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横管降膜流动及强化换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4:20
   横管降膜蒸发技术是一项高效节能技术。该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成品水质好、热源品质要求低、抗结垢耐腐蚀性能好以及装置运行性能稳定等优点,使其成为换热器领域中的最具前景的节能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结构优化和振动强化传热的研究,深入探讨其流动特性与强化传热规律,为蒸发器以及其他横管降膜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流态观测实验,对横管外液膜流动形态的进行拍摄,观察和描述横管降膜流动过程。采用电导探针法研究横管的液膜厚度分布,对横管降膜流动管外的液膜厚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和拍摄,研究了喷淋密度、管间距和管径等参数对液膜厚度的影响。根据CFD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椭圆管在不同长短轴比e下管外降膜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液膜内温度分布和管外换热分布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相比圆管,椭圆管的管外膜内液体流速更快。壁面压力沿周向逐渐减少并在X=0.9附近快速回升;随e的增加,周向压力最小值位置逐渐向后推移。局部Nu数分布与压力分布在趋势上存在一致性。当e=1.65附近时,椭圆的换热性能最优;最后,提出横管的传热分区模型。为了研究排液板对横管降膜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建立基于横管降膜换热模型。研究表明:在小流量薄膜流动情况下,加装排液板横管能缓解由于液滴间歇性滴落引起的“干斑”现象,稳定管外液膜;使管外液膜分布更均匀,进而影响管外液膜温度分布。加装排液板抑制底部的碰撞混合;增大流量将进一步导致液膜滞止区的形成,恶化传热。加装排液板加快横管底部的液膜流速。基于动网格技术对振动横管降膜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研究。有源强化传热技术和横管降膜蒸发器相结合,通过振动条件下蒸发器的仿真分析,研究其振动强化传热效果。研究表明:影响振动横管降膜换热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为:流量频率振幅流量。振动横管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总体上先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后趋于平缓。满液式横管振动换热的相对换热强度远大于降膜振动横管。主要是满液式横管振动引起的二次流动远比降膜式横管产生的二次流动剧烈导致的。
【学位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K172
【部分图文】:

原理图,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原理图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式等几类,其中横管降膜蒸发器是最具发展前istillation, MED)在工业早期曾因为管理方便,但是由于在高温下进行换热,运行期间易导热而逐渐退出市场。但低温多效蒸发技术(Loillation, LT MED),能克服了高温下 CaSo4结垢的要求,从而使多效蒸发技术再次推广提供广最具发展前途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横管降膜于较低蒸发温度、具有较高传热系数等诸多优许多工业换热设备的首选。蒸发器为例,阐述其工作原理。图 1-1 为水平

横管降膜流动及强化换热特性研究


流动分区Fig.1-2Flowzoning

温度分布,换热


图 1-3 换热分布Fig.1-3 Heat transfer distribution琪[7]搭建了水平管测量实验平台,利用现代化图像处理技平单管外降膜流动液膜厚度分布规律,并对管外喷淋密度进行了研究。得出液膜厚度关于喷淋密度、管径等参数的横管强化换热的建议和参考数据。华等人[8-9]进行了椭圆管降膜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影布和换热特性参数进行对比实验分析。研究椭圆率对降膜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误差约 8%。椭圆率热效率提高了 20%。实验和模拟中对温度分布、管外速度细致分析。gHoLee 等[10-11]用竖直圆柱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研究振((CHF)之间在空气中的变化规律,得出振动能够使临界热认为振动增强了空气与圆柱体上液膜之间的能量与物质交F 增强。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实验关系式,用于预测 CHF动在强化换热的同时,也提高临界热流密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陈世昌;马建平;张先明;陈文兴;;高黏流体竖直管外降膜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张强;杨永平;;一种氨水水平降膜吸收传热模型[J];制冷学报;2013年01期

3 宋建;胡珀;暴凯;杨燕华;;基于最小能量模型求解降膜最小湿润率问题的改进[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08期

4 武润宇;武卫东;陈盛祥;庞常伟;刘四美;;氨水降膜吸收传热传质强化的研究进展[J];低温与超导;2010年12期

5 牛晓峰;杜垲;杜顺祥;;磁场作用下垂直管外氨水降膜吸收的模型[J];化工学报;2007年06期

6 陈彦泽,丁信伟,周一卉;自由降膜传热传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3年04期

7 包锦明,蔡勇,江体乾;氧在血液中扩散系数的测定[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89年04期

8 宋东辉;裘烈钧;;水平圆管淋水降膜换热研究[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9 阮复昌;陈烈强;罗运禄;邓颂九;;溴化锂水溶液降膜吸收水蒸汽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于意奇;杨燕华;程旭;;平板过冷流体降膜流动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玉琦;降膜吸收传热传质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刘艳丽;摇摆状态下降膜吸收过程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张建文;降膜结晶技术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

4 朱明;降膜流动的强化与气液传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尹涌澜;沉降膜换热器基础研究及其复合源热泵系统应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华;蒸汽横掠降膜流动水平管束的两相流动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孙博;气液降膜流动的计算传递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薄守石;溴化锂溶液降膜流动及传热传质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牟兴森;横管外降膜流动与蒸发传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赫明月;摇摆对船用降膜吸收器降膜吸收特性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起滨;横管降膜流动及强化换热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孙晓鹏;废弃井巷喷淋降膜流动换热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3 武晓伟;垂直管外降膜流动特性及布膜装置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陈沛;垂直管外降膜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强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梁之琦;双工质对垂直管外降膜发生/吸收过程的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6 徐振中;氨水垂直降膜吸收性能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耿洋;非等温降膜流动液膜收缩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8 王佳莹;二氧化硫资源化烟气脱硫降膜吸收技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朱明;气液降膜流动过程的传递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陈学峰;高温降膜吸收模拟分析及热泵样机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7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867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