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辐射换热器的液滴辐射换热模型开发
【图文】:
原理如图1.1 所示。液滴散热器的工作流程如下:液滴发生器将液滴工质从连续流体转换为数以亿计的单个液滴,液滴在空间飞行过程中将自身的热量通过辐射散热导出到宇宙空间,然后由液滴收集器将液滴收集起来,由循环泵经过换热器吸收由空间系统产生的废热,由此循环运行导出空间系统废热。LDR 相对于现有技术存在众多优点[17]。根据现有研究而言,LDR 具有更小的单位功率质量和能更加紧凑地存储在航天腔室内。因为 LDR 的关键设备相对较小,与热管
图 1.2 先进空间散热系统质量的比较[16]图 1.3 移动带式散热器、居里点散热器和旋转气泡膜散热器示意图LDR 的概念最初产生于 1979 年,根据结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螺旋形 LDR、环DR、封闭蝶形 LDR、三角形 LDR 和矩形 LDR,如图 1.4 所示[15,20]。螺旋形 LDR 如.4(a)所示,液滴发生器处于螺旋线中间,液滴产生后沿着螺旋线向外运动,并在运动中向空间导出热量,最终由处于边缘的液滴收集器收集。环形 LDR 示意图如图 1.4示,液滴发生器和收集器均设计为环形。封闭蝶式 LDR 示意图如图 1.4(c)所示,,液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心爱;;辐射换热角系数的计算[J];红外;2008年08期
2 李茂德;炉内烟气辐射换热有效长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8期
3 邢华伟,郑楚光,柳朝晖;计算辐射换热的Monte-Carlo-Zone方法[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8年04期
4 张鸿坚;传热学课程中辐射换热部分教学的探讨[J];电力高等教育;1994年S1期
5 李心桂;;苏联传热学教材中辐射换热部分内容的变化[J];教材通讯;1985年06期
6 邓作波,余其铮;流化床内辐射换热的计算[J];电站系统工程;1988年02期
7 李大治,李大耀;辐射换热系统温度场的渐近特性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8年03期
8 陆继东,钱壬章;流化床辐射换热机理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9 万跃鹏;范维澄;;求解辐射换热的离散传播法[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10 赵丽娜;朱丽;李哲;;房间围护结构间辐射换热计算的吸收系数法[J];暖通空调;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海;;人体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叶海;;人体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3 李明晖;欧阳德刚;王海清;陈超;朱善合;罗巍;;陶瓷蜂窝蓄热室辐射换热性能相关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付卫红;;采暖房间的辐射换热计算分析[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贺志宏;谈和平;刘林华;冯国泰;阮立明;;发动机叶片流道内辐射换热的数值计算[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赵丽娜;高丽华;邹平华;;房间表面间辐射换热计算的吸收系数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宋兆培;翟晓强;王如竹;;低温辐射地板供暖辐射换热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常茂文;;考虑辐射换热因素的闭式喷头响应时间模型探讨[A];2017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9 邹琳江;裘欣;邹得球;;钢包烘烤器的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10 褚治德;焦士龙;;发展红外传热事业[A];全国第十五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首席专家 涂逢祥;窗户节能不容忽视[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记者 付超;TRIZ理论在我区落地开花[N];新疆科技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颖春 实习记者 陈琴;49项节能项目投资10.6亿元[N];中国证券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健;基于耦合偶极子方法的粒子辐射特性和近场辐射换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王振华;发动机热端部件高温非灰介质辐射换热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耿旭;复杂结构辐射换热工程应用及数值计算[D];清华大学;1997年
4 马金凤;电厂锅炉辐射换热模型化和掺烧褐煤的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胡鹏;毛细辐射空调技术的传热及流动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付丽荣;对流—辐射耦合传热模拟及其在柴油机缸内过程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7 王超俊;基于全光谱k分布模型的辐射换热计算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赵磊;辐射参与性磁流体力学流动与传热过程的状态空间建模与自动控制[D];东北大学;2015年
9 张勇;参与性介质热辐射传输的自然元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张絮涵;混凝土埋管式辐射冷顶板室内非稳态换热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陈;液滴辐射换热器的液滴辐射换热模型开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2 江乐;球形纳米粒子与半无限大介质的近场辐射换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孙仁俊;电热化学发射中等离子体点火时的辐射换热过程[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邓顿;AMTEC热损失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吴昊;钨与掺杂硅平板间的近场辐射换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邦宇;AMTEC热损失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刘照球;混凝土结构表面对流换热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马健;谱方法求解变物性介质内辐射换热[D];东北大学;2014年
9 吕哲;基于K分布模型的吸收散射性介质辐射换热计算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郭亮;求解介质内辐射换热的双向统计蒙特卡罗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83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8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