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系统与用户双侧协同的区域多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IMES系统架构及多能互补应用
2 IMES综合能源需求响应调度模型
2.1 可削减负荷
2.2 可平移负荷
2.3 热-电替代负荷
2.4 气-电替代负荷
3 IMES双侧协同运行优化模型
3.1 优化运行策略
3.2 目标函数
3.2.1 运行收入Cinc
3.2.2 运行成本Cop
3.3 约束条件
3.4 算法
4 算例分析
4.1 基础参数
4.2 结果分析
4.2.1 优化结果分析
4.2.2 各方案收益分析
4.2.3 热 (冷) 电比调节作用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明明;刘连光;叶远誉;田世明;;能源互联网中用户参与负荷转移的混合博弈[J];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2 熊焰;吴杰康;王强;毛晓明;;风光气储互补发电的冷热电联供优化协调模型及求解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3 陈旭;杨振纲;荆朝霞;廖名洋;林珊;吴青华;;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优化[J];南方电网技术;2014年02期
4 荆有印;白鹤;张建良;;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与运行策略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5 李朝振;石玉美;黄兴华;;负荷结构对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配置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夏勇;;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5年36期
2 吴红斌;王东旭;刘星月;;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策略评估和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21期
3 陈为化;刘连光;陈艳伟;;基于适应度指标的输电网发展方案选取方法[J];电力建设;2015年10期
4 胡长斌;王鑫;罗珊娜;李正熙;杨旭;孙力;;微电网多微源能量优化协调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5 何文凯;王玉璋;高威;;分布式供能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15年03期
6 戴雨辰;陈飞;李宏顺;王寒栋;;太阳能驱动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进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7 赵峰;张承慧;孙波;魏大钧;;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三级协同整体优化设计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5期
8 熊焰;吴杰康;王强;毛晓明;;风光气储互补发电的冷热电联供优化协调模型及求解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9 刘星月;吴红斌;;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控制策略和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2期
10 魏大钧;孙波;赵峰;张承慧;;小型生物质沼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与运行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世明;栾文鹏;张东霞;梁才浩;孙耀杰;;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2 周任军;李绍金;陈瑞先;李红英;杨雨薇;陈云;;采用模糊自修正粒子群算法的碳排放权交易冷热电多目标调度[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4期
3 代业明;高岩;;基于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的多零售商实时定价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5期
4 肖欣;周渝慧;郑凯中;陈建富;张宁;周瑜;;台湾实施可中断电价进行削峰填谷的需求响应策略及其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2期
5 陈强;杨涛;冯辉;胡波;;智能电网中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需求侧分层优化[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6 吴杰康;熊焰;;风、水、气互补发电模型的建立及求解[J];电网技术;2014年03期
7 许昌;李旻;袁媛;郭苏;刘德有;郑源;;塔式太阳能集热–燃用天然气燃气轮机复合发电系统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2期
8 王成山;洪博文;郭力;张德举;刘文建;;冷热电联供微网优化调度通用建模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1期
9 王晓晶;陈星莺;陈楷;丁孝华;蒋宇;余昆;;智能配电网清洁性评估指标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1期
10 吴雄;王秀丽;王建学;别朝红;;微网经济调度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张馨月;王珊;王凌飞;宫琦;刘文霞;李介夫;牛强;;区域弃风供热模式与设备容量配置协同优化[J];电力建设;2018年10期
2 张鑫;邓莉荣;李敬光;王康;陈威洪;黎嘉乐;;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方法[J];电力建设;2018年08期
3 喻洁;李方兴;李扬;夏安邦;;互联区域多目标发电调度的协同优化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2期
4 陈子文;;标准测试系统中PSS参数协同优化与配置研究[J];电力工程技术;2018年01期
5 王亦;吴俊明;翟云峰;章三华;张港;;考虑大规模风电和电动汽车入网的协同优化调度[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5年04期
6 刘国静;李娟;谈健;李琥;葛毅;赵春璋;;计及节点分裂的源网协同优化决策[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年10期
7 郝飞;方存保;刘吉臻;;基于厂级控制的发电厂协同优化控制系统[J];电力信息化;2010年07期
8 张小平;饶盛华;张铸;赵轩;;基于混沌果蝇算法的SRM多目标协同优化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8年07期
9 帅智康;罗安;吴传平;;一种低成本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及两级协同优化运行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2期
10 姚良忠;朱凌志;周明;林振智;罗凤章;赵大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协同优化运行技术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耿小飞;含可再生能源的电网调度与检修协同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2 罗文豪;基于多学科协同优化理论的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王亦;多源区域型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协同优化运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
4 邵伟涛;燃煤电站锅炉低氮燃烧与SCR脱硝协同优化技术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7年
5 王凯;考虑网络约束的源—荷备用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D];山东大学;2016年
6 余嘉宽;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协同优化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861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86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