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同轴射流冲击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4:37
【摘要】:射流冲击换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化传热方法。周期性脉动的射流可有效地强化冲击传热,而同轴射流由于中心射流与环流的交互作用,对流动与传热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创新性地对非稳态周期性同轴射流冲击传热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在已有的实验平台上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采用了三种具有不同直径比d/D和内套管长度的同轴喷嘴,其它参数还包括雷诺数、冲击高度以及周期性脉动的波形。实验表明,稳态的同轴射流冲击传热时,较小雷诺数下同轴射流对冲击传热的强化效应更显著,较低冲击高度时整体强化换热效果更好。驻点处,直径比d/D较大、同轴套管较长的B型喷嘴强化传热效果最佳,但远离驻点时无明显优势。非稳态冲击传热实验中,采用了矩形、三角和正弦三种波形,由于矩形脉动强烈的冲击效应,其换热效果显著优于三角和正弦脉动。频率增加能显著改善传热效果。同轴射流主要影响驻点附近的传热,而射流脉动能影响整个冲击平板。同轴脉动射流得以强化换热是这两种效应耦合的结果,但脉动冲击起的作用更大。在流场模拟中,相比同轴套管的长度,直径比是影响流场进而影响传热特性的主要结构参数。直径比越大,中心射流速度越比环形射流速度高,出口速度场双峰也越局限于出口附近。在稳态传热模拟中,冲击传热特性与速度场密切相关,在冲击驻点附近的传热Nu数受直径比影响很大。随着冲击高度和离开驻点径向距离的增加,冲击传热性能与直径比之间的依变关系弱化。本文最后对矩形波脉动的非稳态冲击传热特性开展了初步的模拟探索。对于较小直径比的同轴射流,提高雷诺数和矩形波频率不一定利于强化换热;而对于较大直径比的情况,这两种方法能有效提高驻点附近的Nu数。不论同轴射流还是圆柱射流,冲击高度较高时换热均匀性都变得更好。
【图文】:

射流冲击,工业应用,涡轮机叶片,电子芯片


源危机再次加速了相关技术的发展[1]。冲击射流是单相流中,传热效率非常高的逡逑一种,尤其在喷嘴与冲击平板间距较近时优势尤其突出,因此得以广泛应用于逡逑各种加工工艺和设备中,如涡轮机叶片的冷却,纸张的干燥,熔炉的加热,玻逡逑璃和金属板的控温,电子芯片的冷却和食品加工工艺等[2’3]。如图1.1,列举了冲逡逑击射流应用于工业上的几个例子。逡逑

电子行业,射流冲击,冲击射流


随着电子、汽车、飞机等高端制造行业同行竞争加剧,谁效率高,能耗少,逡逑成本低,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就对冲击射流强化传热逡逑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极大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图1.2为冲击射流的一逡逑些常见应用实例。逡逑IV矗海琷…逡逑--^AaZL-.v-r-逡逑3\ntt逡逑(a)计算机空气射流冲击(b)计算机水射流冲击逡逑图1.2射流冲击在电子行业的应用逡逑1.2冲击射流研究现状逡逑近来,针对冲击射流的不论是理论方面、实验方面还是数值模拟方面的研逡逑宄都层出不穷,取得了喜人的进展。研究方法也有了巨大的创新和深入的发展。逡逑理论分析的成果具有引导作用,是实验研宄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但理论分析通逡逑常理想化实际问题为一个简化模型,,而多数流动问题的控制方程是非线性的,逡逑不能很好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因此目前针对冲击射流的理论研究较少,多集中逡逑在实验研宄和数值模拟两方面。逡逑1.2.1冲击射流实验研究现状逡逑对射流冲击的研究来说,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实验。射流冲击的一些传热逡逑机理至今仍未得到充分、合理的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荣华;邱旭;赵永杰;;湍流模型对大口径射流冲击数值模拟适用性分析[J];机电设备;2012年04期

2 曹崇文;高振江;;射流冲击流化床干燥的实验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3年01期

3 张福祥 ,廉闻宇;火箭射流激波系的计算[J];兵工学报;1988年02期

4 赵耀华,马重芳;圆形自由射流冲击任意热流密度平板时的换热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5 孙华,马重芳,田永权,Bergles A E;单束圆形射流冲击在小尺寸加热面上的局部换热特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6 田永权,马重芳,雷道亨;二元两相射流冲击传热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7 ;一九八九年总目录1989年第14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8 雷霆;何俊范;;用二维激光测速仪研究射流冲击下垂直平板内的壁面速度分布规律[J];云南冶金;1989年01期

9 姚熊亮;吴巧瑞;张忠宇;曹冬梅;;可压缩射流冲击板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崔杰;李世铭;黄超;姚熊亮;张阿漫;;射流冲击模型在水下爆炸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素云;吴国东;李庆鑫;王志军;;射流剩余速度在冲击起爆判定中的应用[A];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7年

2 张斐;周春桂;王志军;尹建平;吴国东;;玻璃射流对带壳装药冲击起爆的数值模拟[A];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7年

3 康景隆;;射流冲击流化床快速冻结[A];第2届中国食品冷藏链新设备、新技术论坛文集[C];2004年

4 叶纯杰;黄洪亮;饶欣;陈帅;刘健;吴越;;倾斜水射流冲击移动平板的流动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B水动力学基础[C];2014年

5 陈晓梅;张德明;靖崇龙;许建伟;周久兵;窦智宇;李志春;;微孔砂轮射流冲击内外冷却技术在钛合金磨削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郭之强;郑梅;张声宝;董威;;射流冲击带凹槽弯曲表面数值研究[A];2017年(第三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7 龚曙光;隆香花;谢桂兰;;射流冲击堆积粉粒体的模拟仿真及参数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王芸芸;吴建华;谢军龙;;尖劈障碍物对射流扩散流场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梁帅童;张秀华;崔阅馨;范嘉慧;丁雪梅;;单圆孔喷射冲击织物的稳态传热的数值分析[A];2017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10 陈平安;戴方钦;;带钢射流冷却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热轧过程钢材的组织性能一体化调控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珍龙;亥姆赫兹式自激振荡射流空化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2 张衍俊;微通道耦合射流系统换热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周哲;组合射流冲击破碎煤岩成孔机理及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4 吴昊;射流自旋式挖藕机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5 王方祥;粒子射流调制及冲击破岩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6 李明明;转炉超音速射流行为及其与熔池作用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7 李虹;无叶风扇出口环形缝隙射流的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

8 安庆龙;低温喷雾射流冷却技术及其在钛合金机械加工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李念;自耦合射流及其对主射流矢量偏转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刘海涌;通道内有射流、出流和旋流共同作用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雅娴;射流与微通道相结合的热沉散热性能仿真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徐志超;同轴射流冲击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3 张雪英;超音速火焰喷枪射流温场分布特征研究及应用[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4 胡欣然;高压气液两相射流冲蚀破煤岩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5 侯帅豪;自振脉冲空化射流冲击强化6061铝合金及其声发射特征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6 张航航;基于矩形喷嘴的光耦合纳米颗粒胶体射流抛光仿真及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7 齐云龙;受限式阵列射流冲击传热特性和沸腾可视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8 刘凯迪;基于两区模型的高压欠膨胀氢气射流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9 宋伟;低压射流辅助激光刻蚀碳化硅中射流的影响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8年

10 于平平;玻璃物理钢化急冷工况下瞬态射流冲击换热研究[D];常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6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86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6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