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与智慧调控优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01
【图文】:
划技术路线,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能源供需配置优化及能源站优化选址的方法。针对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耦合的复杂运行调控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综合能源智慧调控优化技术方法。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如图1-1所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模拟计算模型与单元设备模型,给出热电联产机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地源热泵机组、太阳能光热系统、燃气锅炉及供热管网的建模机理,支撑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及运行调控优化。(2)研究包含经济、环境与能源结构要素的综合能源系统评价指标模型,利用基于
图 2-1 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设备单元结构示意图蒸汽作为驱动热源加热发生器中的溴化锂稀溶液至沸腾,稀溶冷凝器中与热网供水换热,凝结放热后成为液态水进入蒸发器态水吸收来自低温热源的热量重新蒸发为水蒸气并再次进入吸被溴化锂浓溶液吸收,由于吸收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热网的低步加热。吸收器中的溴化锂稀释液经过溶液泵升压送到发生器到高温溴化锂浓溶液的预加热。另一边,发生器中蒸发走水蒸液热交换器冷却后回到吸收器中,而热网回水经过吸收器和冷水送回热网,如此实现机组的连续循环运行。的效率可用制热能效比 COP 衡量,如式(2.20)所示。由于第生器中的驱动热源与蒸发器中的低温热源共同加热,其 COP 因此,在覆盖蒸汽热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或工业园区,利用效回收工业余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71]。
图 2-2 地源热泵单元设备结构示意图热模型包含解析法的线热源理论、圆柱热源理论以及,利用无限长线热源模型描述地源热泵钻孔周围土壤中,其中Ingersoll等人发展了开尔文的线热源理论[75]器中心轴为热源的传热,得出了土壤中的温度分布公20( )2 2l ls Xsq eqT T d I X =2srX 附近任意点的土壤温度,℃;初始温度,℃;长度线热源热流,W/m;导热系数,W/(m·K);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控制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势在必行[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9年02期
2 ;河南:2019年能源工作定下7大目标[J];节能与环保;2019年02期
3 ;保障能源安全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J];中国核工业;2018年01期
4 史夏阳;;能源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J];创新科技;2017年11期
5 方斌;;1978年~2013年吉林省能源生产及消费情况分析[J];吉林农业;2018年17期
6 张彩虹;;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18年10期
7 ;新能源生产与消费[J];中外能源;2017年02期
8 本刊编辑部;;台湾能源生产与预测[J];能源技术;1992年02期
9 赵永志;;能源生产利用对环境影响之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18期
10 陈向国;;能源革命不断推进 节能降耗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节能降耗取得新成就[J];节能与环保;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成仁;;我国能源发展及展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7~2018)[C];2018年
2 刘文强;;新常态下能源企业经营发展的金融因素研究[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首届)上卷[C];2017年
3 "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组;景春梅;;新时代加强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思考[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7)[C];2018年
4 李伟;;李伟:推动能源发展转型 构建绿色高效能源系统[A];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2014年4月第2期(总第13期)[C];2014年
5 ;浙江省能源集团[A];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能源转型与创新——第十三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6年
6 景春梅;;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关键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2辑)[C];2014年
7 梁伟;;两会风能呼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大力发展风电产业[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5年第3期)[C];2015年
8 彭源长;李新智;;主动适应新常态 大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A];核工业勘察设计(2015年第1期)[C];2015年
9 ;能源“十五”发展重点规划[A];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四届信息发布会专辑[C];2001年
10 梁三定;许家骆;;用二次能源和新能源生产水泥[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钰月;一季度全省能源生产平稳增长[N];海东时报;2019年
2 方正证券 祖广平;能源化工汇集投资热点[N];中国化工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陆南泉;中俄能源合作新机遇[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张兴刚;能源金三角需互补发展[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史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五条主线[N];科学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林;加快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启航[N];科学时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卓峰;生物质能发展春光初现[N];中国化工报;2015年
8 MEB记者 林楚;我国能源法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N];机电商报;2019年
9 中国电科院 李哲;能源电力与信息通信跨领域融合加速[N];国家电网报;2019年
10 任敏;能源行业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N];中国矿业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劲;能源机组批调度建模及Lagrangian松弛优化方法[D];东北大学;2016年
2 程承;不确定条件下能源项目决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3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伍福佐;能源消费国家间的能源国际合作:一种博弈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宝林;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化石能源约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蒋国旗;中国综合能源市场体系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8 才炜;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启明;经济转型、经营战略、公司治理与中国能源上市公司经营表现[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10 姜志翔;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桃桃;中俄能源合作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2 牛超蓝;中国能源生产与水资源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3 刘诗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中亚能源合作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4 陆烁玮;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与智慧调控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5 王建;DX能源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孔会青;“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7 姬琳;“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分析[D];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
8 张舒;中国能源补贴削减政策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9 尚煜东;能源路由器路由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10 张岩;内蒙古大型能源企业生产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2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6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