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槽圆柱孔气膜冷却流场的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471
【图文】:
题背景及意义机是继蒸汽轮机和内燃机广泛发展与应用之后一套复杂的动力机械个国家高新科技水平,在保护国家安全、改善能源使用比例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燃气轮机因其起动速度快、质量比较轻、几乎不用性能稳定等方面的特点,自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应用以后发展迅速工业动力、战车动力等军民领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对生产等等各膜冷却概述却[1-3]在冷却涡轮叶片起着关键性作用,是现代燃气轮机设计最重要燃气轮机进口温度超出材料所能承受的限制,会使材料的使用寿命术主要应用于燃气轮机承受高温零部件上,大大的减少了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寿命的具有重要意义。
图 1-2 典型的冷却叶片的燃气轮机冷却叶片结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被入燃气轮机端壁部分,同时端壁上布有不同倾斜角不从气膜孔出来的同时,达到冷却端壁作用。其他冷却扩散,交换一部分热量,最后从布满小孔的叶片喷射尾缘会有扰流柱,这些冷的气体被扰流柱扰动,加强气和高温气体充分混合后,流动结构复杂,在其间会有二次流,此外还会产生顶部流和马蹄涡等等。
图 1-2 典型的冷却叶片图 1-2 是典型的燃气轮机冷却叶片结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被压气机压缩后体通过小孔进入燃气轮机端壁部分,同时端壁上布有不同倾斜角不同排布的小孔壁的冷却气体从气膜孔出来的同时,达到冷却端壁作用。其他冷却气体会沿着叶冷却通道不断扩散,交换一部分热量,最后从布满小孔的叶片喷射出来,形成一膜,在叶片的尾缘会有扰流柱,这些冷的气体被扰流柱扰动,加强了换热,也可却的目的。冷气和高温气体充分混合后,流动结构复杂,在其间会有大量的旋涡出 1-2 中表示的二次流,此外还会产生顶部流和马蹄涡等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学卫;朱克勤;信伟;赵月;;采用气膜冷却的燃烧室流场数值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8年08期
2 张陆新;南春雷;尤国林;韩震宇;;横流通道对气膜冷却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年13期
3 宋英杰;张超;宋立明;李军;丰镇平;;射流角与吹风比影响涡发生器强化气膜冷却性能的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17年12期
4 张陆新;南春雷;尤国林;韩震宇;;横流通道对气膜冷却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年13期
5 郑达仁;王新军;张峰;袁奇;;上游横向间断肋布置方式对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11期
6 刘岚菲;董若凌;施红辉;沈伟杰;陈伟;谢凯;;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不同复合角气膜冷却实验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7 万超一;饶琨;饶宇;许亚敏;;缝槽入口形状对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吉桂明;;激波对气膜冷却效果产生影响的计算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6期
9 徐国强;田宁;陶智;丁水汀;罗翔;邓宏武;;液晶测温法对平板气膜冷却的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7年05期
10 朱惠人,许都纯,刘松龄,王宝珑;簸箕形排孔气膜冷却实验研究[J];航空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上官燕琴;王娴;李跃明;;气膜冷却掺混机理的大规模高性能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丁浩林;易仕和;杨跃;付佳;王小虎;;超声速气膜冷却试验和数值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王文三;唐菲;徐建中;;1+1/2对转涡轮低压动叶前缘气膜冷却的非定常特性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付佳;易仕和;王小虎;葛勇;朱杨柱;;高超声速钝头体表面超声速气膜冷却的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张留欢;徐惊雷;赵琳;裘云;赵磊;郭孝顺;;串联式TBCC单边膨胀可调喷管气膜冷却方案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戴韧;赵志军;王宏光;杨爱玲;;涡轮气膜冷却流动与传热机理的基础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贺安江;;新型气膜冷却孔的数值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朋义;王忠金;周德成;冯福伟;;一种气膜冷却结构冷态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业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9 付建;李广超;张魏;张占东;;温比对双向扩张孔射流冷却效率影响[A];探索 创新 交流——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上册)[C];2014年
10 郑宽;秦江;章思龙;鲍文;;气膜冷却对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南航新疆维修基地 陈建忠;浅谈发动机的适情维护[N];中国民航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Prasert Prapamonthon;不同湍流强度下热障涂层对导向叶片气膜冷却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蒋雪辉;非定常尾迹对气膜冷却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韩振兴;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及其在平板气膜冷却实验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袁锋;带前缘气冷的旋转涡轮流场实验与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惠;1+1/2对转涡轮流动特性分析及其气膜冷却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6 王文萍;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对流/导热/辐射耦合的流动传热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7 常国强;正弦型波纹壁面气膜冷却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柯招清;高温燃气涡轮叶片的内部冷却和脉动气膜冷却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王晓春;涡轮叶栅端壁气膜冷却及叶片顶部泄漏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骆剑霞;涡轮叶片内冷结构对外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鹤;开槽圆柱孔气膜冷却流场的数值模拟[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2 袁瑞明;大温比下端壁气膜冷却与气膜孔-涡发生器组合冷却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唐晓雷;不同来流条件对气膜冷却效果影响的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田佳;叶片前缘气膜冷却特性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周帅;气膜孔角度对单排孔射流气膜冷却特性影响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6 沈伟杰;气膜冷却孔型作用的实验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7 梁卫红;基于射流模型下的涡轮气膜冷却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8 马丽;不同形状气膜冷却孔附近定常和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9 王玮琪;变截面主流通道内的气膜冷却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10 侯亚东;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平板气膜冷却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1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9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