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低温余热利用与粉尘污染物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4:49
【摘要】:为防止锅炉尾部部件由于结露引起的低温烟气腐蚀,大型锅炉设计时不得不采用相对较高的排烟温度(120-150℃左右)来防止结露现象的产生,使得排烟热损失占到全部热损失的70%以上,蕴藏巨大的余热资源。低温腐蚀成为了制约余热利用的主要因素。烟气酸露点是衡量余热利用极限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对烟气酸露点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对现有酸露点计算公式进行了总结,针对低温余热利用的极限温度研究设计制造了两套烟气腐蚀检测设备,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将测出的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估算式得到的酸露点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现场测试结果与现阶段低温余热利用设备设计时普遍运用的前苏联经验公式结果相比,将低温余热利用的极限温度降低了10℃左右。本文以某1000MW机组为研究对象,对机组进行了三个工况的粉尘排放和能耗测试,针对燃煤机组尾部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与未加装低温余热利用设备的同工况机组的除尘效率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低温省煤器后,在余热利用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粉尘排放浓度,1号炉安装低温省煤器后,静电除尘器出口烟尘降至21mg/m~3左右,比未改造的2号机组粉尘排放量明显减小,且加装低温省煤器后汽轮机发电增量远高于所造成的辅机电耗,余热利用效果显著。本文根据电站锅炉低温省煤器的实际运行工况,针对低温省煤器横截面积恒定的6种H型鳍片管,采用FLUENT软件计算得到其传热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将数值模拟结果同文献的计算方法及实验关联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场协同原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H型鳍片管横截面尺寸为2mm×50mm时,换热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协同性较高、流动阻力较小,其综合传热性能较优。
【图文】:

低温余热利用与粉尘污染物控制研究


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对SO2转化为SO3的影响

低温余热利用与粉尘污染物控制研究


水蒸气浓度对烟气露点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621;X7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柏祥;赵从振;丁艳军;马润田;吕俊复;;烟气酸露点的测量和预测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0期

2 何毓忠;赵海宝;郦建国;姚宇平;;低低温电除尘器灰硫比计算及中国煤种分析[J];环境工程;2015年02期

3 胡敏;;《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5年01期

4 赵海宝;郦建国;何毓忠;姚宇平;;低低温电除尘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力;2014年10期

5 王春波;秦洪飞;;富氧燃烧方式下磨煤机低温腐蚀特性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6 孙钟平;吴新;王亚欧;;H型鳍片管束传热及流阻特性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7 王春波;秦洪飞;;富氧燃煤锅炉再循环方式对烟气酸露点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8 徐钢;许诚;杨勇平;黄圣伟;张锴;;电站锅炉余热深度利用及尾部受热面综合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4期

9 黄圣伟;徐钢;杨勇平;刘超;刘文毅;杨志平;;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原则[J];现代电力;2013年01期

10 牛天况;王振滨;;H型鳍片管传热的分析和计算[J];锅炉技术;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龙远生;;余热利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在燃煤电厂的应用[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栾松;;浅谈粉尘特性对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志敏;燃煤锅炉排烟的酸—灰耦合作用与露点的动态变化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飞;燃煤锅炉烟气含酸灰粒沉积特性与工程酸露点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绪辉;低低温电除尘器对细颗粒物及三氧化硫的协同脱除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51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51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