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微坑强化表面沸腾实验装置与测试

发布时间:2020-07-02 07:19
【摘要】:池沸腾强化换热技术是传热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微纳米加工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工业领域已经能够实现对各种微纳尺度表面结构的加工,并应用于强化传热的研究。在沸腾实验表面布置不同物理参数的微坑阵列是一种有效的强化传热技术手段,能够使传热性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大幅度地提高换热效率。为了探究不同微坑阵列表面的沸腾传热性能,本文搭建了可视化池沸腾实验平台,其主要包括测试腔体、电加热系统、数据测量系统和图像拍摄系统等四个部分。其中,沸腾实验腔体和测试铜柱完全自主设计加工而成,同时也是实验系统的主要部件;数据测量系统用以显示测试铜柱的动态温度变化数据;图像拍摄系统对不同加热稳态下的沸腾表面的气泡生长和脱离进行拍摄和存储。另外,对本实验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发现沸腾测试表面热流密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为2%;随着热流密度增大,整个实验系统的散热损失也越大,但其相对误差是逐渐减小的。本文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沸腾实验工质,分别探究了表面微坑阵列的直径、深度和间距对测试表面换热性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微坑阵列沸腾表面的传热性能,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微坑阵列表面与光滑表面的沸腾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搭建的沸腾实验台可以完成对不同微坑阵列沸腾表面传热性能的定量测试和定性观察。与光滑表面相比,微坑阵列能够明显的提高沸腾表面的传热性能。不同的热流密度下,不同类型的微坑阵列沸腾表面温度相对于光滑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沸腾传热系数相对光滑表面增大。当微坑的直径大小在150-350μm范围内变化时,微坑阵列表面的沸腾传热性能随着微坑直径的增大而提高;当微坑的深度由100μm增加至300μm时,微坑阵列表面的沸腾传热性能却逐渐降低;微坑间距为2500μm的沸腾表面相对于间距为2000μm和3000μm的微坑阵列沸腾表面的强化效果略好,但并不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亮;李亮;戚宝运;;表面微坑织构刀具结构强度的有限元仿真[J];工具技术;2011年09期

2 张云电;林金钳;付群利;胡皇印;;表面微坑低频振动加工刀杆的位移检测与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8期

3 汪建春;;表面微坑电化学加工技术研究[J];职业圈;2007年17期

4 高艳霞;祝锡晶;解锦国;;有关微坑缸套中微坑参数优化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8年04期

5 ;新一代发动机高效微坑缸套的开发与推广[J];中国军转民;2002年04期

6 吴立群,倪红霞,范琳;薄壁缸套内孔微坑式平顶珩磨质量小波评定方法研究[J];机电工程;2001年05期

7 高燕;祝锡晶;;缸套微坑加工设备的设计与仿真[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8 吕文阁;李德源;骆少明;张湘伟;;应用竞选算法的缸套微坑结构参数优化[J];润滑与密封;2009年10期

9 李劲;吕文阁;张林海;梁亮;;内燃机微坑表面缸套及加工技术[J];南方金属;2008年01期

10 蔡倩倩;于占江;杜强;许金凯;于化东;李一全;;微坑织构车刀正交切削钛合金试验的研究[J];工具技术;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超林;曲宁松;李寒松;;活动阴极模板电解加工发动机缸套微坑阵列试验研究[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娟;杨晓龙;周诗宁;金洙吉;徐文骥;;铝基超疏水表面亲水微坑粘附性能研究[A];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5年

3 王文中;王章波;;润滑接触区表面微坑的行为研究[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秦歌;周奎;明平美;赵西梅;李润清;;粒子掩膜电沉积制备微坑阵列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7年

5 秦歌;周奎;明平美;赵西梅;李润清;;粒子掩膜电沉积制备微坑阵列研究[A];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7年

6 王震;李亮;戚宝运;卞荣;;MQL条件下微坑减摩特性的研究[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7 赵晨昊;明平美;申继文;张新民;秦歌;闫亮;王伟;;磁场辅助泡沫阴极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试验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7年

8 赵晨昊;明平美;申继文;张新民;秦歌;闫亮;王伟;;磁场辅助泡沫阴极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7年

9 王文中;王章波;;润滑接触区表面单坑的行为研究[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锐;张大省;;高吸湿排汗舒适性织物[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科院力学所 杨明江;让钢板性能更优良[N];中国冶金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西方;表面微坑阵列的电解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2 金梅;微坑织构复合MoS_2的合金镀铁缸套摩擦行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3 李康妹;基于激光冲击效应的微坑加工方法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晓磊;基于厚层模板的微坑阵列微细电解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王玉江;316L不锈钢表面载药微坑制备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红才;YAG激光毛化轧辊微坑分布的评价及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韩静;宏微观表面纹理的润滑及摩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锴;镁合金表面掩膜脉冲电解加工阵列微坑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红亮;微坑强化表面沸腾实验装置与测试[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闫彩;缸套表面椭圆柱状微坑参数优化设计[D];中北大学;2019年

4 王天龙;气缸套微坑造型与微颗粒填充复合表面处理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侯志保;基于柔性模板的微坑阵列光刻电解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6 宫超林;圆柱内表面电解加工微小凹坑阵列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位广彬;微坑阵列模具掩膜电化学刻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杨薪玉;Ti6Al4V材料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创新设计[D];贵州大学;2017年

9 尹会迎;发动机缸套矩阵式微坑润滑模拟仿真分析[D];中北大学;2010年

10 左文杰;活塞表面仿生非光滑微坑贮油润滑机理的ALE有限元模拟[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7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37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