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DEM的低阶地提取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09 02:06

  本文关键词:基于DEM的低阶地提取新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DEM 泰森多边形 低阶地 桑干河


【摘要】:以相对易于提取的低阶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DEM的简便实用的低阶地提取方法。以构建泰森多边形的方法生成拔河高度数据,同时结合低阶地发育特征及低阶地分布区拔河高度频度统计,提出低阶地拔河高度统计图中低阶地识别的客观标志,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基于DEM的低阶地提取分级方法,为阶地的定量研究开拓了新思路。在桑干河王家湾宽谷段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低阶地提取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阶地野外实测前的室内解译,使野外调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单位】: 天津市地震局;
【关键词】DEM 泰森多边形 低阶地 桑干河
【基金】:天津市地震局青年基金(20131023) 日喀则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藏震函〔2011〕77号)
【分类号】:P208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朋;田勤俭;苏鹏;王林;李文巧;胡朝忠;;利用DEM技术自动提取龙门山南段青衣江阶地面的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5年02期

2 宋卓沁;张军龙;李建军;;基于模糊聚类和空间自相关性的河流阶地自动提取方法——以岷江上游漳腊盆地为例[J];地震地质;2014年04期

3 张军龙;任金卫;徐岳仁;陈长云;;网格DEM剖面方法获取岷江上游层状地貌参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11期

4 李康;徐锡伟;谭锡斌;;龙泉山背斜的地壳缩短与隆升——来自河流阶地变形的证据[J];地震地质;2013年01期

5 刘静;陈涛;张培震;张会平;郑文俊;任治坤;梁诗明;盛传贞;甘卫军;;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揭示海原断裂带微地貌的精细结构[J];科学通报;2013年01期

6 张文朋;申旭辉;曹忠权;陈立泽;;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J];地震;2011年04期

7 李涛;陈杰;肖伟鹏;Burbank D W;黄明达;Thompson J;;利用变形河流阶地限定帕米尔北缘木什背斜的缩短、隆升和侧向扩展[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8 洪顺英;申旭辉;荆凤;杜则澄;;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晓红;桑干河河流阶地特征及其年代学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宫会玲;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的数字地形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朋;;基于DEM的低阶地提取新方法[J];地震;2016年03期

2 马慧慧;曾春伟;;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断裂构造识别[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马晓雪;吴中海;李家存;;LiDAR技术在地质环境中的主要应用与展望[J];地质力学学报;2016年01期

4 李占飞;刘静;邵延秀;张金玉;袁兆德;王鹏;唐茂云;王朋涛;;基于LiDAR的海原断裂松山段断错地貌分析与古地震探槽选址实例[J];地质通报;2016年01期

5 常直杨;孙伟红;王建;白世彪;张志刚;;数字高程模型在构造地貌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6 肖春蕾;郭兆成;郑雄伟;刘圣伟;尚博媈;;机载LiDAR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中的几个典型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16年01期

7 张欣欣;;数字高程模型在活动断层位置及地表变形变位特征提取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10期

8 温振玲;胡小飞;潘保田;卢耀洋;曹喜林;张建;;甘肃金塔南山河流阶地褶皱变形分析[J];地质论评;2015年05期

9 宿渊源;张景发;何仲太;姜文亮;蒋洪波;李强;;资源卫星三号DEM数据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评价[J];国土资源遥感;2015年04期

10 梁朋;田勤俭;苏鹏;王林;李文巧;胡朝忠;;利用DEM技术自动提取龙门山南段青衣江阶地面的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宗园;220 ka BP以来大同盆地气候环境演化的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张瑞端;安宁河断裂带发育特征与地质灾害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彭云龙;基于DEM的庐山构造活动与地貌演化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琰洁;基于遥感多元信息的成矿远景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文朋;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与新构造[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6 刘华国;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柯坪推覆构造系的构造变形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张培震;刘静;李传友;任治坤;KENNETH W.Hudnut;;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与海原断裂带的精细地貌定量化研究[J];科学通报;2014年14期

2 张军龙;任金卫;徐岳仁;陈长云;;网格DEM剖面方法获取岷江上游层状地貌参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11期

3 CHEN LiChun;RAN YongKang;WANG Hu;LI YanBao;MA XinQuan;;The Lushan M_S7.0 earthquake and activity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年Z2期

4 李传友;徐锡伟;甘卫军;闻学泽;郑文俊;魏占玉;许冲;谭锡斌;陈桂华;梁明剑;李新男;;四川省芦山M_S7.0地震发震构造分析[J];地震地质;2013年03期

5 徐锡伟;闻学泽;韩竹军;陈桂华;李传友;郑文俊;张世民;任治坤;许冲;谭锡斌;魏占玉;王明明;任俊杰;何仲;梁明剑;;四川芦山7.0级强震: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J];科学通报;2013年20期

6 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吕作勇;王长在;杨婷;蔡妍;;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J];科学通报;2013年20期

7 陈立春;冉勇康;王虎;李彦宝;马兴全;;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活动性[J];科学通报;2013年20期

8 李康;徐锡伟;谭锡斌;;龙泉山背斜的地壳缩短与隆升——来自河流阶地变形的证据[J];地震地质;2013年01期

9 刘静;陈涛;张培震;张会平;郑文俊;任治坤;梁诗明;盛传贞;甘卫军;;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揭示海原断裂带微地貌的精细结构[J];科学通报;2013年01期

10 徐岳仁;张军龙;陈长云;;DGPS和SPOT-5异轨立体像对在岷江源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文朋;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与新构造[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2 郭晓鸽;陕西彬县段泾河河流阶地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冉钊;布伦口地区河流阶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立凡;何津;马晨燕;颜辉武;;3维Douglas-Peucker算法及其在DEM自动综合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学报;2006年03期

2 祝启刚;樊文平;;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DEM的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05期

3 刘善伟;张杰;马毅;孙伟富;;遥感与DEM相结合的海岸线高精度提取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年05期

4 王少娟;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成大比例尺DEM的质量分析与控制[J];北京测绘;2001年01期

5 娄纯柱;于福来;刘伟;;一种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高精度DEM的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2005年06期

6 莫申国;张百平;;基于DEM的秦岭温度场模拟[J];山地学报;2007年04期

7 周小军;王光霞;薛志伟;齐晓飞;;基于DEM化简的等高线综合研究[J];测绘工程;2014年02期

8 范巍;刘惠;卢少雄;;浅谈如何利用DEM制作耕地坡度分级图[J];地理空间信息;2009年S1期

9 周冠男;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尹磊;周岱;;DEM内插算法对坡度的影响[J];测绘科学;2011年03期

10 丁军,王少娟,王丹;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成山区大比例尺DEM的精度分析[J];遥感信息;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涛;;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制作DEM方法及应用[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昕;;基于DEM的区域气温模拟[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郭巍;叶海建;王彦;;基于格网DEM的流域特征点参数提取算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朱雪坚;汤国安;龙毅;杨昕;张勇;;基于3维Douglas-Peucker算法的DEM地貌特征提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冉琼;迟耀斌;王智勇;于冰洋;严明;;基于“北京一号”小卫星异轨立体像对提取DEM[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黄利民;祝志明;;基于人工判读高程原理的DEM生成方法[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7 程真;符永好;;通过实测方式获取DEM数据的方法研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庆;陈磊;韩文泉;;基于机载LiDAR技术的高精度DEM生产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蒋燕;弓美荣;;DEM、DOM生产工艺改造在1:10000基础测绘项目中的应用与实现[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10 吕春英;佟庆远;李王锋;赵冬泉;;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构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祝士杰;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流域面积高程积分谱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高明星;基于DEM的青藏高原东北端地表过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张婷;基于DEM的流域沟谷网络尺度特征及尺度分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章孝灿;快速高精度DEM生成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维亚;基于DEM的河网结构分形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徐亚美;深槽型带式输送机运行机理与DEM仿真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谢翠贞;基于SRTM3 DEM与ASTER GDEM的DEM融合方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娟;DEM在黄土高原淤地坝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5 薛志伟;基于DEM化简的等高线综合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昝梅;基于DEM的艾比湖阶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燕;不同空间尺度DEM坡度转换图谱研究——以在黄土高原的试验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8 徐斌;基于DEM的洞庭湖盆地非均匀沉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献林;多源数据辅助机载LiDAR数据生成DEM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10 邓潇潇;基于DEM的控制网的自动生成[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7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997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