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贴壁肋片流场结构及其对换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5:52
【摘要】:肋片广泛应用于换热器、工业燃烧器及透平机械等工业装备,而肋片引起的分离-附着流动则是流体力学中一个基础问题。关于前、后台阶分离-附着流动的研究较为丰富,而贴壁肋片绕流更复杂,对其中复杂的物理过程了解还不全面。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贴壁肋片的流动和换热进行数值研究,重点关注流场结构及其演化、非稳定特性、换热机制等,希望对肋片分离-附着流动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低雷诺数(Reh=U0h/v=1000)、层流分离时肋片流场不稳定性进行数值研究。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发现在剪切层中存在两个明显的频率,分别为Sth=0.36和0.18,其中前者对应剪切层的K-H不稳定性;通过压力脉动和Q准则等值面表征的流场结构,发现肋片下游涡结构的脱落与配对现象,即Sth=0.18认为与剪切层中涡结构配对过程相关。其次,对较高雷诺数下(Reh=3000)湍流分离的贴壁肋片流场内的流场结构及特征不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条件平均方法,发现在回流区内存在周期性涡结构脱落现象,并引起剪切层的摆动和回流区的伸缩。通过频谱分析,发现在湍流分离流场中除剪切层内K-H不稳定性(Sth≈0.4)外,在回流区内还存在两个低频频率,分别为Sth≈0.06和Sth≈0.09。通过POD方法发现存在空间模态配对交替出现的现象,这反映了大尺度结构的脱落过程;同时,在靠近壁面附近以流向结构为主,而在剪切层中以展向涡结构为主。这说明流场中存在两种涡结构机制,即Sth≈0.09对应展向涡结构引起的剪切层摆动频率,而Sth≈0.06则对应流向涡结构引起的回流区前后伸缩不稳定性。再者,通过引入周期性零质量射流对流场进行主动控制,研究了五种不同扰动频率对贴壁肋片流场结构演化及壁面换热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扰动频率与剪切层中涡结构配对频率相当时(即Sth=0.2),能加速分离剪切层的附着。此时平均回流区大小相比无扰动情况减小了约22.5%;而当扰动频率为Sth=0.05和Sth=0.2时,对换热的增强效果最佳,最大壁面努塞尔数相比无扰动情况增加了约20%。通过对瞬时流场结构和频谱分析,发现当激励频率与剪切层不稳定性频率相当时(Sth=0.2和Sth=0.4),能诱导剪切层内涡结构的配对、融合,但是该激励频率对流场的影响局限在肋片附近的剪切层内;而当激励频率与回流区内不稳定性相当时(Sth=0.05),对流场的影响范围则较大,甚至在附着点下游仍能发现明显的峰值,说明该频率能激励出回流区下游大尺度涡结构。此外,通过对比斯坦顿数(St)和摩擦系数(Cf),发现在肋后回流区内存在流动与传热的不相似性,其主要成因与流场中大尺度展向涡结构顺时针旋转相关。该大尺度结构通过将中心冷流体带至壁面附近,而将壁面处的热流体夹带至中心区域从而增强了换热;与此同时,减小了壁面处的摩擦系数。最后,本文对高雷诺数下(Re=UbDh/v=20000)周期性带肋通道的流场和强化换热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流场结构和湍流特性对换热机制的影响。通过对比实体肋片和不同开缝肋片的流场和温度场,发现常规实体肋和中间开缝肋在肋片背部角落处换热较差,存在局部高温区域;肋片底部开缝时,缝隙射流能增强夹缝处及肋片背部的换热效率,消除局部高温区域并有效地降低了壁面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从整体换热效率和强化换热综合指标来看,常规实体肋的效率最高,而中间开缝肋则最差。这是由于从开缝处流出的流体阻碍了剪切层的附着,使下游壁面附近的湍流度减小。
【图文】:

示意图,后台阶,边界层,示意图


者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分离点处边界层的状态(层流或湍流)对附着长度也有逡逑很重要的影响。但是边界层状态的影响是一个非线性过程而非独立存在的,往往逡逑与雷诺数、边界层厚度相关(Eaton邋etal.,邋1981)。图1.2给出了分离点处边界层状逡逑

示意图,分离点,边界层,状态


Secondary邋vortices邋Separation邋bubble邋Reattachment邋Vortex邋shedding逡逑zcrne逡逑图1.1后台阶分离-附着流动示意图(Driver邋etal.,1987)逡逑在早期的研宄中,平均附着长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受到广泛关注(Kim,逡逑1978;邋Eaton邋et邋al.,丨邋981;邋Adams邋etal.,1988a;邋Isomotoetal.,1989;邋Otugen,1991)。影逡逑响后台阶平均附着长度的因素有很多,参考Eaton邋etal.邋(1981)的综述文章,可将逡逑其表示为来流条件和几何参数的函数:逡逑Lr邋=邋f(Rehl邋AR,邋ER,邋S,邋dp/dx,邋TI)逦(1.1)逡逑其中,,为基于台阶高度和来流速度的雷诺数;J/?为风洞长宽比;幻?为台阶逡逑扩张比;5为来流边界层厚度;3p/3x为流N压力梯度;77为来流湍流强度。雷逡逑诺数对附着长度的影响方面,Arnialy邋etal.邋(1983)通过实验研宄了雷诺数为70-逡逑8000的后台阶流动,发现附着长度在/^/>小于1200时(即层流段),随的增逡逑大而增大;在过渡段(1200<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象国;王晓非;钟子文;张晓波;梁灏彬;;湿工况下肋片效率计算方法分析、总结与改进[J];暖通空调;2016年11期

2 陈建芳,张双喜;辐射对流条件下肋片散热的数值计算和结构优化[J];节能;2004年02期

3 陈建芳,张双喜;散热器肋片的数值计算和结构优化[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年02期

4 刘中良,施明恒;计算肋片散热的一种改进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5 王恒月;;家用热管暖气片的设计与实验[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6 杨翔翔;;热特性参数可变时环形肋片传热的最优化研究(Ⅰ) 不同截面环肋传热的比较[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7 杨翔翔;热特性参数可变时抛物线型截面环肋传热的最优化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8年03期

8 杨翔翔;;热特性参数可变时环形肋片传热的最优化研究(Ⅲ) 梯形截面环肋传热的最优尺寸[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9 杨翔翔;翁荣周;;二维肋片传热的有限元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10 王启杰,李惠珍,王允中,赵敏;水平和倾斜放置时非等温矩形肋片通道自然对流散热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刘小倩;张韵淇;车昆明;;被动系统中肋片结构参数对温升的影响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方赵嵩;王厚华;;圆孔肋片管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3 ;热型连铸法制造内肋片铜管[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4 张铎;闻洁;;辅助动力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回流问题的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7集)——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下册)[C];2016年

5 贾阳;任德鹏;刘强;;同位素温差电源辐射器散热性能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汪波;茅靳丰;耿世彬;韩旭;魏鹏;;国内换热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四届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朱海雁;闫晓;曾小康;李永亮;黄彦平;肖泽军;;带螺旋肋片方环管内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特性数值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2)[C];2014年

8 张欢;由世俊;高佛佑;;一种带异形肋片的新型散热器的热工性能及技术经济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9 叶远璋;夏昭知;赵恒谊;;冷凝式燃气热水器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倩平;杨历;;带内肋片相变蓄能换热器的数值分析[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顾海林;贴壁肋片流场结构及其对换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邱庆刚;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苏生;复杂内冷透平动叶中流动与换热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4 阚瑞;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尾缘内部冷却流动传热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5 管宁;微肋阵流动与强化传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杨佳霖;潜热蓄热相变过程换热强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陈伟;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内部冷却机理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8 张健;电力电子器件及其装置的散热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怀远;燃气轮机动叶内冷通道流动换热数值模拟[D];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2017年

2 庆浩强;带有多重V形非等高肋片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传热与流动特性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宗振;具有双梯形截面肋片的功率器件液冷基板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焦方超;油冷却器低肋片铜管的失效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张曼曼;集热板上设有带间隙的多重V形肋片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通道的传热与流动特性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汤志坤;基于(火积)耗散极值原理的叶形肋片构形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阳;大功率IGBT散热装置的设计及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赵m:梓;穿孔锯齿肋片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性能的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世姣;高温冷水表冷器结构设计与优化[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杨恒;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的换热除尘一体化技术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0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10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5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