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FOAM的过冷流动沸腾热流固耦合模拟研究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K124
【部分图文】:
各章节的联系框架图
基于 OpenFOAM 的过冷流动沸腾热流固耦合模拟研究于气体动力学理论,从 Hertz Knudsen 方程[52]简化而的表达方式,蒸发速率取决于液体压力和温度,冷凝。示撞击相界面的气体分子可通过冷凝作用进入液相,方面,当液体分子撞击相界面时,它们中的一部分通的被反射回液相。Knudsen[52]定义了蒸发系数( )和冷液体分子在撞击气液相界面时转变为气体的比例, 凝的气体分子比例。
实现对沸腾换热模拟平台的验证。enFOAM 简介enFOAM 根据有限体积法对偏微分方程进行求解,采用的是面nFOAM 的基本框架如图 3.1 所示,可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包括-pocessing)、求解部分(Solving)及数据后处理部分(Post-po库(Library)来描述燃烧、空化和湍流等常见现象,模拟流体反应、多相流传热等问题,甚至还能处理电学和金融问题。它的几何形状,支持区域分解并行计算等优点。OpenFOAM 提处理软件数据转换的接口,支持第三方软件生成的复杂网格转术,这使得 CFD 模拟工作的前后处理更加便利。研究者可以立新模型并植入到软件内,也可以修改底层文件,开发新的高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波;杨生兴;佟立丽;曹学武;邓坚;曾未;;系统压力对间歇式流动沸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5年04期
2 肖波齐;陈玲霞;;过冷流动沸腾热传递的分形模型[J];三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杜社教,陈听宽;垂直沸腾管下降流传热特性研究[J];热力发电;1989年04期
4 李祥东;周丽敏;汪荣顺;杨燕华;;液氮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中的双流体模型[J];力学进展;2009年02期
5 张汉勋,陈玉宙,郝老迷;基于低压过冷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数据评价各种公式、模型及95CHF表[J];核科学与工程;2000年02期
6 彭晓峰,王补宣;微型槽内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3年03期
7 白健美;;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压降特性的分析与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年10期
8 林瑞泰,王灵梅,戴传山;水平环道非沸混合质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及强化[J];天津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9 刘中良;湿壁面流动沸腾换热系数通用关系式的分析与比较[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10 袁德文;潘良明;陈德奇;李隆键;;竖直窄流道内过冷流动沸腾的汽泡生长过程流场特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定坤;;过载环境下细微通道管内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A];2107年航空智能装备学术论文集[C];2017年
2 邱金友;张华;娄江峰;吴银龙;;纳米流体R600a混合物流动沸腾摩擦压降特性[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周继军;王跃;周楚薇;施伟;;微圆通道中的临界热流密度现象[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皓显;李剑锐;武春林;陈慧;张志刚;邢占洋;胡海涛;丁国良;;板翅式换热器内流动沸腾特性的模拟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5 胡海涛;朱禹;彭浩;丁国良;孙硕;;管径对泡沫金属圆管内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林伟;徐丰;田婷婷;刘昊;;饱和流动沸腾中孤立气泡行为的三维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金宇;王均;昝元锋;;环形通道内再淹没流动沸腾的可视化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暨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8 陈丽娟;田兆斐;赵博康;邓硕;;竖直加热管道内干涸型临界流动沸腾数值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暨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9 张鹏;齐守良;王如竹;;微细通道中液氮流动沸腾的不稳定性[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梦寻;张华;肖丽媛;娄江峰;;纳米石墨冷冻机油与R600a混合物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雪锋;竖直通道内液氮流动沸腾中泡状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任晓光;在池沸腾和流动沸腾装置中处理表面上硫酸钙结垢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
3 颜晓虹;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李雪娇;微细通道内低沸点工质流动沸腾特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孙岩;微/小通道内微多孔表面流动沸腾传热强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付鑫;微细通道内液氮流动沸腾热物理特性与机理的可视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彦红;微液膜对微通道流动沸腾影响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
8 王国栋;微通道内稳定流动沸腾的换热特性及沸腾不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华蒙;水平布置蒸发段内自然循环流动沸腾特性及调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10 常威;矩形细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涛涛;基于OpenFOAM的过冷流动沸腾热流固耦合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2 廖政标;超声波作用下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压降及不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杜保周;微肋阵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4 王志;非均匀热流下水平管内R245fa流动沸腾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文珏;非共沸工质(戊烷/异丁烷)流动沸腾过程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6年
6 索罗(Mungai Solomon Kinuthia);电镀微孔表面对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强化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7 郭昂;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过冷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逯国强;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及壁温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韩东;摇摆状态下矩形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10 王宇飞;水平管内流动沸腾不稳定性特征及其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6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82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