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试论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内涵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1-09-04 22:00
  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先生倡导的重要理论探索领域。本文根据先生的相关文献和论述,探讨了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内涵,认为图谱是许多领域都采用的表达和分析的方法论,地学图谱是针对地学领域地学现象和过程的图谱,地学信息图谱则强调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通过定量地学信息(地学数据库)和地理计算实现的地学图谱,以期通过运用地学图形语言进行地理时空表达与分析,用于描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反演它的过去,评估它的现状乃至预测它的未来。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提出与陈述彭先生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他青年时期的坚实地理学基础,中年时期将综合地理和地图设计紧密结合的实践,晚年时期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引领,促使他集一生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丰富理论、方法、技术成果积淀,开辟了这一探索性的地学研究新领域。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先生留给后来者的科学问题。为此,作者根据新近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全息地图的发展是地学信息图谱表达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地学现象和新的地学规律。遥感对地表信息的"谱"探知要以地理学"图"分析思想为支撑,它将最终回归于对复杂地表分布与内在发生机理等地理学核心问题的回答。地... 

【文章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2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试论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内涵与传承


地学图谱与地学信息图谱的关系

景观图,洞庭,太湖,陆地


地学信息图谱的思想是陈述彭先生在晚年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他曾经指出,“没有基础理论的高新技术可能是不可靠的,没有高新技术支撑的基础理论可能是空洞的。”他曾引用任元彪教授的一段话:“如果仅仅停留在具体知识层次,而不能超越各门具体学科去把握科学的普遍特征,那就很难抓住科学的本质。反过来说,力图专注科学本质的人都试图超过一般的具体科学知识而去把握科学的普遍特征”[13]。根据这样的判断,他希望集其一生的地理科学智慧,将理论、方法、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地理学的突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在积极思考,当汶川地震发生之际,仍在病榻上试图勾勒出地震发生的机理。他既对在生前未能完善“地学信息图谱”的思想而留下深深的遗憾,也对未来的深入研究充满企盼。他相信,在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的地理学新目标的引领下,借助地理大数据、虚拟化和可视化等智能分析技术,我们必将会逐步解开地学信息图谱的密码。当今世界的变局给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从全球变化与全球化、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到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中国城市化进程、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都为地理学发挥独特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创造了机遇。同时,物联网、大数据、高分时代遥感综合对地观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更为地理学理论与技术的整合、传承与应用创新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理图斑智能计算及模式挖掘方法研究[J]. 骆剑承,吴田军,吴志峰,周亚男,郜丽静,孙营伟,吴炜,杨颖频,胡晓东,张新,沈占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1)
[2]三元空间下的泛地图可视化维度[J]. 郭仁忠,陈业滨,应申,闾国年,李志林.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8(11)
[3]地图学的未来是场景学吗?[J]. 闾国年,俞肇元,袁林旺,罗文,周良辰,吴明光,盛业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1)
[4]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J]. 傅伯杰.  地理学报. 2017(11)
[5]论地理知识图谱[J]. 陆锋,余丽,仇培元.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06)
[6]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7]全息地图时代已经来临——地图功能的历史演变[J]. 周成虎.  测绘科学. 2014(07)
[8]大数据与广义GIS[J]. 陆锋,张恒才.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4(06)
[9]地学信息图谱研究及其应用[J]. 陈述彭,岳天祥,励惠国.  地理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384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384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