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区域能源互联网用户互动与负荷优化调控策略

发布时间:2020-06-16 16:20
【摘要】:区域能源互联网是缓解能源危机、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案的重要举措,是目前阶段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以及相应的政策意见出台,区域能源互联网将迎来蓬勃发展,相关的软、硬件平台搭建刻不容缓。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中各能源主体之间互联互通的用户互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需求响应技术对用户侧柔性设备进行宏观调控管理,对于提高区域能源互联网中新能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开展了区域能源互联网用户互动与负荷优化调控策略的研究。首先针对用户互动方案中信息交互架构搭建方面研究不足的问题,对EEBus技术方案及其应用于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EEBus的信息交互架构,构建了基于EEBus的用户互动方案,并制定了应用于新能源消纳的信息交互方案,为用户侧负荷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提出了基于预切换状态的用户侧负荷群优化调控策略,综合考虑了温控设备在调控过程中的自然开断现象、响应潜力以及温度时间运行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评价指标。最后,将本文提出的调控策略应用于区域能源互联网中分布式风电能源消纳,并与文献中已有的典型调控策略作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能够在确保用户舒适度的同时,有效减少响应误差,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018
【图文】:

示意图,原理,示意图,运行温度


逦逦?逡逑图2-1单台设备动态运行过程逡逑酿f卜枿--逡逑^邋TX' ̄rK'r\逡逑M???—「tT11邋s逡逑I邋\邋!邋r*!邋;邋!!邋M邋;逡逑逦j邋j逦^逡逑)1?离逦降低逡逑fi度设圯值温度设定值逡逑图2-2温度调整原理示意图逡逑可以利用TEM调控设备的启停状态,其原理如图2-2所示。假设在ti时刻需逡逑要即刻开启温控设备,则应提高其温度设定值(即同时提高其运行温度的上限和下逡逑限,等效于使其NTEM的数值在此刻变为0),调控后该设备的运行温度区间从区逡逑域A过渡到区域B;如果在t2时刻需要即刻关闭温控设备,则应降低其温度设定逡逑值(即同时降低其运行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从而使其NTEM在此刻变为0),调控逡逑后该设备的运行温度区间从区域B过渡到区域C。温度设定值的调整量选取为该逡逑设备响应时刻的TEM值,如图2-2中的虚线椭圆部分所示。逡逑可以利用NTEM作为设备的排序指标。将由n台设备构成的负荷群按照设备逡逑的开关状态分为开启群0和关闭群皮。在(7和及各自的群体内,按NTEM由大逡逑到小的顺序进行设备排序

过程图,动态运行,设备,运行温度


逦降低逡逑fi度设圯值温度设定值逡逑图2-2温度调整原理示意图逡逑可以利用TEM调控设备的启停状态,其原理如图2-2所示。假设在ti时刻需逡逑要即刻开启温控设备,则应提高其温度设定值(即同时提高其运行温度的上限和下逡逑限,等效于使其NTEM的数值在此刻变为0),调控后该设备的运行温度区间从区逡逑域A过渡到区域B;如果在t2时刻需要即刻关闭温控设备,则应降低其温度设定逡逑值(即同时降低其运行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从而使其NTEM在此刻变为0),调控逡逑后该设备的运行温度区间从区域B过渡到区域C。温度设定值的调整量选取为该逡逑设备响应时刻的TEM值,如图2-2中的虚线椭圆部分所示。逡逑可以利用NTEM作为设备的排序指标。将由n台设备构成的负荷群按照设备逡逑的开关状态分为开启群0和关闭群皮。在(7和及各自的群体内,按NTEM由大逡逑到小的顺序进行设备排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瑾;许鹏;鲁星;曲炜;牛彦涛;;既有区域能源系统扩展规划与减碳实例分析[J];建筑节能;2017年01期

2 刘雨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能源合作与发展的法律进程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7年24期

3 郭晓立;张屹山;;国际区域能源合作的解释结构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11期

4 吴琼;刘明艳;郭晓立;;区域能源合作系统演化阶段与过程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朱春萍;沙志成;朱子钊;;多能互补区域能源典型方案设计与研究[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6 苏夺;;基于自身特点的区域能源系统设计[J];发电与空调;2016年02期

7 李冰;;北京建设首个区域能源中心[J];节能与环保;2012年06期

8 ;欧美区域能源使用现状[J];供热制冷;2010年08期

9 骆静文;谢慧;郝斌;彭琛;;区域能源系统应用效果与适用条件[J];煤气与热力;2016年03期

10 徐伟;孙宗宇;冯晓梅;杜国付;李骥;;区域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建筑科学;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楷;陈治刚;吴君炜;;重庆区域能源系统发展初探[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C];2019年

2 靳小钊;;黄河晋陕峡谷区域能源及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王伟;丁理峰;宋孝春;李春林;李曰华;;实施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区域能源项目的一些想法[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二十届学术交流大会文集[C];2017年

4 任洪波;任建兴;吴琼;刘青荣;;构建区域能源融通系统——由点到面促进城市节能减排[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长云;;“绿能科技”时代的区域能源系统优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雷仲敏;邓玉勇;刘志亭;邱立新;孙福平;王小兵;李长胜;;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能源结构优化选择[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梁浩;龙惟定;;基于多能互补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模型在低碳生态城建设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峰;打造区域能源服务保障企业[N];首都建设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孙珂;建设更大区域能源互联系统 中英可以共享经验[N];国家电网报;2018年

3 赵紫原 整理;城市区域能源正在中国蓬勃发展[N];中国能源报;2018年

4 华贲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委会理事会顾问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特别顾问;分布式供能与区域能源的异与同[N];中国能源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李亮子;多维度谋划区域能源合作[N];中国改革报;2017年

6 记者 李丹丹;持续推动区域能源合作[N];昆明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仝晓波;区域能源迎发展良机[N];中国能源报;2017年

8 王尔德;京津冀三地力推区域能源协同发展[N];中国矿业报;2017年

9 记者 张丽娅 实习生 孙婕;国内最大区域能源站在宁竣工投运[N];江苏经济报;2010年

10 贾海峰 曹乘瑜;北京:寻求区域能源合作[N];中国煤炭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等田;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规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刘鹏;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化路线图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三省;区域能源系统减排效应评估及不确定优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张国英;区域能源、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李蕾;中国加快沿边开放与能源供应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区域能源互联网用户互动与负荷优化调控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刘天杰;区域能源系统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庞继福;基于CPS的区域能源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4 曹柳青;基于大数据的3E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能源互联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5 洪潇;区域能源互联网多能源协调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6 田川;严寒、寒冷地区区域能源规划模式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7 罗洋;区域能源站自适应优化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唐海波;我国区域能源经济效率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9 张力虎;区域能源站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张秋月;区域能源系统规划方法导则与技术要点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16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16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