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个人时空可达性动态互动模型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28 01:06

  本文关键词:个人时空可达性动态互动模型研究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活动研究逐渐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而个人可达性作为评价城市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居民日常活动特征、改善城市设施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逐渐得到了城市规划交通地理及从事区域和空间研究的众多学者关注。随着研究应用的不断深入,个人可达性理论方法也得到了发展。 传统个人可达性方法以空间位置的视角对城市居民活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距离法、累积机会法、重力模型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忽略了城市活动中的时间因素。时间地理学是人类行为分析的有效理论框架,它不仅强调空间约束对城市活动的影响,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能够探索时间与空间之间复杂相互影响的理论视角。在时间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个人时空可达性方法得以发展。个人时空可达性方法关注的核心是时空间环境下的个人,用于从个人视角考察活动的时空分布,通过评价在特定时空约束下可达的时间-空间区域以及活动之间空间分离资源的可利用性来衡量个人在时空条件下开展各种活动的自由度。 本文从城市内部环境的角度出发,以城市服务设施为考察目标,采用时空可达性方法构建个人时空可达性动态互动模型,探讨城市居民活动的时空表达及可达性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了群体互动活动的时空可达性表达方法。在时间地理学的基础上将时空路径、时空棱柱、潜在活动区域三个核心概念应用于多人共同参与活动的场景,得到了群体互动时空路径、群体互动时空棱柱及群体潜在互动区域的概念,扩展了时间地理学理论框架。 (2)基于城市交通网及城市服务设施,采用潜在路径树方法完成对单人活动及群体互动活动可达区域的动态度量。 (3)依据效用概念提出了时空可达性动态互动模型评价函数。模型评价函数中顾及了服务设施营业时间、活动成员的最小活动时长限制及活动类型偏好,从而完成了对单人活动及群体互动活动的时空可达性评价。 (4)提出了模型原型系统,采用北京市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实例分析。系统中共涵盖了三种兴趣点类型(公园、购物中心、餐厅)及三种出行模式(公交车、出租车/自驾、自行车)以供用户选择,并通过不同案例展现了模型对于多用户多出行模式的复杂类型居民活动评价的适用性。 本文将个人时空可达性方法应用于城市居民活动分析中,通过综合考虑居民活动特征及活动环境约束,对不同类型居民活动的可达性动态评价进行建模,并通过原型系统实现了模型在居民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单人、多人时空可达性分析、群体移动社交网络、个人智能交通出行等应用提供一种有效方案。
【关键词】:城市居民活动 群体互动 时空可达性 时间地理学 公共服务设施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20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图目录10-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1 时空可达性研究现状14-15
  • 1.2.2 多人互动位置分享服务应用现状15-16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8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8
  • 1.4 论文结构18-20
  • 第二章 个人可达性概述20-27
  • 2.1 个人可达性的涵义20
  • 2.2 个人可达性的影响因素20-22
  • 2.2.1 城市结构20-21
  • 2.2.2 出行方式21
  • 2.2.3 时空属性21
  • 2.2.4 主体偏好21-22
  • 2.3 个人可达性方法22-27
  • 2.3.1 传统个人可达性方法22-24
  • 2.3.2 时空可达性方法及应用24-27
  • 第三章 个人活动的时空可达性表达与评价27-32
  • 3.1 时间地理学理论框架27
  • 3.2 个人时空可达性表达27-30
  • 3.2.1 时空路径27-28
  • 3.2.2 时空棱柱28-29
  • 3.2.3 潜在活动区域29-30
  • 3.3 个人活动的时空可达性评价30-32
  • 3.3.1 定量评价标准的选择30-31
  • 3.3.2 评价结果可视化31-32
  • 第四章 时空可达性动态互动模型32-41
  • 4.1 群体互动时空可达性表达32-34
  • 4.1.1 群体互动时空路径32-33
  • 4.1.2 群体互动时空棱柱33-34
  • 4.1.3 群体潜在互动区域34
  • 4.2 活动可达区域的度量34-36
  • 4.2.1 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34-35
  • 4.2.2 潜在路径树35-36
  • 4.3 模型评价因子36-38
  • 4.3.1 活动地点偏好度36-37
  • 4.3.2 活动时长可行度37
  • 4.3.3 活动地点吸引度37
  • 4.3.4 出行时间衰减度37-38
  • 4.4 模型评价函数38-41
  • 第五章 模型原型系统设计及实例应用41-61
  • 5.1 模型原型系统设计41-47
  • 5.1.1 功能模块41-45
  • 5.1.2 数据结构45-46
  • 5.1.3 计算流程46-47
  • 5.2 模型应用与实例分析47-61
  • 5.2.1 数据来源47-52
  • 5.2.2 实例分析52-6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63
  • 6.1 论文总结及创新点61-62
  • 6.1.1 论文总结61
  • 6.1.2 主要创新点61-62
  • 6.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贤腾;;空间可达性研究综述[J];城市交通;2007年06期

2 宋小冬,钮心毅;再论居民出行可达性的计算机辅助评价[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3期

3 陈洁;陆锋;;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区位与交通可达性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4 杨家文,周一星;通达性:概念,度量及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5 李平华,陆玉麒;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6 陈洁;陆锋;程昌秀;;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7 柴彦威;申悦;肖作鹏;张艳;赵莹;塔娜;;时空间行为研究动态及其实践应用前景[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8 彭菁;罗静;熊娟;郑文升;;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9 胡继华;钟广鹏;;地铁出行模式下的城市时空可达性研究[J];规划师;2012年01期

10 关美宝;申悦;赵莹;柴彦威;;时间地理学研究中的GIS方法:人类行为模式的地理计算与地理可视化[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个人时空可达性动态互动模型研究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31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b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