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相变储热装置传热强化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建筑大学》 2012年
相变蓄热装置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房丛丛
【摘要】:节能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学术界较为固定的研究方向。相变蓄热技术作为节能方法之一,不仅能用于回收蒸汽等废热,而且能实现热能的分时利用,在工业余热回收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产生明显的节能效果,因此研究相变蓄热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较小,使得相变蓄热系统的蓄放热速度较低,因此找出相变蓄放热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强化相变传热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相变过程中伴有传导和对流现象,并且存在移动边界问题,因此对于多维相变,一般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处理。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相变蓄热过程的影响因素、不同规格翅片对强化传热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得结论如下: (1)针对石蜡相变传热过程,建立壳管式相变蓄热单元,设置尺寸为500×100mm,根据文献数据设置边界条件,对比出口平均温度和监测点1的温度曲线,结果表明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 (2)从考虑和不考虑自然对流作用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石蜡液相区域出现自然对流现象,并存在速度场。当传热流体为60℃、0.88m/s的水、石蜡液相分数达到50%左右时,自然对流作用开始较快的促进石蜡的熔化,并持续到熔化结束。提高相变材料的液相率可以增大自然对流作用,缩短熔化时间。 (3)传热流体的温度是影响相变蓄热过程的主要因素,当温度从60℃增加到80℃时,石蜡的熔化完成时间减少了29.97s,可以看出,增加温度可以明显加快石蜡的熔化过程;传热流体的速度也是影响相变蓄热过程的因素,增加速度可以加快石蜡熔化,但增幅不明显,当传热流体的流速从0.88m/s增加到1.15m/s时,时间缩短了8.45s。 (4)在相变区域加入一个铝制翅片后,在翅片附近出现与之相平行的等温线,热量通过翅片在轴向传递。通过与光滑管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加入翅片后,相变的传热热阻减小,石蜡的热导率增加,完全熔化时间缩短了24.8s。 (5)翅片高度分别设置为2mm、3mm、3.5mm和4mm,厚度分别设置为0.4mm、0.6mm、0.8mm和1.Omm,个数分别设置为1、3、5、7个,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发现,随着翅片高度、厚度以及个数的增加,石蜡的熔化速度加快,但速度加快的趋势有所减慢。由于翅片高度、厚度和个数的增加会减少相变材料的体积,减少蓄热量,因此综合考虑熔化速度以及蓄热系统的经济性,适用于10×50mm模型的翅片规格为5个0.6mm×3mm的铝制翅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1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爱菊,张仁元,周晓霞;化学储能材料开发与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崔海亭,袁修干,侯欣宾;蓄热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化工进展;2002年01期
3 戴彧,唐黎明;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01年12期
4 刘玲,叶红卫;国内外蓄热材料发展概况[J];兰化科技;1998年03期
5 梁荣光,简弃非,翁仪璧,许石嵩;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J];内燃机;2001年06期
6 贺岩峰,张会轩,,燕淑春;热能储存材料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4年08期
7 周光敏;中国的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在21世纪到来之时[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建辉;高温固液相变蓄热器的结构设计和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方铭;相变储热系统传热强化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陈俊;相变蓄热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郭英利;石蜡圆管外相变蓄热与释热规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晋瑞芳;太阳能相变蓄热装置蓄热性能实验及模拟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瑾;;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郭茶秀;陈俊;;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李红启;鲁光泉;李兴虎;;工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冯秀;丁勇;;可持续发展下中国的能源、环境与经济[J];北方经济;2006年04期
5 王朋;王宏丽;李凯;;硬脂酸正丁酯和石蜡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热性能测试[J];北方园艺;2009年11期
6 王佼;缪茜;陈晋;李宁;;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与制备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张萍丽,刘静伟;相变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J];北京纺织;2002年04期
8 吴玉庭;朱建坤;张丽娜;马重芳;;高温熔盐的制备及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付江辉,郑丹星;饱和一元脂肪醇类相变材料的蓄热特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张月莲;郑丹星;;石蜡相变材料在同心环隙管内的基本传热行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米乐;王振红;于云;曹韫真;宋力昕;;耐高温多层隔热材料的研制与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志祥;陈涛;张红瑞;王磊;;制冷系统热回收装置相变材料的分析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章学来;王为;李志伟;李晓菲;;一种相变蓄热材料及其蓄热热回收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薛芳;胡洪明;;离心式冷水机组在热回收应用中的节能评价[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涛;邹同华;;蓄热式太阳能热水器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A];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焦雯;黄海明;;导热系数对热传导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建霞;柯秀芳;;相变储能材料[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9 李超;沈卫东;张振邦;;导热系数对红外隐身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10 李志广;黄红军;万红敬;王晓梅;胡建伟;;相变材料十四酸热传导的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思江;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左远志;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建民;固定床传热研究及费托合成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谢文杰;碳氢燃料裂解与结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谭晓倩;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马玉龙;液滴辐射器辐射与蒸发特性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熊伟;Ni合金相图、相平衡及相变的热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刘怀菲;二元稀土氧化物复合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杨丙丰;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的熵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永利;陶瓷废料用于沥青路面隔热层混合料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鑫;蓄热电池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和平;增压锅炉过热器动态性能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灿;Ni_3Si/Zn扩散偶周期层片结构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廖丽;超支化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文洁;定形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玉玲;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合成及性能[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张利娟;Mg-Al合金早期时效过程分析与第一原理及分子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亚洲;低温甲烷在水平圆管中的超临界湍流传热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馨;基于太阳能热风的相变墙房间热特性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李甲;空调加湿器加湿性能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玉明,崔海亭,袁修干;高温熔盐相变蓄热系统的数值模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张月莲;郑丹星;;石蜡相变材料在同心环隙管内的基本传热行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胤,贺友多,李士琦,沈颐身;处理相变传热的一个数学模型[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蔡利海,张兴祥;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研究与应用[J];材料导报;2002年12期
5 樊耀峰,张兴祥;有机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7期
6 张仁元,柯秀芳,李爱菊;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6期
7 李海梅,顾元宪,申长雨;平面相变热传导问题等效热容法的有限元解[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宋又王;用奇异摄动法解圆柱体的凝固问题[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1年04期
9 陈颖,邓先和,李筱萍,丁小江;圆柱形相变蓄热器放热性能的工业实验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王立新,苏峻峰,任丽;相变储热微胶囊的研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旋;中常温相变蓄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周建辉;高温固液相变蓄热器的结构设计和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张海峰;相变储热型热泵热水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莉;相变储热装置传热强化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邹复炳;石蜡类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吴子岳;施伟;;相变蓄热式暖风机放热过程的理论计算[J];冷藏技术;2007年04期
2 荐志远;赵晶波;穆建军;;蓄热、通风复合墙体应用研究[J];砖瓦;2006年11期
3 侯欣宾,袁修干,杨春信;高温相变蓄热容器传热的隐式求解[J];太阳能学报;2001年04期
4 刘来宝;赵冬梅;;相变蓄能建筑材料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9年30期
5 万建明;;相变蓄热在工业炉余热回收利用上的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6 韩宗伟;郑茂余;孔凡红;刘威;;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模式[J];可再生能源;2007年04期
7 林媛;;太阳能热泵蓄热系统的实验研究[J];住宅科技;2009年03期
8 邵晓丹;廖明仕;刘艳华;;环形通道中蓄能物质的相变传热特性实验研究[J];建筑节能;2010年12期
9 廖海蛟;凌祥;;高温肋板式蓄热器蓄/放热特性的数值模拟[J];太阳能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小玲;马贵阳;;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在空调制冷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玺;袁艳平;邓志辉;张文婷;王怡佳;;热水/电能一体化相变蓄热水箱的设计[A];第十四届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静静;王侃宏;张永新;;太阳能相变蓄热辅助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坤平;张寅平;狄洪发;;相变蓄热电加热地板的优点与应用可行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欧阳军;陈超;刘铭;;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除霜方法的新途径[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晏华;陈淑莲;张亮;余荣升;谷子迪;;石蜡微胶囊相变蓄热砂浆的热性能与热红外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6 欧阳军;陈超;李香玲;刘铭;;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除霜热量补偿装置特性分析[A];第七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乐金;;高科技超导热节煤装置的探讨与应用[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晏华;陈淑莲;张亮;余荣升;谷子迪;;石蜡微胶囊相变蓄热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9 林坤平;张寅平;;电加热相变蓄热地板采暖模型及其热性能模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志永;陈超;罗海亮;邓超;;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耦合传热模型的建立与实验验证[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钟燕平;[N];农民日报;2009年
2 孙海燕;[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吴红梅;[N];新华日报;2003年
4 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王继云 邓黎明 舒春芳;[N];湖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汪志成;[N];陕西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控制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李志永;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伟;管外与球体内相变蓄热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杨小平;高温相变蓄热过程流动与传递规律[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鹏;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董建锴;空气源热泵延缓结霜及除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军;太阳能新风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吴淑英;纳米复合蓄热材料强化相变传热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文举;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胡文举;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红军;日光温室相变蓄热墙板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房丛丛;相变蓄热装置的数值模拟与优化[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3 吴青昊;复叠式热泵热水器相变蓄热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白剑;相变蓄热在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晓野;温室太阳能空气集热—相变蓄热装置设计及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汪玺;相变蓄热水箱的设计及其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李海洋;环腔结构相变蓄热传热特性分析及其控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晓惠;相变蓄热对立式集热板太阳能热气流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凤青;泡沫金属对相变蓄热强化性能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曹向茹;填充泡沫金属的相变蓄热单元管热性能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相变储热装置传热强化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4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