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崩塌隐患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15 05:13
本次研究选取北京房山区一处典型崩塌隐患点,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了研究区三维实景模型,圈定了危岩体及受威胁对象,开展了崩塌隐患的稳定性分析,模拟了典型危岩体发生崩落后的运动轨迹。研究成果表明倾斜摄影技术能够获取崩塌灾害隐患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几何形态等特征信息,可以为崩塌灾害隐患的勘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31(01)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中山村崩塌隐患及其周边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先验知识,研究区发育有霞云岭逆冲推覆构造,展布方向与三维实景模型显示方位一致;断裂带南侧为石炭-二叠纪砂、板岩地层,北侧为寒武纪灰岩地层;受逆冲推覆作用,寒武纪灰岩地层叠覆于石炭-二叠纪砂、板岩地层之上(图2)。2.2 崩塌隐患基本特征
研究区崩塌隐患处于断裂构造形成的断层三角面上(图3),坡体岩性为寒武纪灰岩,山坡相对高差为115 m,平均坡度为80°,坡体陡峭,具有发生崩塌落石的地貌条件。岩层产状为42°∠28°,倾向与坡体方向反向相交。受本身岩性和断裂构造作用的影响,山体发育以节理裂隙为主的多处结构面,采用空间三点坐标法计算,主要结构面产状如下:J1:165°∠82°;J2:262°∠87°;J3:33°∠62°。其中结构面J1倾斜方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为近直立陡倾结构面,将岩体分成竖向的岩块;在其他结构面的共同作用下,岩体被切割为较破碎的块状。岩石下部经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后出现临空面,形成多处危岩体;崩塌体的类型主要为滑移式崩塌(1#、2#、3#危岩体)和拉裂式崩塌(4#、5#危岩体),威胁山坡下方道路和中山村居民。各危岩体特征如表1所示。表1 危岩体特征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dangerous rock mass characteristics 危岩体编号 崩塌类型 分布高程/m 形态 规模(长×宽×高)/m 体积/m3 1# 滑移式 674~689 不规则块状 16×4×4 260 2# 滑移式 705~715 不规则块状 14×3×2 84 3# 滑移式 708~716 不规则块状 10×2.5×2 50 4# 拉裂式 728~724 不规则块状 5×2.5×1.5 18.75 5# 拉裂式 758~766 块状 9×4.5×2.6 10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研究与应用[J]. 孙杰,谢文寒,白瑞杰. 测绘科学. 2019(06)
[2]无人机倾斜摄影及自动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中的应用——以三明市妙元山为例[J]. 南天.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03)
[3]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强震区公路高位危岩崩塌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 陈宙翔,叶咸,张文波,郭彪,方留杨. 地震工程学报. 2019(01)
[4]山区公路典型地质灾害倾斜摄影三维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J]. 方留杨,赵鑫,吴晓南,陈贺. 公路. 2018(12)
[5]北京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技术研究[J]. 赵忠海,李敏. 城市地质. 2018(03)
[6]结合倾斜摄影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J]. 郑史芳,黎治坤. 测绘通报. 2018(08)
[7]基于能量跟踪法的边坡落石运动过程模拟[J]. 毕冉,唐晓,刘保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2)
[8]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J]. 赵允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S1)
本文编号:3343923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31(01)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中山村崩塌隐患及其周边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先验知识,研究区发育有霞云岭逆冲推覆构造,展布方向与三维实景模型显示方位一致;断裂带南侧为石炭-二叠纪砂、板岩地层,北侧为寒武纪灰岩地层;受逆冲推覆作用,寒武纪灰岩地层叠覆于石炭-二叠纪砂、板岩地层之上(图2)。2.2 崩塌隐患基本特征
研究区崩塌隐患处于断裂构造形成的断层三角面上(图3),坡体岩性为寒武纪灰岩,山坡相对高差为115 m,平均坡度为80°,坡体陡峭,具有发生崩塌落石的地貌条件。岩层产状为42°∠28°,倾向与坡体方向反向相交。受本身岩性和断裂构造作用的影响,山体发育以节理裂隙为主的多处结构面,采用空间三点坐标法计算,主要结构面产状如下:J1:165°∠82°;J2:262°∠87°;J3:33°∠62°。其中结构面J1倾斜方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为近直立陡倾结构面,将岩体分成竖向的岩块;在其他结构面的共同作用下,岩体被切割为较破碎的块状。岩石下部经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后出现临空面,形成多处危岩体;崩塌体的类型主要为滑移式崩塌(1#、2#、3#危岩体)和拉裂式崩塌(4#、5#危岩体),威胁山坡下方道路和中山村居民。各危岩体特征如表1所示。表1 危岩体特征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dangerous rock mass characteristics 危岩体编号 崩塌类型 分布高程/m 形态 规模(长×宽×高)/m 体积/m3 1# 滑移式 674~689 不规则块状 16×4×4 260 2# 滑移式 705~715 不规则块状 14×3×2 84 3# 滑移式 708~716 不规则块状 10×2.5×2 50 4# 拉裂式 728~724 不规则块状 5×2.5×1.5 18.75 5# 拉裂式 758~766 块状 9×4.5×2.6 10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研究与应用[J]. 孙杰,谢文寒,白瑞杰. 测绘科学. 2019(06)
[2]无人机倾斜摄影及自动三维建模技术在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中的应用——以三明市妙元山为例[J]. 南天.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03)
[3]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强震区公路高位危岩崩塌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 陈宙翔,叶咸,张文波,郭彪,方留杨. 地震工程学报. 2019(01)
[4]山区公路典型地质灾害倾斜摄影三维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J]. 方留杨,赵鑫,吴晓南,陈贺. 公路. 2018(12)
[5]北京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技术研究[J]. 赵忠海,李敏. 城市地质. 2018(03)
[6]结合倾斜摄影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J]. 郑史芳,黎治坤. 测绘通报. 2018(08)
[7]基于能量跟踪法的边坡落石运动过程模拟[J]. 毕冉,唐晓,刘保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02)
[8]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J]. 赵允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S1)
本文编号:3343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34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