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铜纳米棒结构表面强化微槽群热沉内润湿与传热特性的研究
【图文】:
第1章引言逡逑(如图1.邋3),实验结果表明:亚微米结构和微针翅结构相比光滑表面均对沸腾逡逑换热有很大的强化作用,他们的热通量是光滑表面的1.8?2.3倍,在低热流密度逡逑区,亚微米结构芯片具有最高的传热性能。逡逑(a)微针翅表面结构SEM图逦(b)亚微米结构表面AFM图逡逑(a)邋Surface邋of邋microneedle邋fins逦(b)邋Submicron邋structured邋surface逡逑图i.3微针翅表面和亚微米结构表面微观图逡逑Figure邋1.3邋Submicron邋structured邋surface邋and邋surface邋of邋microneedle邋fins逡逑随后,Kunugi等人研宄了一种由百微米级长度的碳纳米管、氧化铝和氧逡逑化铜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多孔结构表面的强化换热特性,结果发现纳米颗粒表面逡逑可以强化换热。Vemuri等人[4()]以FC-72介电流体为工质研究了氧化铝纳米多孔逡逑表面对池沸腾传热的强化作用,在传热实验中发现,相较于光滑表面,氧化铝纳逡逑米多孔表面的起沸点降低,他们认为纳米表面增强换热的原因在于其增加了汽化逡逑核心的密度。Ujereh等人[41]研究了碳纳米管涂层对池沸腾换热的影响情况,实验逡逑测试了不同碳纳米管阵列密度和面积覆盖比的样品
Tang等人[33]利用犁削挤压(ploughing-extrusion)法制备了三角形微槽,随逡逑后用NaOH溶液对其进行表面化学腐蚀,形成了具有表面树皮状微米粗糙结构的逡逑复合槽群毛细芯,其表面微观结构如图1.6。他们系统研宄了溶液浓度和腐蚀时逡逑间对复合芯的毛细性能的影响,如图1.7,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未被腐蚀的三逡逑角形微槽,复合结构内液体的润湿高度大大提高,I.5moI/L的溶液反应lOmin后,,逡逑毛细性能参数的X椉哟锏阶钣胖担岣吡隋澹玻埃罚ァe义希聥摃埽哄义蟇逡逑m邋■邋izz邋s^*邋*邋*邋ass逦J逦u*-w邋i?jw*ja-ss3.邋*?r*逦脚喝邋i逡逑(a)三角形微槽表面微观结构逦(b)复合槽群毛细芯的表面结构逡逑(a)邋Triangular邋microgroove邋surface逦(b)邋Hybrid邋wick邋Surface逡逑图1.6具有表面树皮状微米粗糙结构的复合槽群毛细芯丨55丨逡逑Figure邋1.6邋Hybrid邋wick邋combined邋microgrooves邋and邋bark邋micron邋rough邋structure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睿;;纳米流体强化波浪型细通道热沉传热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7年05期
2 林林;陈杨杨;王晓东;;双层微通道热沉关键参数的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3期
3 潘瑶;杨瑞琦;李林;陈彬彬;杨金国;刘伟;;进出口方式对微小通道热沉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5期
4 周杭生;张惠生;毛亨国;;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热沉设计与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9年05期
5 郭汝海;;高功率激光二极管的准被动热沉[J];光机电信息;2009年07期
6 单巍巍;丁文静;刘敏;王紫娟;;气氦热沉结构优化设计[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7 王立;;不锈钢-铜热沉是新的发展方向[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7年05期
8 王立;陈薇君;;载人舱不锈钢-铜热沉的特点[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1年01期
9 范嗣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热沉技术的研究现状[J];激光杂志;2018年02期
10 王瑞;孙华强;王晓冬;李傲;陈文;;不锈钢板式热沉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J];真空;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权;王建礼;李象远;;化学推进剂裂解热沉的测定新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存海;何奇宇;崔文秀;王志娜;吴晓波;;金刚石膜半导体热沉焊前表面金属化工艺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3 丁文静;刘波涛;刘敏;王紫娟;简亚彬;;调温热沉应用的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者昌;;带热沉钨极氩弧焊应力变形若干问题的探讨(4)[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者昌;;带热沉钨极氩弧焊应力应变若干问题的探讨(2)[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徐飞;;不锈钢管铜翅片结构热沉关键加工技术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冯上升;邝九杰;卢天健;;翅片/泡沫热沉冲击换热特性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王者昌;;带热沉钨极氩弧焊应力应变若干问题的探讨(1)[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者昌;;带热沉钨极氩弧焊应力变形若干问题的探讨(3)[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丛昱;许国梁;陈帅;吴春田;王晓东;张涛;;燃料高效催化吸热途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记者 周代辉;盯紧“零非停”目标不松动[N];东北电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用鹿;高效微小通道热沉散热系统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长庚;基于冲击射流的电子器件冷却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贾贞健;正癸烷热裂解/引发裂解模型及其化学热沉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海强;粗糙表面散热模型及其在激光器热分析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周明正;银纳米流体热物性及其在微针肋热沉中强化传热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胡锦炎;固液相变储能热沉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安宾;微尺度散热器结构优化及冷凝器流型调控结构改进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8 谢宁宁;喷雾冷却及其换热强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成克用;含化学热沉的气膜冷却流动与换热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翟玉玲;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流动可视化及传热过程热力学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雨;氢氧化铜纳米棒结构表面强化微槽群热沉内润湿与传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贾星光;定向凝固多孔铜微通道热沉散热性能的优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3 矫杨;船体梁结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4 林庆宏;集成压电微泵一体式热沉设计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孙华强;小型热真空环境模拟装置热沉的热力学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6 金漫丽;高效微小通道热沉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燕灵;基于3D打印技术的高效液冷热沉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冷川;截断型双层微通道热沉设计与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倪琴菲;基于金刚石膜热沉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10 赵恒;应用于散热领域的吸热反应化学热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74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7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