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表坡度频率分布数据集
发布时间:2021-10-13 10:57
坡度频率分布能够清晰定量地描述地形特征,但全球性高分辨率地表坡度频率分布研究仍有空缺,不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跨区域对比。我们基于目前覆盖地表范围最广的30 m分辨率ASTER GDEM v3.0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首先利用ArcGIS的"Slope"工具计算获得浮点型坡度,然后利用"Int"工具获得整型坡度,最后分别从1°′1°经纬网格、七大洲和全球3个角度统计获得地球陆地表面坡度频率分布数据集。统计结果表明(1)分网格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特征曲线和全球以及各大洲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均在5°前达到最高,且陡于5°的部分均呈现随坡度增大而迅速减小的趋势。(2)全球50%的陆地缓于5.5°,大洋洲陆地坡度表现最平缓(m=5.23°)分布最集中(s=5.31°),南极洲冰面坡度表现最陡峭(m=13.53°)分布最分散(s=15.86°)。该数据集覆盖范围为83°N–83°S,包括(1)1°′1°经纬网格为单元、1度坡度为步长的地表坡度频率统计数据,总计22,205条数据记录,采用.xlsx表格存储;(2)1°′1°经纬网格坡度频率空间分布网格数据,采用.shp格式存储;(3)各大洲及全球...
【文章来源】: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20,4(01)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数据处理流程
计算所得坡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统计视角下的坡度频率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典型地貌区数据瓦片主要采样于青藏高原、哈萨克丘陵、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亚马逊平原、撒哈拉沙漠、大洋洲中部平原和南极洲冰川覆盖区,其分别对应于图中编号N33E086、N47E066、N47E012、N53W118、S03W066、N13E003、S30E141和S77E014。除阿尔卑斯山脉和南极洲冰川覆盖区外,各地貌区单个数据瓦片坡度频率分布曲线均与所处大洲坡度频率分布曲线形状相似,且变化趋势皆为先增后减。表明从统计学视角来看不同地貌区陆地坡度频率分布可能存在相似性,且频率曲线形状多为长尾右偏单峰。经过统计90个坡度段内所有数据瓦片中陆地坡度频率的特征值,生成如图3所示的陆地坡度频率箱线图。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以第1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代替最小频率,以第99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代替最大频率,其中0.5°坡度第99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为74.26%。结合箱线图及分别以各个大洲和全球整体为统计单元得到的陆地坡度频率分布图(图2),发现分网格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特征曲线和全球以及各大洲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均在5°前达到最高,且频率值均呈现出随着坡度增加先快速增大后迅速减小的趋势。根据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和频率累加曲线(图4),结合平均坡度与标准差(表2)可知全球50%的陆地缓于5.5°;大洋洲陆地坡度表现最平坦(μ=5.23°)且分布最集中(s=5.31°),其50%的陆地缓于4°;南极洲冰面坡度表现最陡峭(μ=13.53°)且分布最分散(s=15.86°),其50%的陆地缓于7°。
经过统计90个坡度段内所有数据瓦片中陆地坡度频率的特征值,生成如图3所示的陆地坡度频率箱线图。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以第1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代替最小频率,以第99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代替最大频率,其中0.5°坡度第99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为74.26%。结合箱线图及分别以各个大洲和全球整体为统计单元得到的陆地坡度频率分布图(图2),发现分网格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特征曲线和全球以及各大洲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均在5°前达到最高,且频率值均呈现出随着坡度增加先快速增大后迅速减小的趋势。根据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和频率累加曲线(图4),结合平均坡度与标准差(表2)可知全球50%的陆地缓于5.5°;大洋洲陆地坡度表现最平坦(μ=5.23°)且分布最集中(s=5.31°),其50%的陆地缓于4°;南极洲冰面坡度表现最陡峭(μ=13.53°)且分布最分散(s=15.86°),其50%的陆地缓于7°。4.3数据结果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J]. 彭秋志,唐铃,陈杰,吴亚玲,陈相泽. 自然资源学报. 2018(12)
[2]黄土高原坡谱稳定的临界面积及其空间分异(英文)[J]. 汤国安,宋效东,李发源,张勇,熊礼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12)
硕士论文
[1]基于DEM的月表坡谱及空间差异性研究[D]. 严艳梓.南京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34525
【文章来源】: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20,4(01)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数据处理流程
计算所得坡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统计视角下的坡度频率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典型地貌区数据瓦片主要采样于青藏高原、哈萨克丘陵、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亚马逊平原、撒哈拉沙漠、大洋洲中部平原和南极洲冰川覆盖区,其分别对应于图中编号N33E086、N47E066、N47E012、N53W118、S03W066、N13E003、S30E141和S77E014。除阿尔卑斯山脉和南极洲冰川覆盖区外,各地貌区单个数据瓦片坡度频率分布曲线均与所处大洲坡度频率分布曲线形状相似,且变化趋势皆为先增后减。表明从统计学视角来看不同地貌区陆地坡度频率分布可能存在相似性,且频率曲线形状多为长尾右偏单峰。经过统计90个坡度段内所有数据瓦片中陆地坡度频率的特征值,生成如图3所示的陆地坡度频率箱线图。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以第1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代替最小频率,以第99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代替最大频率,其中0.5°坡度第99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为74.26%。结合箱线图及分别以各个大洲和全球整体为统计单元得到的陆地坡度频率分布图(图2),发现分网格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特征曲线和全球以及各大洲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均在5°前达到最高,且频率值均呈现出随着坡度增加先快速增大后迅速减小的趋势。根据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和频率累加曲线(图4),结合平均坡度与标准差(表2)可知全球50%的陆地缓于5.5°;大洋洲陆地坡度表现最平坦(μ=5.23°)且分布最集中(s=5.31°),其50%的陆地缓于4°;南极洲冰面坡度表现最陡峭(μ=13.53°)且分布最分散(s=15.86°),其50%的陆地缓于7°。
经过统计90个坡度段内所有数据瓦片中陆地坡度频率的特征值,生成如图3所示的陆地坡度频率箱线图。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以第1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代替最小频率,以第99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代替最大频率,其中0.5°坡度第99百分位对应的频率值为74.26%。结合箱线图及分别以各个大洲和全球整体为统计单元得到的陆地坡度频率分布图(图2),发现分网格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特征曲线和全球以及各大洲统计所得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均在5°前达到最高,且频率值均呈现出随着坡度增加先快速增大后迅速减小的趋势。根据陆地坡度频率曲线和频率累加曲线(图4),结合平均坡度与标准差(表2)可知全球50%的陆地缓于5.5°;大洋洲陆地坡度表现最平坦(μ=5.23°)且分布最集中(s=5.31°),其50%的陆地缓于4°;南极洲冰面坡度表现最陡峭(μ=13.53°)且分布最分散(s=15.86°),其50%的陆地缓于7°。4.3数据结果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J]. 彭秋志,唐铃,陈杰,吴亚玲,陈相泽. 自然资源学报. 2018(12)
[2]黄土高原坡谱稳定的临界面积及其空间分异(英文)[J]. 汤国安,宋效东,李发源,张勇,熊礼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12)
硕士论文
[1]基于DEM的月表坡谱及空间差异性研究[D]. 严艳梓.南京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34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43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