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组合转子强化管内传热传质及混合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06:42
【摘要】: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冶金等领域,其换热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能源的使用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换热器换热强度较低,换热表面结垢严重,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此,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发了如翅片管、波纹管、螺旋线圈、涡流发生器、螺旋扭带、组合转子等诸多的强化传热技术,以期提高换热设备的换热能力,抑制污垢沉积,实现节能降耗。其中,组合转子因兼具强化传热及在线自清洁的双重特性而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对其转动及扰流等基础特性认识不清以及对其强化传热及抗垢特性研究不足,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强化传热技术在抗污垢方面研究的不足;然后以组合转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转动及扰流等基础特性和强化传热及抗垢特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为组合转子强化传热及自清洁技术的工业应用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此外,本文结合组合转子在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及自清洁方面的独特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其应用于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对微藻进行培养的方案,同时基于此设想开展了组合转子优化管式光生物反应器性能的初步研究,以期改善管式反应器固有的混合传质性能差、微藻附壁生长等问题,从而提高微藻的培养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组合转子基础特性研究首先介绍了转速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基于周期法的测速原理开发了组合转子转速测定装置,搭建了相应的转速测定实验台,相继考察了转子在管内所处轴向位置、管内流量、转子的导程、转子的外径以及转子的叶片数等因素对转子转速的影响规律,通过非线性曲面拟合得到了各类转子转速的实验关联式;接下来介绍了 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及其工作原理,然后搭建了 PIV实验台,利用PIV技术对组合转子扰流作用下的管内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获得了横截面和纵截面内的速度场,分析了管内的湍流强度和径向速度变化情况,对比了转子的导程和叶片数对流场的影响,最后基于管内的流场情况对组合转子强化管内传热传质及混合的机理进行了总结。(2)组合转子强化传热及抗垢特性研究首先利用Gnielinski和Filonenko经验公式对强化传热综合性能实验台进行了校核,然后利用该实验台对新的孔型、圆槽型及切口型螺旋两叶片转子开展了湍流区的强化传热及阻力特性实验,分别获得了各新型转子的努塞尔数Nu、阻力系数f及综合评价因子PEC与雷诺数Re间的关联关系,分析了新型螺旋两叶片转子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接下来对数值模拟方法尤其是湍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利用ANSYS FLUENT分别模拟了光管及螺旋两叶片转子管内CaC03析晶污垢的沉积过程,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得到了螺旋两叶片转子管内污垢的沉积率、剥蚀率、净存速率及污垢热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揭示了螺旋叶片转子的强化传质及抗垢特性。(3)组合转子在微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利用ANSYS FLUENT分别对光管及内置螺旋叶片转子管内的流场和微藻细胞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内置螺旋叶片转子管内的混合情况以及微藻细胞的受光特性;然后搭建了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实验装置,开展了小球藻的对比培养实验,探究了螺旋叶片转子对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小球藻的影响。综上,本文对组合转子的转动及扰流等基础特性、组合转子的强化传热及抗垢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旨在为组合转子强化传热及自清洁技术的工业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同时,本文也对组合转子用于微藻培养开展了初步的研究,以期优化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性能,提高微藻培养效率,从而为实现微藻的规模化培养以及微藻生物质能的开发及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172;TK124
【图文】:

波纹管,螺旋线圈


据获得了用来预测波纹管内的努塞尔数和两相阻力系数实验关联式。逡逑1.2.3.3螺旋线圈逡逑螺旋线圈,又称螺旋弹簧,如图1-3所示,是指在一根芯轴上将具有特定截面的逡逑金属丝以一定的螺距绕制成螺旋状的一类扰流元件,螺旋线圈能够诱导流体产生旋逡逑5逡逑

螺旋线圈


Fig.邋1-3邋Coiled邋wire/wire邋coil逡逑Keklikcioglu等[31]实验研宄了内置等边三角形截面的螺旋线圈圆管内的流动与传逡逑热性能,螺旋线圈的螺距直径比P/D=l分别为1,2,3,为了能够研究因层流边界层扰逡逑动引起的强化传热,螺旋线圈在安装时与管的内表面分隔开1-2_的距离s。结果表明,相比于光管,螺旋线圈能引起较高的传热速率和阻力系数的增大,当雷诺数为逡逑3429,P/D=l,s=l时,热性能达到最优的1.82。逡逑01111^等[32]实验研究了圆管内置等边三角形截面的螺旋线圈在湍流区下的传热及逡逑压降行为。结果表明,螺旋线圈的使用导致传热和压降均增大很多,努塞尔数随着线逡逑圈厚度增大而增大,随着螺距直径比P/D的减小而增大,当螺距直径比P/D=l,三角逡逑形边长与管径比a/D=0.0892,雷诺数为3858时,最高传热强度达到36.5%。逡逑Promvong#31实验研宄了圆管内置方形截面螺旋线圈扰流元件的传热和湍流阻力逡逑特性,除了与光管进行结果比较之外,还与典型的圆截面线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逡逑方形截面线圈的传热性能和阻力均比光管大很多,在相同条件下方形截面线圈比圆截逡逑面线圈传热性能更优,最后给出了评价两种线圈真实收益的性能评价因子。逡逑San等[34]测定了内置螺旋线圈圆管内气流和水流的传热和压降数据。结果表明,逡逑

涡流发生器


传热系数提高85%,压降增大475%。逡逑1.2.3.4涡流发生器逡逑涡流发生器,一般为纵向涡发生器,如图1-4所示,指的是在管内加装一些特殊逡逑的结构,诱导流体在流过该结构时产生二次涡流,促进流体的重新分布与混合,从而逡逑实现流体的强化换热。逡逑图1-4涡流发生器逡逑Fig.邋1-4邋Vortex邋generator逡逑Zheng等[36]对内置锥形条状涡流发生器的圆管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多目标优化,逡逑设计参数包括雷诺数,锥形条填充比C和节距P,目标函数为比努塞尔数和比阻力系逡逑数,设计的目标就是寻求最优的结构参数以使得在引起最小压差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逡逑传热强化,优化时使用了邋RSM和NSGA-II两种方法。最后获得的结果为:当Re=1468,逡逑C=0.35,邋P=3.97时,比努塞尔数和比阻力系数分别为6.56和7.07。逡逑Deshmukh等[37]对内置弯曲三角翼涡流发生器的圆管的强化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逡逑研究。结果为:相同雷诺数下有无插入件的努塞尔数之比Nua/Nus的变化范围为5-15,逡逑相同栗功和相同传热表面条件下的传热性能之比Nua/Nue的变化范围为1-6。逡逑Lei等[38]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圆管内置穿孔三角翼涡流发生器传热及水力逡逑特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锋;;新型永磁电机转子磁路结构设计与分析[J];科学家;2017年16期

2 郭继高;小型交流永磁风力发电机的转子结构分析小型风能发电机及其发电机(3)[J];微特电机;2000年01期

3 刘树藩;沈以心;赵涛;;转子式混砂机叶片转子工作参数的初步研究[J];中国铸机;1987年01期

4 杨长安;;反应式同步电动机转子的机械强度计算[J];中小型电机;1987年05期

5 黄太平;;多转子系统振动的子系统分析方法——阻抗耦合法与分振型综合法[J];振动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6 葛振兴;;计数气动发动机转子的转数[J];凿岩机械与风动工具;1988年01期

7 李灿根;转子刚度和支承刚度的匹配[J];汽轮机技术;1989年02期

8 田玉福;;转子薄膜蒸发设备[J];中草药;1984年06期

9 陈丽香;褚帅君;;变频螺杆压缩机用永磁电机转子结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年07期

10 王长会;谭涌;马亮;;微细分级机转子结构参数对分级点的影响分析[J];中国粉体技术;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晨光;赵丽滨;房建成;;复合材料储能飞轮转子结构有限元计算研究[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京刚;盖国胜;陈炳辰;;转子结构对分级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马田;王大朋;;不同转子结构的永磁无刷直流高速电机设计及分析[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4 张文明;孟光;;MEMS旋转机械微转子结构的材料选用研究[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智轶;金钊;敖卫东;陈洪文;;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结构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宋文超;;某型燃气轮机滑油泵组改进设计与研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王乐;季怀杰;;清蓄电站发电电动机转子结构特点[A];《水电站机电技术》2015年增刊[C];2015年

8 李玉超;张凤阁;杜光辉;;叠片式高速感应电机转子结构综合分析[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帅;李家柱;毕传兴;;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复杂转子系统高保真建模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立臣;组合转子强化管内传热传质及混合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汤继强;超导陀螺仪转子支承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李启行;高速透平机械稳定性评价与控制原理及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4 陈昕;无刷双馈电机的转子结构及电机在独立发电系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黄长喜;新型磁阻式无刷双馈电机研究及其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陈益广;内置混合式转子结构可控磁通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宝石;高效铸铜转子电机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2 盖博涛;复合笼条转子感应电动机电磁场与温度场耦合计算与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3 王东;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转子持续不平衡振动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8年

4 陈鹏;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吴亚南;高效节能电动机用铸铜转子压铸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7年

6 付海鹏;非线性转子结构系统动态响应重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6年

7 黄丽;含裂纹滑动轴承悬臂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8 矫键;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结构优化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9 郭楠;小型水力碎浆机转子结构的分析与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10 汪朗;双斜槽转子感应电动机转子特性分析及等槽配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82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82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