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14:40
为了保证粮食的增产,我国农田使用了大量的化肥。这些不合理使用的化肥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调控土壤累积态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因此需要了解当前我国农田土壤养分的比例现状。本文是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全国科学施肥网和《中国土壤肥力演变》发表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全国农田土壤C/P变化范围为89.04-3503.48,变异系数为0.5,七个区域平均值分别为623.52、736.13、895.95、899.58、1068.64、616.66、889.88其中西南区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区,最小值分布在西北区。土壤N/P范围为6.06-291.23,变异系数为0.5,七个区域平均值分别为62.63、67.85、88.96、88.34、103.52、59.46、87.24变化规律类似于C/P。农田土壤C/N范围为1.13-87.70,变异系数为0.4。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中地区的平均值分别为10.20、11.27、9.96、10.82、10.62、10.44、10.63七个区...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农田土壤C/N比值分布特征
中国农田土壤C/P比值分布特征(P为有效磷,下同)
中国农田土壤N/P比值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肥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J]. 王传杰,王齐齐,徐虎,高洪军,朱平,徐明岗,张文菊. 生态学报. 2018(11)
[2]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江叶枫,叶英聪,郭熙,饶磊,孙凯,李伟峰. 土壤学报. 2017(06)
[3]土壤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J]. 王晓光,乌云娜,宋彦涛,霍光伟,张凤杰.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05)
[4]太白山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李丹维,王紫泉,田海霞,和文祥,耿增超. 土壤学报. 2017(01)
[5]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领域[J]. 樊兰英. 山西林业科技. 2016(01)
[6]农田作物同化碳输入与周转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J]. 祝贞科,沈冰洁,葛体达,王久荣,袁红朝,吴金水. 生态学报. 2016(19)
[7]呼伦贝尔草原针茅属植物及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J]. 崔艳智,李琪,熊坤. 绿色科技. 2015(07)
[8]土壤氮循环微生物过程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侯海军,秦红灵,陈春兰,魏文学.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5)
[9]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J]. 王建林,钟志明,王忠红,余成群,沈振西,张宪洲,胡兴祥,大次卓嘎. 草业学报. 2014(02)
[10]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J]. 陆欣春,韩晓增,邹文秀. 土壤与作物. 2013(04)
博士论文
[1]水分与温度对土壤碳氮磷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D]. 孙大生.浙江大学 2016
[2]人工湿地的碳氮磷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 吴海明.山东大学 2014
[3]中国农田土壤碳氮变化及氮素对稻麦作物固碳效益的影响[D]. 孙文娟.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剖面碳氮磷的变化特征[D]. 徐虎.贵州大学 2017
[2]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 聂兰琴.江西师范大学 2015
[3]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物肥力特征研究[D]. 杜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477991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农田土壤C/N比值分布特征
中国农田土壤C/P比值分布特征(P为有效磷,下同)
中国农田土壤N/P比值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肥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J]. 王传杰,王齐齐,徐虎,高洪军,朱平,徐明岗,张文菊. 生态学报. 2018(11)
[2]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江叶枫,叶英聪,郭熙,饶磊,孙凯,李伟峰. 土壤学报. 2017(06)
[3]土壤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J]. 王晓光,乌云娜,宋彦涛,霍光伟,张凤杰.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05)
[4]太白山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李丹维,王紫泉,田海霞,和文祥,耿增超. 土壤学报. 2017(01)
[5]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领域[J]. 樊兰英. 山西林业科技. 2016(01)
[6]农田作物同化碳输入与周转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J]. 祝贞科,沈冰洁,葛体达,王久荣,袁红朝,吴金水. 生态学报. 2016(19)
[7]呼伦贝尔草原针茅属植物及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J]. 崔艳智,李琪,熊坤. 绿色科技. 2015(07)
[8]土壤氮循环微生物过程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侯海军,秦红灵,陈春兰,魏文学.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5)
[9]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J]. 王建林,钟志明,王忠红,余成群,沈振西,张宪洲,胡兴祥,大次卓嘎. 草业学报. 2014(02)
[10]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J]. 陆欣春,韩晓增,邹文秀. 土壤与作物. 2013(04)
博士论文
[1]水分与温度对土壤碳氮磷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D]. 孙大生.浙江大学 2016
[2]人工湿地的碳氮磷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 吴海明.山东大学 2014
[3]中国农田土壤碳氮变化及氮素对稻麦作物固碳效益的影响[D]. 孙文娟.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剖面碳氮磷的变化特征[D]. 徐虎.贵州大学 2017
[2]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 聂兰琴.江西师范大学 2015
[3]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物肥力特征研究[D]. 杜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477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47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