条件的影响[J]. 姚檀栋,秦大河,沈永平,赵林,王宁练,鲁安新. 自然杂志. 2013(03)
[7]SBAS-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形变[J]. 李珊珊,李志伟,胡俊,孙倩,俞晓莹.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5)
[8]全球多年冻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J]. 张廷军. 第四纪研究. 2012 (01)
[9]近期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J]. 李向应,秦大河,效存德,陈茹. 科学通报. 2011(36)
[10]D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冻土形变的试验研究[J]. 胡波,汪汉胜,贾路路,王平,胡俊,樊文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05)
博士论文
[1]高分辨率SAR数据青藏高原冻土环境与工程应用研究[D]. 张正加.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17
硕士论文
[1]基于SBAS技术的青藏铁路区冻土形变监测研究[D]. 李珊珊.中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33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03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