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关键词: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信息科学 环境信息系统 陈述彭院士 遥感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 学术委员会 周成虎 徐冠 示范系统
【摘要】: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2010年实验室被评估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徐冠华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周成虎院士。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信息科学;环境信息系统;陈述彭院士;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学术委员会;周成虎;徐冠;示范系统;
【分类号】:P20-2
【正文快照】: 答清_合通嗦意攸漆/n;^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xO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重点实验室规范管理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国基础科学;2002年05期
2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J];中国基础科学;2003年04期
3 马少平,应明生;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J];中国基础科学;2003年04期
4 陈德望,林柏梁;国家重点实验室统计数据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06期
5 李瑞瑞,王志强,朱文军;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若干方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06期
6 肖希;我校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科技部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华威;万君康;;湖北省内的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类实验室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2期
8 汪雷,黄秀华;加强学科交叉 拓宽研究领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存发展的关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10期
9 王福涛;危怀安;李波;张峰;李学斌;朱庆平;刘燕美;杨晓秋;吴根;;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建设篇[J];中国基础科学;2006年01期
10 吴根;朱庆平;杨晓秋;刘燕美;张峰;危怀安华中科技大学;王炎坤华中科技大学;李学斌;;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成就篇[J];中国基础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环境电磁特征国家重点实验室[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集成电路配套材料研讨会及参展资料汇编[C];2004年
3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简介[A];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暨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南京工业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暨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A];第二届水泥X射线应用技术(培训)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A];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11基因科学与产业发展论坛会刊[C];2011年
7 雒建斌;陈大融;;开拓领域、探索规律,,服务社会——记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A];历史的回顾与启示——摩擦学创立4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8 李惠兰;王京梅;;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简介[A];2005年中南、西南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菌物学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勇;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撤销[N];人民日报;2004年
2 危怀安;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效率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3 邱微邋刘培香;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哈工大[N];哈尔滨日报;2007年
4 陈建辉;企业如何申办国家重点实验室[N];经济日报;2007年
5 李凯 向建帼;内地与香港合作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绩显著[N];人民日报;2007年
6 任荃;国家重点实验室向企业敞开大门[N];文汇报;2007年
7 孙自法;我国初步计划建设30多个国家实验室[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8 刘恕;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成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9 钟科;首批3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10 刘萍;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到企业里[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凤;政府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王福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谢麟;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韩庆元;国家重点实验室治理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志成;对甘肃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欣;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肖红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一共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童菲;集群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克磊;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龚玉;基于学科交叉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1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72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