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合金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多场耦合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473
【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除此之外,传统的数值计算、分析和设计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先进涡轮叶片合冷却结构的设计需求。如图 1-2 所示,燃气轮机的一级涡轮动叶一般采用,蛇冷却气流通道、扰流肋强化对流、射流冲击冲击、气膜冷却以及尾缘冷却等冷却式[12]。过去设计者常使用单一气热耦合的方法来验证各个冷却结构的布置是否到了设计要求。但是单独根据流场和温度场的标准来设计复合冷却结构是远远够的。由于叶片冷却的存在,叶片内部的温度分布将不均匀化,温度梯度和叶片几何约束会导致叶片中的热应力集中。满足叶片表面温度分布的设计要求相对很简单的,增加气膜孔数量和直径或者是增加扰流肋的数量都可以轻松地达到计目标,但是没有应力场的考量的话其设计过程也会不完全合理的。因此提出一针对涡轮动叶热应力分析和强度分析的方法能够为燃气轮机涡轮动叶复合冷却构的设计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1.2 主要的涡轮冷却技术概述通过图 1-3,我们可以发现,涡轮前温度随着复合冷却结构的发展不断提高。同时,燃气轮机的整体性能与涡轮前温度密切相关,极小的温度差便会导致燃机性能上完全不同的表现。因此为了提升燃机涡轮前温度,燃气涡轮冷却技术也有了快速的发展。燃气涡轮的冷却方式分为被动方式与主动方式,被动冷却通过提升涡轮叶片材料性能的方式来提高燃机性能,包括有使用高强度耐高温材料铸造涡轮叶身,在叶片表面覆盖热障涂层等方式。热障涂层一般具有极强的隔热性能,可以阻止高温燃气直接冲击叶身实体,保护叶片中的承力部分。涂层的表层通常覆盖一层陶瓷材料,这是涂层中的关键层,表层材料一般有高热反射率、低热导、高熔点、低密度等特点,同时具有稳定的高温性能。在机械性能上,热障涂层与叶片主体相适应的热胀系数以及高强度和优秀的机械性能[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健;陈明伟;;新一代发动机高温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4年07期
2 刘钊;杨星;丰镇平;;燃气轮机透平叶片传热和冷却研究:气膜冷却[J];热力透平;2014年01期
3 刘钊;杨星;丰镇平;;燃气轮机透平叶片传热和冷却研究:内部冷却[J];热力透平;2013年04期
4 卫海洋;徐敏;刘晓曦;;涡轮叶片冷却技术的发展及关键技术[J];飞航导弹;2012年02期
5 宋亚军;李童;张荻;蓝吉兵;谢永慧;;燃气轮机叶片内部扰流肋冷却方式研究进展[J];热力透平;2011年04期
6 倪萌;朱惠人;裘云;许都纯;刘松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技术综述[J];燃气轮机技术;2005年04期
7 武新华,马晓峰;叶片热弹耦合场分析[J];汽轮机技术;2003年01期
8 刘大响,程荣辉;世界航空动力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动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王利强 ,阎殿然 ,何继宁 ,宋向阳;热障涂层研究状况及进展[J];新技术新工艺;2002年03期
10 江宁,曹祖庆;塑性变形造成的预应力对汽机转子热应力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捷;苏生;刘建军;;透平导叶闭式蒸汽冷却气热-热弹耦合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黎方学;饶寿期;;单晶叶片的热弹性蠕变分析[A];全国第八届热疲劳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大顺;镍基单晶多轴蠕变断裂机理及寿命预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董平;航空发动机气冷涡轮叶片的气热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晓东;燃气涡轮叶片尾缘冷却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及数值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张梅灵;兆瓦级燃机高压级静叶流热固耦合数值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廖金;中国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白琰;典型涡轮叶片尾缘内通道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姚程;镍基单晶涡轮叶片蠕变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6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3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