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喷射策略对RCCI燃烧模式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4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鹏;金良安;高占胜;王吉心;;海上水基燃烧技术多燃烧模式的实现研究[J];火工品;2017年02期
2 柳贵平,傅正义,张清杰;材料SHS技术中燃烧模式的稳定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年S2期
3 韩永强;柴嘉鸿;刘忠长;田径;许允;刘佳会;;基于汽油/柴油双阶段燃烧模式对低温阶段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年06期
4 陈韬;谢辉;李乐;虞卫飞;张松;赵华;;变工况条件下HCCI/SI燃烧模式转换的实现[J];天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张岩;谢辉;周能辉;陈韬;赵华;;4VVAS双模式发动机SI-HCCI燃烧模式过渡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8年01期
6 乔信起,高希彦,陈家骅;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燃烧模式[J];内燃机;1995年02期
7 彭亚平;郭英男;黄为钧;谭满志;许艳军;范秀英;;双燃烧模式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对比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7年04期
8 谢毅君;朱建新;;不同燃烧模式下焚烧飞灰高温自蔓延反应特性[J];人工晶体学报;2013年05期
9 王涌;刘哲文;;谈高效低污染柴油机燃烧模式[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年09期
10 郭英男;彭亚平;谭满志;黄为钧;刘发发;李华;;乙醇燃料SI-HCCI-SI燃烧模式转换过程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田国弘;王志;王建昕;帅石金;;HCCI/SI燃烧模式转换过程关键因素的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东刚;何国强;秦飞;魏祥庚;刘冰;黄志伟;;超-超反应混合层火焰结构与燃烧模式大涡模拟研究[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王继刚;高萍;滕彦;邓小波;于广和;孙玉泉;;锥形量热仪试验燃烧模式特点的分析[A];2011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谢松柏;孙明波;高桂栻;;双边扩张对称燃烧室非对称火焰转换现象研究[A];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8年
5 黎长乐;杨彬彬;尧命发;郑尊清;;汽油/柴油双燃料不同燃烧模式能量平衡分析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彬彬;燃料特性和燃烧模式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柴智刚;柴油机低温燃烧瞬态过程闭环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鹏;均质压燃/缸内直喷双燃烧模式柴油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潘家营;燃料自燃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5 方强;基于喷射策略和燃料设计的压燃式发动机高效低排放燃烧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燃油喷射策略对RCCI燃烧模式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杨薇;柴油机双阶段燃烧模式的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栾兴存;柴油机在RCCI燃烧模式下的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宇;乙醇燃料SI/HCCI燃烧模式转换平顺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文佳;基于气口喷射—缸内直喷的双燃料燃烧模式的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王小峰;不同分子结构生物质含氧燃料对低温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陈博;LNG发动机的燃烧及其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8 黄冠宇;基于汽油直喷压燃燃烧模式的缸内燃烧组织优化三维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叶阳;基于预测控制的柴油机气路系统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庆华;超低排放双阶段燃烧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4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5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