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基于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0:53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各国都相继出台了新阶段的排放标准来限制来自汽车尾气的污染物排放。我国下发的《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志了我国重型柴油车的排放标准即将进入新的阶段。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是重型柴油机降低排放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对重型柴油机的SCR系统中的混合器以及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国六标准对重型柴油机SCR混合器及系统路线进行试验研究,在台架实验室测试了不同混合器的动力经济性能和对转化效率影响,重点分析了双串联SCR后处理系统以及传统单SCR后处理系统器方案的选择,验证了双串联SCR的排放性能。从理论出发,介绍了柴油机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对现阶段使用的几种后处理方案进行了阐述,结合SCR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最新研究状况,说明了SCR转化效率的重要性;之后使用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混合器结构的新型混合器来进行试验,并从油耗、背压、功率以及转化效率几个方面与使用旧型混合器的SCR系统进行对比,探究新型混合器在性能上的优劣;接着对双SCR串联的后处理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并与传统高效SCR后处理路线从经济性动力性以及NOx转化效率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在WHTC循环排放试验验证了双SCR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对氨逸出的控制作用。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使用新型混合器后,转化效率对比使用旧型混合器有所提高,雾化效果达到理想要求,并且排气管内尿素结晶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用双串联箱式SCR的后处理系统其转化效率比单SCR后处理系统高百分之二左右,而对其动力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用箱式DOC+DPF+双SCR+ASC系统,其排放的PM、NOx、CO等污染物,满足国六标准限值,并且氨泄漏量相比单SCR系统有明显的减少。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K421.5
【部分图文】: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柴油机,汽车


图 1. 1 雾霾的影响Fig1.1 The influence of haze2016 年末,我国有关部门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制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也就是最近这些年来,中国汽车人以及汽车爱好者挂在嘴边的“国六”排放标准,被诸多人称为史上最严排放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所有矿物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中有近百分之五十是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2]。根据资料跟数据所记载,柴油机所带来的污染,并不比汽油机少。在 2010 年,柴油车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汽车中占比只有 17.4%,然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以及固体颗粒物的排放却很多都是来自于柴油机,它们也是上面所说的雾霾和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来源[3]。2010 年中国汽车的一氧化氮(CO)排放三千多万顿,NOx 排放几乎达到五百四十万顿,碳氢(HC)排放接近三百六十多万顿,PM 排放超过五十五万顿,就汽油车而言,而在这些污染物排放当中,HC 与 CO 的排放会比较多,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七十;而柴油车排出的 NOx 接近总量的百分之六十,颗粒物更是接近总量的百分之百[4]。众所周知,低速高扭矩、动力性优良和热效

作用原理


第一章 绪论于柴油发动机来说,主要是如 NOx 和 PM 的排放。地球村的生态环境已经每下,为了我们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进行发动机后处理技术的革新,已经眉睫,成了广大汽车人不得不面对及解决的课题。在内燃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技术逐渐被取代,同时也出现了技术,是一个取精去糟的过程。精准高压电控缸内直喷喷油的的发动机,不降低了油耗,而且提高了燃油燃烧的经济性,同时在减少排放等方面也有巨用。EGR 技术的发展,则大大减小了发动机越来越严苛的排放压力。EGR 其原理如图 1.2 所示。

流程图,流程,尿素,选择性


第一章 绪论对 DPF 进行再生,这便是 DPF 的大致工作过程。选择性催化还原,顾名思义,有选择性的选择反应物进行催件下,通常是以尿素为还原剂,把 NOx 还原为 N2和水,由选择性,先跟 NOx 发生反应,这就是“选择性”的关键[18]。转化效率高,控制简单,不会额外增加很多油耗等优点[19]。但泵等部件,成本与空间要求较高,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图 1.3 所示,主要系统部件是尿素喷射控制单元、尿素喷射及催化转化器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鑫;邓育新;梁海龙;唐婕;邵荣;王重庆;;烟气脱硝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15年04期

2 陈伟武;胡木林;陈敏;;1036MW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优化运行及脱硝效率诊断[J];华电技术;2014年05期

3 曲虹霞,钟秦;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实验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Jumpei Ando;陈震芳;李俊;;日本在燃煤锅炉中采用烟气脱硫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方面的经验[J];锅炉技术;1987年10期

5 William Ellison;Charles B·Sedman;郝洁明;;欧洲SO_2与NO_x排放控制技术评价(续)[J];世界环境;1988年04期

6 黄燕;孟庆华;金迁;王康;陈雪红;杨刚;;制备方法对V_2O_5-WO_3/TiO_2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5年04期

7 赵晓强;任恒昌;朱焱松;聂常贵;;低氮燃烧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在煤粉锅炉上的应用[J];大氮肥;2015年05期

8 张莉;朱跃;何胜;晏敏;;某火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运行前后检测及数据分析[J];华电技术;2014年10期

9 陈莲芳;周慎杰;王伟;;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反应器流场的模拟优化[J];动力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10 陈代金;郑明刚;许伯彦;张现成;;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后处理系统的数值模拟[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蕾;张向辉;胡洧冰;王磊;郑珩;李敬;;Mn-Co-V-W/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制备及性能[A];第十九届SO2、NOX、PM2.5、Hg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Joakim Reimer Th?gersen;Hans Jensen-Holm;;降负荷选择性催化还原操作的限制[A];第十七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污染防治技术暨细颗粒物(PM2.5)控制与监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新艳;程杰;麻春艳;郝郑平;;Fe-MOR催化剂上N_2O和NO同时去除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石建稳;范昭阳;高晨;高歌;;锰基复合氧化物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5 李晓;刘畅;谭建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的专利分析[A];201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贺泓;;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新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7 刘计省;刘坚;赵震;;一步法合成具有较高低温活性介微孔Cu-SAPO-34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8 刘畅;高晨;石建稳;;三种方法制备的纯氧化锰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9 余运波;邓华;徐光艳;贺泓;;碳氢及含氧碳氢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研究[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10 刘帅;朱鹏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器流场改善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穆言;德尔福推出全新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高文;曼公司:随时准备迈入环保航运新时代[N];中国船舶报;2014年

3 记者 杨海艳;大众为何造假?[N];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宇寰;Perkins重磅出展Intermat 2012[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姜虹;环保新目标亮出化工大舞台[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三明;从欧Ⅲ迈向欧Ⅳ、欧Ⅴ:也许SCR技术对中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N];中国工业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过国忠 本报通讯员 谢志媛;看无锡凯龙如何坐拥重柴市场“半壁江山”?[N];科技日报;2014年

8 ;康明斯以先进技术迎接国四标准全面实施[N];中国工业报;2013年

9 记者 王孙;DNV发布《2020年航运报告》[N];中国船舶报;2013年

10 日报记者 陈莉;她是企业创新能手[N];柳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博;Mn基复合氧化物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哲;贫燃条件下Fe-Mo/ZSM-5催化剂上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3 孙克勤;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马朝霞;氧化铜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汪鹏;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Fe)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博;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温度依存性及其抗二氧化硫中毒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甘丽娜;低温V_2O_5-WO_3/TiO_2脱硝催化剂开发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6年

8 张贺;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钛基催化剂研究及催化转化器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3年

9 王学栋;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研究及烟气脱硝催化剂的研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高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实验与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产贝;基于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的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2 杨江毅;选择性脱除三氧化硫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3 祝晓;船舶低氮减排方案比选及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刘飞虎;新型Fe/W-CeO_2催化剂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5 唐南;铁锰氧化物NH_3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6 董才月;应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除NO_x的Cu-SAPO-34催化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李慧胜;铁铜菱沸石分子筛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8 邢丹丹;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顾立军;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一氧化氮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10 王婷;模型预测控制在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0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810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