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加速度计寻北仪的数据采集与算法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7-07-15 18:23

  本文关键词:加速度计寻北仪的数据采集与算法的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寻北 加速度计 FPGA Mallat算法 互相关


【摘要】:随着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寻北仪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相比陀螺式寻北仪,加速度计无陀螺寻北仪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价格低廉、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导航、勘探、采矿、工程测量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页岩气勘探、开采上,具有迫切需求。本文根据加速度计无陀螺寻北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以某地质页岩气勘探开采的应用需求为背景,开展了加速度计寻北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本文以页岩气勘探开采为背景,充分利用加速度计体积小、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研究了以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为核心构成的寻北系统。重点研究了基于FPGA的加速度计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针对加速度计输出信号比较微弱,电流幅值极低,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测量难度大等缺点,研究并采用一种离散快速正交小波变换(Mallat算法)的方法对加速度计输出数据进行去噪,得到了较好的滤波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动态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响应快、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等优点,满足某地质页岩气应用背景的需求。 首先,本文综述了寻北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并阐述了寻北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寻北系统的主要精度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精度的方法。同时对加速度计输出信号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后续的设计做准备。 然后,在硬件电路设计方面,主要设计了I/V转换模块与精密数据采集模块。根据FPGA中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采用Verilog HDL硬件语言对精密数据采集模块与传输模块进行描述,同时给出了各个模块的仿真波形,验证了上述两个模块的正确性。对于数据采集速度远远大于串口传输速度的问题,本文采用平滑的算法进行处理。 最后,学习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研究并采用Mallat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研究并应用了多元拟合和互相关检测两种算法,对数据进行解算,找到北向角。对算法进行matlab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对寻北系统性能进行验证,通过动态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响应快、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寻北 加速度计 FPGA Mallat算法 互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20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9
  • 1.2 寻北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9-16
  • 1.2.1 陀螺寻北系统9-12
  • 1.2.2 捷联寻北系统12-13
  • 1.2.3 加速度计寻北系统13-16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16-18
  • 2 加速度计寻北仪基本原理及相关设计方案18-27
  •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8-19
  • 2.2 加速度计无陀螺寻北的基本原理19-21
  • 2.3 寻北系统精度影响因素分析21-25
  • 2.3.1 转台基座倾斜误差影响21-22
  • 2.3.2 转台端跳动误差影响22-23
  • 2.3.3 转台的其他误差影响因素23-24
  • 2.3.4 高精度加速度计的误差影响分析24-25
  • 2.3.5 信号处理部分误差分析25
  • 2.4 加速度计输出信号特性分析及处理25-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3 加速度计寻北仪的设计及实现27-42
  • 3.1 寻北系统核心器件的选择27-31
  • 3.1.1 加速度计的选择27-28
  • 3.1.2 FPGA 芯片的选择28-29
  • 3.1.3 AD 芯片的选择29-31
  • 3.2 硬件平台的搭建31-35
  • 3.2.1 I/V 转换电路31-32
  • 3.2.2 精密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32-35
  • 3.3 软件设计35-41
  • 3.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35-38
  • 3.3.2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38-40
  • 3.3.3 FPGA 数据采集速率与 RS232 串口传输速率的匹配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4 寻北仪算法设计42-54
  • 4.1 小波去噪42-44
  • 4.1.1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42
  • 4.1.2 连续小波变换42-43
  • 4.1.3 离散小波变换43-44
  • 4.2 加速度计寻北系统滤波器设计44-50
  • 4.2.1 离散快速正交小波变换原理44-47
  • 4.2.2 算法仿真47-50
  • 4.3 寻北系统解算算法50-53
  • 4.3.1 最小二乘法拟合50-51
  • 4.3.2 互相关算法51-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5 系统验证及分析54-60
  • 5.1 加速度计寻北系统硬件实物调试54-56
  • 5.1.1 采集系统硬件调试54
  • 5.1.2 FPGA 系统调试54-55
  • 5.1.3 USB 接口调试55-56
  • 5.2 实验验证56-59
  • 5.3 本章小结59-60
  • 6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总结60
  • 6.2 展望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67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岩;翟百臣;武克用;陈涛;;加速度计在非陀螺寻北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2 白彦峥;田蔚;周泽兵;吴书朝;涂海波;;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及其应用[J];空间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3 李建飞;薛兵;张俊峰;朱小毅;王晓蕾;;应用于MEMS加速度计的小型恒温系统的实现[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4 沈宏甫 ,钟伟麟;一个能从零赫芝起工作的加速度计[J];上海力学;1980年02期

5 王浩;丁炜;;MEMS加速度计与传统地震加速度计的比较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年S2期

6 崔庆谷;位移换能型加速度计中电子力与机械力的比例设计[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3年01期

7 胡浩军;马佳光;;线加速度计辅助高精度稳定跟踪[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5期

8 薛大同;;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噪声测试数据的频谱分析方法[J];空间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9 林巧;李书;潘建彬;吴兴坤;陈柳华;倪玮;;高分辨率光纤加速度计[J];光学学报;2009年09期

10 石云波;朱政强;刘晓鹏;杜康;刘俊;;高g值加速度计的设计与冲击特性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慧丹;沈昱明;赖际舟;;微硅加速度计标定及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索智群;乔东海;;力平衡模拟反馈电容加速度计的研究[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及发展[A];惯性技术发展动能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研究与发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钱朋安;;一体化多维加速度计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宋长福;严小军;韩丰田;郭晓芳;马高印;;硅微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关键技术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李建飞;薛兵;张俊峰;朱小毅;王晓蕾;;应用于MEMS加速度计的小型恒温系统的实现[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周泽兵;祝竺;;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薛旭;李丹东;刘国文;万蔡辛;张承亮;;MEMS加速度计工程样机的研制[A];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新世纪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C];2012年

10 张亮;陆秋海;;静电悬浮式电容差分加速度计测量原理与动特性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包秋红;加速度计测试的加速者[N];中国航空报;2004年

2 唐新培;“黑黢侠”再显神威[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黄忠魁 付秀娟 本报记者 徐建华;“敏感精灵”助力嫦娥探月[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唐新培;搬走“三座山” 促成“太空吻”[N];中国航天报;2011年

5 北京弗欧弗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谭薇;MEMS传感器大规模应用指日可待[N];中国电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玉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2 杨杰;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构型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志平;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博;基于共振隧穿结构介观压阻效应的纳机电加速度计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6 刘力;惯性传感器扭摆测试中地面振动和放电金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世明;基于离心机的惯性仪表测试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革;硅挠性伺服加速度计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李园晴;悬丝支承加速度计温度误差建模及补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巍;高精度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游侠飞;MEMS加速度计温度场及残余应力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陆阳;高精度加速度计采集单元的设计及关键器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席晋;加速度计数据采集与温度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解启瞻;捷联惯导系统中石英加速度计温漂补偿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庄瑞芬;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结构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发明;光学加速度计方案的初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韩小菊;声表面波加速度计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5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545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