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G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1-03-04 03:22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GIS)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它有机地集成了GIS的技术方法、地理学家的空间视角和历史学家的时间视角,量化历史时期的地理过程并构建相应的时空模型,为面向未来的科学预测提供研究基础。历史GIS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给GIS学科、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学都带来了新的研究机遇与活力,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历史GIS向社会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服务,并逐渐跨越系统的技术层面,向着科学层面纵深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回顾了历史GIS产生的背景,从数字化、数据模型、数据库建设与系统开发、空间分析和可视化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历史GIS的研究现状。最后,从历史资料的空间化与数字化、历史地理时空大数据、历史地理空间框架构建及历史地理信息服务、历史地理时空过程及模型构建、历史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学科体系的形成等角度展望了历史GIS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历史GIS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文章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22(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历史GIS产生的背景
2.1 国际上历史GIS产生的背景
2.2 国内历史GIS产生的背景
3 历史GIS研究的现状
3.1 历史地理信息的数字化
3.2 历史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
3.3 历史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建设与系统开发
3.4 历史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
3.5 历史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4 历史GIS的发展趋势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西安区域历史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 龙小凤,姜岩,杨斯亮. 规划师. 2019(21)
[2]1820-1964年苏皖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估计与空间网格化重建[J]. 滕芸,成一农,金晓斌,杨绪红,薛樵风,周寅康. 现代城市研究. 2019(05)
[3]战争历史事件可视化表达研究与实践[J]. 陈敏颉,陈达,崔虎平,夏俊. 地理空间信息. 2019(02)
[4]杭州湾历史时期海岸线时空演变的特征[J]. 康育龙,程姌,梁勤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5]中国历史耕地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 方修琦,叶瑜,张成鹏,唐婵婵. 古地理学报. 2019(01)
[6]“数字人文”背景下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应对——走进历史地理信息化2.0时代[J]. 潘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7]气候变化背景下红火蚁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变化(英文)[J]. 王焕炯,王慧,陶泽兴,葛全胜.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12)
[8]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2010中国小麦物候变化时空分异[J]. 刘玉洁,陈巧敏,葛全胜,戴君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7)
[9]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研究——以黄山市1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例[J]. 陈晓华,黎想.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03)
[10]地理与历史双重视角下的历史GIS数据模型[J]. 胡迪,闾国年,江南,曹伟灿,刘龙雨,李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6)
硕士论文
[1]GIS支持下的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浅析[D]. 谭旭.吉林大学 2019
[2]基于GIS的泥河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的地理环境研究[D]. 汤明钰.河北师范大学 2019
[3]基于GIS的良渚时期人地关系研究[D]. 金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4]基于GIS的浙江省佛教寺院空间分布研究[D]. 韩冰.浙江大学 2018
[5]基于GIS的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 李琪.东华理工大学 2017
[6]基于GIS技术的近现代福州工业历史格局演变研究[D]. 姚敏瑛.福州大学 2017
[7]民国以来基础历史地理信息组织方法研究[D]. 史先瑞.南京师范大学 2017
[8]城市历史地名时空数据模型研究[D]. 于靖.南京大学 2015
[9]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唐宋诗歌研读中的运用[D]. 李娜.华南理工大学 2015
[10]基于GIS技术的赣鄱古代书院和文化名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D]. 曾莹.江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2472
【文章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22(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历史GIS产生的背景
2.1 国际上历史GIS产生的背景
2.2 国内历史GIS产生的背景
3 历史GIS研究的现状
3.1 历史地理信息的数字化
3.2 历史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
3.3 历史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建设与系统开发
3.4 历史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
3.5 历史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4 历史GIS的发展趋势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西安区域历史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 龙小凤,姜岩,杨斯亮. 规划师. 2019(21)
[2]1820-1964年苏皖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估计与空间网格化重建[J]. 滕芸,成一农,金晓斌,杨绪红,薛樵风,周寅康. 现代城市研究. 2019(05)
[3]战争历史事件可视化表达研究与实践[J]. 陈敏颉,陈达,崔虎平,夏俊. 地理空间信息. 2019(02)
[4]杭州湾历史时期海岸线时空演变的特征[J]. 康育龙,程姌,梁勤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5]中国历史耕地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 方修琦,叶瑜,张成鹏,唐婵婵. 古地理学报. 2019(01)
[6]“数字人文”背景下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应对——走进历史地理信息化2.0时代[J]. 潘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7]气候变化背景下红火蚁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变化(英文)[J]. 王焕炯,王慧,陶泽兴,葛全胜.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12)
[8]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2010中国小麦物候变化时空分异[J]. 刘玉洁,陈巧敏,葛全胜,戴君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7)
[9]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研究——以黄山市1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例[J]. 陈晓华,黎想.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03)
[10]地理与历史双重视角下的历史GIS数据模型[J]. 胡迪,闾国年,江南,曹伟灿,刘龙雨,李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6)
硕士论文
[1]GIS支持下的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浅析[D]. 谭旭.吉林大学 2019
[2]基于GIS的泥河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的地理环境研究[D]. 汤明钰.河北师范大学 2019
[3]基于GIS的良渚时期人地关系研究[D]. 金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4]基于GIS的浙江省佛教寺院空间分布研究[D]. 韩冰.浙江大学 2018
[5]基于GIS的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 李琪.东华理工大学 2017
[6]基于GIS技术的近现代福州工业历史格局演变研究[D]. 姚敏瑛.福州大学 2017
[7]民国以来基础历史地理信息组织方法研究[D]. 史先瑞.南京师范大学 2017
[8]城市历史地名时空数据模型研究[D]. 于靖.南京大学 2015
[9]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唐宋诗歌研读中的运用[D]. 李娜.华南理工大学 2015
[10]基于GIS技术的赣鄱古代书院和文化名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D]. 曾莹.江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2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06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